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共读的是《终身幼儿园》线上课程的第九讲,也是创作性学习法中的第4个P——游戏(Play)。
很多人一看到“游戏”一词,就会想到游乐嬉戏、玩耍。从而会觉得它与学习是无关的,背到而行的,可事实是否是这样呢?
其实,在很多教育学者的眼中,游戏对儿童来说不仅是一种补充活动,而且是儿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生活就是一种游戏生活。在儿童生活中,游戏是一种精神的体现,是儿童理解、体验、超越生活的方式。这种游戏精神也正是米切尔·雷斯尼克在创造性学习法中追求的第4个P。
游戏精神不仅可以成为教育目的的组成部分,而且能够成为教育的方式。教育应当从教育观念、教学情境创设、师生关系、教育评价等方面入手,把游戏精神落实到教育实践中去。张琦老师在共读中,为我们梳理了五个可以将游戏精神融入教育教学中的可行性方法。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我想起我在《特别的鸡蛋主题餐厅》一文中,介绍的幼儿园的教学方式,其实现在想想,学校借助的不正是游戏精神的理念吗?孩子们在进行准备的过程也可以看成是一次角色扮演的游戏体验。在这种学习体验里,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而是孩子们的玩伴和引导,在孩子需要的时候提供帮助。教育评价也不再停留于卷面成绩,而是在家长体验了餐厅的接待和菜品后,对孩子的付出给出的多元化的评价。
我还想起王绪溢博士在《数字时代的学与教》第22篇文章中所介绍的一个案例,台湾桃园大有中学杨雅婷老师将地理科的等高线单元,融合游戏化设计要素中的故事性与互动性,结合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给学生们带来的不一样的具有游戏精神的课堂体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