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
小时候,大人总会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诫教导子女要学会分享、好好读书、珍惜时间等等类似的谆谆教诲。
试问,有几个小孩听得进去。谁不是在懵懂的时期,尽情撒欢,享受童真的快乐。这些深奥的言语,终成为了左耳进右耳出的穿堂风,无法捕捉。
当然,这和话语的方式以及感受力有关。大人将自己的经历与感受化成苍白单调的教导,成年人都无法轻易的做到的感同身受,孩童自然更无法得知其中的分量。因而,也不能过分责怪孩童的不听话。
后来这些谆谆教诲被理解的方式,附上光阴流逝的代价,建立在“早知道当初如何如何”的懊悔之上。
由于成长岁月的洗礼、人的知识及思考、大脑发育、人际交往等因素,人逐渐有了感受力、理解力、对比能力、换位思考等多重感官体验,运用它们便能更容易明白他人话语里的意义。
如此,当人们常提到年轻就要勇敢的时候,我通常会联想到“中年悲哀”这个词。试图以未来可预见的悲哀,觉醒当下内心的勇气。以免日后重回成年时“早知道”的懊悔。
“当趁着年轻”的激动与期待即将开始。然而这场征途,一定没有那么简单。一路上需要过五关,需要斩六将。不幸的是,也许一开始就卡在第三关。
但年轻的特权就是失败。
本来人在年轻时候就一无所有,从零开始。所以没有什么好失去的。
年轻能稍微轻松一些面对失败,是因为当下的生活环境比较单一,关系简单,人一般只要为自己的事物奔走即可。时间往后推,人要走进婚姻家庭,拥有孩子,很难再快速地做出一个决定。因为生活不再属于自己,要考虑的层面很多,也会有很多相关的人出来干扰你的选择。对抗可能会面临关系的破裂,而生活依存于关系之中。
并且,即使岁月不收回它给予的权利,人也不能轻易承担平稳生活里的一点意外。改变有时候就是因为一切都很顺遂变得没那么有力量。
人生越到后面,越经不起折腾。
当然,也可以我行我素,坚持自我。比如想出去闯一闯,比如想追求自己的梦想等等。与年轻时候相比,代价是对抗的人事物太多,损耗的能量也会很多。能承受代价,愿意付出双倍的努力逆流而行,也是种选择。
有些事,有些决定,任何时候都可以去行。适当的时机是为了减少阻力。要去做的事,趁早做总比晚做容易一些,容易失败,也容易站起来。
然而有些人,明白这个道理,明白时间赐予的赏赐有时效性,还是没有足够的魄力想到便去做。
有句话这么说:所谓懦夫,就是在每次出发之前,先在内心里经历十八层地狱的那种人。
话语有些重,也很实际。
这与我们听过无数道理,却仍无法过好此生的道理相似。脑袋里装满了雄图伟业,行动上就是个怎么都不长个的小矮子。
口袋里没钱,心里却想有钱,这样的人是痛苦的。脑袋里有意识觉醒,行动上没有做出相应的对策,这样的人也是痛苦的。
是害怕?是知足?还是懒惰?犹豫的到底是什么?
或许是生活的重量还不足够沉,内在的挣扎就总是留有余地。即使明白,仅此一生不再重来是命运的既定写照,还是妥协在可以将就的生活里,放弃自己的力量。
意识与行动之间的鸿沟,跨过便是开始。懂得的人,早已走在前方。
萧伯纳说,一个尝试错误的人生比无所事事的人生更荣耀,并且有意义。
有一天,回首往事的时候,你会觉得那些奋斗的岁月是你一生的精华。
也许,真正失败的人生是没有使用失败权的人生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