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可能有点儿贪多了,一气儿买了一大堆书,专业性的,育儿的,还有跟风的……每天都想多看些,多读些,让自己下笔更从容些,教育更有说服力些,却忘记了贪多嚼不烂。
看了春风姐姐的文章,每一篇都爱不释手,但是加入春风简书会快一个月了,春风姐简书上文章还没有看三分之一。春风姐的《一曲流水红颜寞》更是只看了两章,仅仅的是看而已,根本没过脑子。刚刚翻看春风姐2017年9月16日写的《写作分享课:把书读透,把事想通》,她很谦虚的说自己远远没有达到那个境界,只是和大家分享几个阅读习惯,绝对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她分享的第一个板块是要把书读透。
做到这点儿第一需要做的是读好书。这个我们都知道,因为初中我们就有名著导读,要求读的都是名著,经过检验的书籍,但也是不为学生喜欢的书籍。学生喜欢的是流行电子书,女生看些言情小说,男生看科幻还可以接受,还看些凶杀血腥的书,反倒是要求读的名著,让他们反感不已。在我们这个小地方,学生对阅读并不是很重视,包括我之前喜欢读书只是爱好,但是对大部头名著也不能沉入进去。
第二就是读投缘的书。春风姐提到的投缘,绝不是我们平常认识的投缘。
第三是是不动笔墨不读书。这点儿她做的非常好,她第一遍读书用铅笔做笔记,第二遍用黑笔,第三遍用红笔。有点儿类似我给学生讲做题用三色笔,但是比我讲做题高级啊。
第四是有摘抄本。她能出书,摘抄功不可没。看到她说摘抄本流出前三面写好是好文的题目做目录,摘抄本只写正面,反面就是自己的模仿和即兴创作。第五就是从模仿开始,进行片段写作。这点儿让我受益匪浅,摘抄的再多,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那用处也不大,只有不断模仿,才能不断超越。这不就是我们学的“用典”吗?而且春风姐还上传了自己的摘抄笔记,看到她的笔记,我真的相信所有的成功都是努力得来的了。我很汗颜,我也有笔记,但是我的笔记除了摘抄,别无其他,更别提自己的思考了。那些精彩的句子,当时可能记在脑子里,但最后都化为烟尘,飘出我生锈的脑海了。不禁拍案叫好,这方法绝了,我不但要自己学,还得毫无保留地传给我的学生。
第六是如何读透一篇文章?这条也是她那次分享课的重点。看了她写的内容,我想我大概就是那类,书看得不算少,但是不会写文章的人。这类人阅读流于层面,是的,我真的是属于看书只看情节的人,因此热热闹闹看过后,什么也没有学到。我看一篇好文章就是看,很少研究怎么写的,平时只有给学生讲课的时候,才会告诉学生看作者怎么写的。而且她还提到写文章要列提纲,我想说我没有这习惯,都是信马由缰随便发挥,想到哪里扯到哪里。再看她分享的文章,细细讲述对文章的思考和感悟。精读文章,读多了,思考的多,积累多了,文章一定会有提高。鉴赏水平更是提升得快。的确是这样的,从她读《红楼梦》,写的十几本读书笔记,又出版关于红楼的书《一曲流水红颜寞》就可以看出来。
她分享的第二个板块是把事想透。在这个专题里,第一条提到的是俗一点,深入生活骨子里面。有生活体验的人写出来的东西是师德,繁殖就是浮的。我深以为然,就像我平时随手写的东西,都是自己亲身或者身边人的故事,我还真不擅长编故事,用真来动人,这点儿我还勉强能做到。
第二条换位思考,体察人心。读书要有代入感。提到有些人的思维是非黑即白,喜恶全凭感性。这个方面我之前确实是这样,比如我不喜欢宋江,尤其是看了一些阴谋论之后,更是觉得他假仁假义,虚伪至极。但当我读的多了,心想若宋江真是一个这样的卑鄙小人,那为什么那么多人追随他呢,蒙蔽一个人可以,梁山那么聪明伶俐之人,比如李俊,比如燕青,要全是假意,他们不可能看不出来吧,还是宋江的人格魅力吸引了他们吧,不然谁愿意追随他,更何况吴用和花荣还在他墓前自缢呢。
我更喜欢她说的,我们做老师的,每天要面对学生,不一定每个学生都可爱,难道对那些不可爱的孩子就一棒子打死吗?要追本溯源,发现孩子背后的故事,给孩子更多的关怀。是的有些学生很可爱,我们很自然的去爱,有些学生则需要我们拿着放大镜去找他们身上的优点,难道我们就放弃?
她分享的东西,真是分享到我心里了。很遗憾,2017年我刚晋升为母亲,整天屎尿屁围着我,匆匆忙忙两点一线,忙得焦头烂额,看书的时间都没有,更是对简书一无所知。后来听十点读书,但是也不是每天都听,也每太留意作者,当然对春风姐更是无从所知了。这回来到简书,真是遇到宝了。这扒了出来春风姐六年前的文章,先收藏,然后再细品吧,一下子我也消化不了那么多。
还是想多动脑子,多思考吧。花钱买的书,要是不好好读,都对不起扒拉出来的这篇文章。我还是得细细研究这文章,尤其是关于摘抄,关于仿写,毕竟过脑子的东西才是自己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