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平凡的人都曾害怕过孤独,尤其是在年轻看不到未来方向的时候。但随着自己看多了,经历多了,走过了人来人往,这时很多年轻时候的迷茫都会被我们一眼看透,因为你已经有了一个丰富的内心世界。这时不是没有人陪伴,而是会主动选择一个人,这时候叫做独处,而非孤独寂寞。
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内心世界还不那么丰富,自信需要靠外界支撑,难免会害怕孤独。如果没有朋友或者是别的人群不接受自己,内心会特别难受。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成长,一个人的内心会越发丰富,精神生活也会变得越加富有,外在的孤独(比如说没有朋友生活在周围)就会变得不那么可怕了。
现在我愿意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一个人独处上,我愿意一个人读书、一个人思考问题、一个人去大自然中走走。但是,我认为这和年轻时候害怕孤独并不矛盾。因为人的成长就是从一个喜欢热闹的社会动物,逐渐走向愿意独处的思想动物的过程。而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就是内在对自己有自信,外在愿意一个人面对自己。
孤独是一件坏事吗?其次,我们需要区分孤独和独处。孤独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内心深刻的情绪,而这种深刻的情绪,来自于我们害怕被群体抛弃的原始本能。因为人整体上是社会动物,社会动物只有在群体中才会有安全感,一旦脱离群体后就会产生强烈的孤独感。这种孤独感会迫使一个人向自己的群体靠拢,当没有任何群体愿意接受自我时,孤独感就会变得深刻无望,带来某种压抑甚至引起某种精神疾病。孤独感实际上是我们在某种情况下还缺乏修炼的一种表现。
当一个人内心世界变得更加丰富以后,他在一个人呆着的时候就不再没有安全感了,也就意味着他自己独处的时候会变得更加惬意。在这种情况之下,他的独处实际上是一种丰富自己的过程。其实,他独处的时候很难说是他自己一个人,他可以听音乐、朗读诗歌、阅读小说、打坐静思等,或者甚至可以无所事事。总而言之,他是带着一种闲适、悠闲的感觉。如果是这样,说明他已经摆脱了孤独感。所以,独处某种意义上是一种修炼成熟的状态,这时候已经无需从外在和周围的人来得到内心的充实了。
孤独其实在某种意义上讲,对第一个人的成长是有好处的。当一个人被迫孤独的时候(比如你在某一个阶段处于某一个环境中确实没有办法跟其他人交往),不管是因为外在原因还是内在原因,你就不得不回到自己内心,对自己内心世界进行整理和思考,这是一个人不断地走向成熟的重要过程。
曾经有位作家写过一个短篇小说,故事中主人公跟一个富人打赌,说如果自己可以住在一个房子里十年不出来,那么富人就要把自己的钱都给他。然后他就自己住到了房子里去,打赌的条件是他可以在房子里做任何事情,但必须是一个人。所以,他就一个人在房子里读书,先从小说读起,然后读历史、哲学、宗教书籍,后来玩乐器,最后就什么也不做,静坐着沉思默想。等快要到十年的时候,富人感觉自己的财富就要拱手让人,于是想去把主人公给干掉。但当他进入屋后发现主人公已经离开了,并且留下了一张纸条说“我这十年尽管非常孤独,但是却收获了人生最完善的修炼,感谢你给了我这个机会,我也知道你今天晚上会来杀我,所以我就提前离开了”。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孤独或者说是独处,是有利于他变得更加完善或者内心更加丰富的。所以,在某种意义上孤独是有益的。但是,如果一个人沉浸在孤独中,内心非常空虚又不愿意学习,这就非常危险了。这样下去最终结果是灵魂的丧失、精神的萎靡甚至会陷入某种疾病状态。另外,大家都知道有这样一句话“一个人最深刻的孤独就是在一群人中间的孤独”,它的内在含义是:即使我们处在一群人中间,我们依然会感到孤独,如果我们不能在热闹中找到灵魂上的伙伴,那么就无法进行思想上的交流。所以,在不孤独的时候我们也需要找到志同道合、可以进行深度的灵魂和思想交流的人物。我认为我们既要学会在孤独中成长,也要学会在人群中间热闹。
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我们还可以阅读古今中外贤人的著作,从他们的文字中汲取丰富的思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虽然人是孤独的,但我们的灵魂不孤独,有古今中外的仁人贤士陪伴着我们。总而言之,孤独是一种好状态,也是一种坏状态,关键看我们是选择在孤独中提升,还是在孤独中毁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