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迢迢

作者: 木棉之秋 | 来源:发表于2017-01-11 00:20 被阅读198次

    你见过一夜之间消失的路吗?

    我见过。就在我们县城南郊——我们这里可是地处苏北平原,而非喀斯特地貌。


    先说说我家门口的那条路。

    我家住县城南郊,家东边是老汴河,西边是沿河而下的一条官道,一直通往我们县离洪泽湖最近的支流——二河,沿途经过两个乡镇——石集乡和城头镇,串起无数个村庄。

    小时候,门口的官道,约十几米,路面就是黑土铺沙砾。晴天还好,只是有点硌脚,走一趟鞋面落满灰尘。每到雨天,两脚泥泞。往返于官道上的,大多是步行者,手提肩扛,或拉着板车。偶有骑自行车的,离人大老远,就把车铃铛摇得叮铃铃脆响,在人们羡慕的目光中,绝尘远去。那时候,我最羡慕的是跟着大人走在官道上进城的小孩子——城里有烧饼、油条和油煎大饺子呀!

    那条窄窄的沙砾路,曾经是我心中的最宽阔的大道——一头通向繁华的县城,一头通往我的学校。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墙上“要想富,先修路”大标语振奋人心。政府做了重大的决策——修路!

    发动了沿途两个乡镇的百姓,任务划分到每家每户。把老汴河里的泥土挖出来,运到路上做路基——真是一举两得,既疏浚河流,又拓宽道路。全靠人工,是多么地辛苦,但人们却干得热火朝天!为节省往返的时间,每家都在工地上搭了窝棚,带了粮食蔬菜,吃住在工地。记得父亲和哥哥他们一去有一个多月才完工。

    新路又宽阔又平展,还铺了沥青。人们是多么地激动啊!小孩子们在上面撒欢子奔跑。仿佛突然之间,路上生出了许多手扶拖拉机,农用三轮车和四轮车。骑着“飞鸽”和“永久”的青年一路上欢快地摇着铃铛。

    应该是因为人工修筑的原因吧,没几年,路面上出现许多凹下去的地方。九十年代后期,政府又花巨资把路重新修筑,再次拓宽。

    路越修越宽,人们也似乎真的富裕了许多。连农家也有买轿车的了,路上往来的车辆也多了许多。

    但有个非常难过的发现——老汴河河水的变质与路的变化、人们奔富的脚步几乎是同步的。

    都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可人的肚子啊哪能容易填得满?我们这儿不仅有洪泽湖可吃,还有一片大滩涂可吃——政府把它打造成“4A ”级旅游胜地——泗洪湿地公园。

    还得再修路。否则怎能更富?

    泗洪县今年投入6.5亿元资金开工建设泗洪县城通往洪泽湖湿地的景观大道——通湖大道。                       ——中国体育网2013.6.7

    6.5亿元,普通老百姓怎么能想象出是多少钱,只知道刚修了十多年的好端端的路就给毁掉了,心疼不得了!


    不仅我家门口的路这几十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县城也在迅速地膨胀,膨胀。

    城郊的农田被大片的圈占,小区就像林间雨后的蘑菇,突然冒出很多。

    同样从田野里长出的是纵横交错的柏油路,水泥路。让你不可思议的是,明明两条路相隔不过几百米,中间却又会修了一条路。

    说说那条消失的路吧。

    它就寂寞地长在天田野里,似乎几年里也没有几个脚印落上去。

    有一天,它突然就消失了,第二天早上,人们看到的是一块新栽的油菜地!

    听说,一个参加过对越反击战争的老军人终于上访成功,上面要下来人核查呀,那路就连夜消失了。

    突然想起我小时候干过的一件蠢事。

    暑假的一天,大人都下田了。我做完作业,就学着妈妈的样子擀面条。和面的时候,感觉水放多了,就加面;感觉面又多了,就又添水。反复几次,发现面和得太多了!怕被妈妈说,便偷偷在屋后挖个坑,埋掉了一部分。

    现在想来,那团面,跟那条失踪的路,“异曲同工”啊。原来我小时候竟那么聪明过!


    要想富,先修路。

    路漫漫啊,路迢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路迢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ehkb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