高考(十八)

作者: 秋山秋水 | 来源:发表于2017-11-23 23:21 被阅读113次

23、

在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学校从小学到高中都安排了一周半天的劳动课,以帮助生产队干活为主,象摘棉花、种红薯、凉石子、拉土修路、开荒种田等。

这些活都是那时农村学生小学时期劳动课的内容,不可思议吧!小小的年纪能行吗?

能行呀,不信你看!

五月份的一天下午,是凌云班的劳动课。

学校附近有片已耙平整的农田,约半亩,他们的任务就是在这块地上裁上红薯苗。

同学们有的拿着铁锨,有的扛着锄头,有的端着洗脸盆,有的掂着瓢,在赵老师的带领下来到田间。

一部分男同学用锨和锄头垄红薯沟,另一部分男同学提着桶、端着盆去附近的水坑里取水。

女同学,有的拿着锄头在红薯沟的垄上盘坑,有的往坑里倒水,有的在倒上水的坑里栽红薯苗。

同学们你追我赶,干得热火朝天。

半天过后,中午还是平整的裸地,现在却已变成了一垄垄青青的红薯田了。

这是农村小学生的骄傲!

要知道,他们那时才只有九岁呀!

在这里,

我不想过多批评现在城市孩子的四肢不够勤,但确实应该为那时的农村孩子热爱劳动多点赞!

什么是素质教育?

从小培养学生们劳动光荣的思想,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就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下午五点左右,劳动结束了。

同学们陆陆续续回家了。凌云是个责任心很强的班长,他最后才离开工地。

他发现别人拿错了他的锄头,有同学说是赵献拿错了,凌云便来到临村赵武献的家。

凌云还了锄头,但赵献拿错的锄头仍不是他的,但比自己的新多了。

临走时,赵献挠着头说:“我拿错的可能是孙玉环的,你去给她换吧!”

这事弄的!凌云只好扛着锄头去三里外的孙玉环家。

小女生的家挨着公路,门前有几棵高大的洋槐树,一位老奶奶正坐在树下做着针线活。

“奶奶,我是孙玉环的同学,我是来换锄的。”凌云上前搭腔。

“玉环正在屋里哭来!”老奶奶摘下老花镜,又朝屋里喊,“玉环呀,你同学把锄送来了,别伤心了!”

小女生跨出屋门,两只眼睛红着。瞅了凌云一眼,又立马回屋了,再也不出来了。

好像是我拿错了她的锄似的!

凌云心里嘀咕着,扛着自己的锄向家跑去,到家的时候,天已黑了。

后来,小女生参加了学校腰鼓队;

再后來,三年级未,小女生转学了;

从此,

凌云再也没见过那个漂亮的小女生了!

24、

在杨楼高中。

一天下午放学后,凌云和王富强去杨楼街澡堂洗澡。

高二分文理班的时候,王富强学了理科,分在了

二(3)班。他与孙玉环一个班。

走到半路上,凌云看见了走在前面放学回家的孙玉环,她家在杨楼街。

“您班的孙玉环是我小学三年级同学”。凌云说。

“我班的一只花,心高着呢!”富强笑了,推了凌云一把,“喂!你这货是不是对她有啥想法吧?”

凌云笑着说:“会有啥想法?这么多年了,恐怕她早就不记得我了!”

“她是啥时候开始在这学校上的?”凌云问。

“哦,高二上半年吧!”富强答。

“要不,咱俩撵上去跟她喷几句?看你对她恁感兴趣。不过,她可是带刺的玫瑰哟!”王富强鼓捣着说。

“走,只是看她还认识不认识我,可没有别的意思啊!”凌云哈哈一笑。

他俩紧走,不一会就撵上了她。

“孙玉环,他是二(1)班的王凌云,他说认识你!”

王富强倒也直接。

孙玉环继续走着,扭头看了凌云一下,淡淡地说:“不认识。”

孙玉环也挺干脆。

王富强在偷笑,

凌云在尴尬,顿时感到了自己的冒失,但事到如今,就更不能退缩了。

“六年前,下水小学,三年级,我俩是同桌。”凌云觉得自己脸皮真不薄。

“真不记得了!”她瞥了凌云一眼,笑了一下。

王富强也憋不住笑出声来。

“我给你送过锄,你爱哭......”凌云豁出去了。

“王凌云,你烦不烦人,啥都说!”孙玉环停下脚步,赶紧打断了他的话。

“好几次见面,你都不理我,想你不记得我了!”那女孩埋怨道。

凌云使劲想却想不起那是什么时候。

仨人进了杨楼街。

孙玉环走到家门口,说声“再见”就进去了。

她家门朝大街,门墩是两个小石狮子。(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高考(十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eaov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