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陪母亲时,有幸旁听了一次弟妹与母亲的通话,从工作的点滴到生活的点滴,细无巨细汇报,上到工作做什么,有什么困难解决不了,到做什么饭,怎么做,吃了什么,那个详细程度,叹为观止,然后母亲笑咪咪地挂了电话,我在旁也听得暖洋洋的。
突然很羡慕这对婆媳的相处模式,觉得很贴心,老家话说家回,就是是咱家的媳妇的意思。
反观我与母亲的对话:
妈,吃了没?
吃了。
今天量血压来没?
没量。
怎么能不量了?上次血压不稳,忽高忽低的,得监测一段了,要不用药也不知怎么用,我爸了?
你爸出去溜达去了。
我爸的血糖咋样?最近测了没?
上次测了6点多不算高,等过几天测吧。
我爸的药了,上次买得够不?要不要再买一些?
还有。
细数与母亲打电话的内容,虽然句句是关怀关爱,字里行间又充满了说教或指责的味道,爱意有了,关心也到了,不知怎地却缺少贴心的那种温度,真的少了点什么。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自己就成了这个样子,在家里,在外面,有了这样一种盛气凌人,要指导别人的生活人生,要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别人身上,尽管有时是善意的,是正确的,但因为出场的方式不当,或时间不对,有些话说出来,有些事做出来,与初衷因为毫厘味差别,而有了千里领悟的差别,多少有些得不偿失吧。
这样想来,对工作,对孩子,对父母都有这样态度的嫌疑,也在深深地自责和反醒中。
有时侯,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自己又有了一定的资本,首先是在孩子那里,有监护权,有财权,又有亲情的份额在里面,心理常常就有了先入为主,你就应该听我的的想法,敦不知这种主观意识害人不浅。
再就是对工作,从谨小慎微的菜鸟,又长时间工作经验的积累和阅历的增长中,终于有了媳妇熬成婆的释怀,这种质的飞跃,在心理也有了巨变,也就滋长了说教和咄咄逼人那种劲,同样也不可取。
与父母的相处中,因为距离和时间不能兼顾,许多关心就成了蜻蜓点水状,没有连续性,而自身的精力,又在与孩子的斗智斗勇,与工作的交织,与客户的周旋上,会有种怠尽的恐慌,所以在与他们交流时,多少有急于求成,尽力当关心关爱做到,也就出现了文章初开始的状况。
也许自己真的错了,佛家讲,万物间讲究缘份,有因果,与家庭工作都落在其中,也许任何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那么用有限的精力,用心做好自己手头事,庄子理论中讲焦虑是一场瘟疫,做你够不上,达不到的事,你就会焦虑,也就自然而然落进这场瘟疫的时差中了。
也许顺其自然和顺势而为都是人生达观的表现,我不想再进瘟疫区间了,我要走出来,只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但要认真做好。
妈,我反省过了,这么多年,在与您沟通交流时,确实在语气和方式上有瑕疵,以后一定会改过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