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差不多隔1~2月去剪发。出发前,也不在微信上询问理发师在不在。
那天,恰好他休息。
“你好,59号今天休息,我们为你安排另一外发型师,可以吗?”
“可以”。
只见迎面走来一个瘦瘦的、中等身高的男子。他一头干练、清爽的短发,未染色,未涂发胶,与同事相比,未免简单了点。
他没有太多的话,询问了我有无嗜好后,便打开工具箱开始工作了。
他是沉默的,显得与周围轻松的氛围格格不入。
“你是几号呢?”
“2号”。
“之前没见过你”。
“我才来2天的”。
“你应该是老师傅了吧?”
“刚好十年”。
“06年在高中毕业后,不知道可以干什么,于是学了这门手艺,在深圳罗湖,繁华的地段……忽然想回长沙了”。不再一问一答,他的话忽然多起来。或许那是他最宝贵的十年。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园情”。生命到了一定阶段,会像胡马、越鸟般回到原本生长的地方。
他剪发娴熟而缓慢,给人一种内敛、沉稳的感觉。
这时,一位长发飘飘长裙曳地的高挑女子缓缓走来,应该是同事,大家惊为天人。发出追星般地呼喊:你今天好美。
有的停止了剪发,有的一边剪发一边看着她。一如《陌上桑》里描述的:“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他却置身于专注无人之境。耐心地梳理我的发,不时望下镜子,把握修剪地尺度。
“应该这样剪!”我从他慢慢摆动的手势,读懂了他的判断。
离开理发店的时候,我看了下时间,中午12点36分。这一次理发,足足花了近两个小时。尽管他如此忘我、用心,但我还是发现59号剪得好看些。那这次剪发等同于无用功。或许是心里作用,也或许是其他原因。
熟悉的地方当然没有未曾见过的风景,却有一种意料之中的感觉。就像每到深夜十点,理发店打烊一样。
去年7月份前后,有一个来自湖北的同事专门从长沙跑到湘潭去剪发,我问他为何?他说:“别人不熟悉我的发型。”单一句话,却把剪发的仪式感表达无疑。
我们常说,改变,从头开始。那为了一个畅快的时候,则必须对头发郑重以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