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人自古喜欢隐居,到陶渊明成为隐居的巅峰,以至于此后历代文人墨客便抛不开世外桃源情节。
但是有多少人甘愿隐居山林呢?唐朝时终南山是当时许多文人隐居求仕的地方,李白也曾经假装隐居于此。所以真的隐士并不多。
世说新语有两则说隐士的故事,之前并不了解,但仅从这个片段看,刘先生那是真的隐士,德高望重的隐者。
故事说,南阳人刘驎之,情趣高雅,性格率真,博学多才熟悉历史,隐居在阳岐。当时,苻坚大军已经逼近长江,守卫长江的荆州刺史桓冲听说刘高人,便想让他辅佐自己,就聘刘之做自己的长史,派人装了一大船的礼物去迎接他。刘驎之并不推辞,跟着使者上船出发,一路上把船上的礼物来送给贫苦的人,等到了桓冲辖地,礼物送完了。见到桓冲,陈述自己没有什么用,然后潇洒地辞去了职务。回去继续他的隐居生涯。
的确够潇洒,也是真隐士。可是我读过这则故事,却不是很舒服。在国难当头的时候,作为有知识有文化的士族阶层,不去为国效力,眼里只看到几个贫苦百姓,殊不知国家需要人才?即便是没有将帅之才,也可以尽匹夫之责啊!如果人人做甩袖掌柜,岂不国将不国?
不过,对于真的隐士,似乎国家命运不放在心里的,心中无所有,才能真隐士。不可苛求之。
世说新语还说,他在阳岐住了多年,不管衣服和食物有多少,都与村里的人共同分享。当自己遇到短缺的时候,村人也会厚待他,他与乡里人相处得非常融洽安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