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不来,我要是数数了。”
“1,2…”
每一对父母与孩子之间总是会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沟通方式,这是实战经验总结的智慧。
我的做法确实会有悖于理论上对孩子的最优方式,相比不少育儿的公众号推送内容,是不建议在小孩不听话的时候数数的,因为这样带给孩子的有效信息很少,只是记得数数就是一件很严重的事儿。
我也了解,但在与孩子的想法有冲突的时候,必须先传递你站在个人的角度觉得现在这件事情做得不对,你已经在变得严肃了,若孩子跑到离你很远的地方是没办法进一步有效沟通的,所以我得先把这个信号发出去给小丫头。
“再不过来刷牙,妈妈就要数数了。”并且表情很夸张的严肃。
“1…”
刚开始还没数到数字三,你便会听到小脚丫从远到近短促的吧嗒吧嗒跑来你身边,说明我的招数生效了,小丫头被我“骗”来了。之后你就可以长篇大论告诉她,“妈妈很生气,因为你没有及时过来刷牙,所以感到生气了,才数数叫你过来,如果你马上过来或者自己主动刷牙,妈妈就不用数数了。”
看到她认可的眼神,我知道我又得逞了,用孩子可以理解的语言和逻辑持续灌输,“小丫头,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刷牙吗?因为我们吃的山楂(选择她最近感兴趣的食物效果更好)、饭菜被牙齿咬碎之后,大的吞下去到肚子里了,但是还有很多小小的留在了牙齿上,然后牙齿上会有小细菌就吃这些碎碎碎碎的食物。”
小丫头一脸好奇的看着我,半信半疑的感觉,不过我想着她肯定在联想是哪个动画片段里有说过。
“你看,吐出来的泡沫为什么会有泡泡啊?”我指着小丫头刚吐出来的牙刷泡沫。
“是不是小细菌在牙齿上吹出的泡泡啊?”
“是”,小丫头完全相信了。
“那我们要不要刷牙呀?”
“要,要不然小细菌在牙齿上吹泡泡。”
“对呀,刷第二次的时候,是不是泡泡越来越少了呀?”我再次指着盥洗池里的牙膏泡泡。
“是。”
“因为刷了牙,牙齿上的细菌会越来越少,所以没办法吹这么多泡泡,所以泡泡就越来越少了。”
在孩子的世界里,没有所谓,并很快正确逻辑,任何语言里提及到的都会是真的。他们相信小细菌可以欢乐的吹泡泡,就像他们在公园里买的泡泡机一样,此时的小细菌就是小朋友。
不过也有失灵的时候,比如说小朋友最不喜欢的吃药。前段时间小丫头因为细菌感染引起的感冒发烧,医生开的药都是苦的,所以让她直接吃药真的宛如到天上摘星星。
“123”,在这个场景下完全不起作用,哪怕你重新数数,数到一百都没有用。
也因此另一个招数解锁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