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下的自己

作者: 淡淡花飞DDHF | 来源:发表于2020-02-09 16:31 被阅读0次

    今天读完了《没有思想的世界》。

    掩卷沉思,在网络已经高度发达的今天,自己究竟为何物?

    一直喜欢写作,可是却发现越来越不会写了。因为那些被标榜网红的热文通常都有一个固定的模式,符合了点击率就越高,不符合就会被“嫌弃”。

    要么“随波逐流”模仿写,蹭个流量,要么固执己见走自己的“独木桥”。

    何去何从?

    读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大数据下的自己,沉思默想如何在大数据里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

    书里讲了一个故事。

    说一个猎人把自己在狮子的尸体上笑逐颜开的照片放到了网上,结果产生了320万篇故事,道德狂热的爆发被利用到了极致。只要故事包装够高明,也能让数百万读者趋之若鹜。所有这些都为两个字:流量。

    这是一片海洋,个人的能力被大数据整合后就成为了浪潮,可以摧枯拉朽,也可以翻江倒海,谁主沉浮?

    有人把大数据喻为潘多拉魔盒,哪些故事能带来流量,能够奏效,就有人食髓知味,追逐效仿,去“迎合”每个人的认知。

    比如总统竞选拉票,比如“某某门事件”弹劾谁谁谁。很多的故事证明大数据能把新闻事件变成商品,因为流量背后是马宁。

    大数据下,一些人和事可以在流量中迅速蹿红,一夜暴富,广告运营商在悄咪咪乐。

    如果抢红包得先下载APP,看抖音也得下载APP,有些APP还会打包让你下载其他的APP。就这样一步步地走进了“没有思想的世界”。

    这个世界便捷高效,海量资讯,还有无数好玩的游戏,只要一上手,大数据就会算出喜好备好“餐食”“丰简由己”。

    书中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

    “算法不知不觉中提供给读者的文字和视频,只会让读者更加确信自己早已深陷其中的信念和偏见;算法压制了可能会激怒读者的对立观点”。

    “在文化上,网络的危险是墨守成规---市场上思想之间的交锋不再那么激烈,重点则转向达成共识。”

    比如前几天朋友圈的“李文亮事件”,网上沸沸扬扬,大部分是转发,表示认同。真正有自己见解和分析的却为数不多。

    每当一次“轰动事件的发生”,都会有很多跟风的人一哄而上,当事情原委公布于众的时候,没人为无知买单。

    这并不是真正的症结,最可怕的是放弃起码的逻辑思维而盲目跟风。

    网络是一片蓝海。

    但凡是海,就会有波涛汹涌的颠簸,就会有狂风掀起的巨浪。

    身在其中时不时地会害怕,会恐惧。

    恐惧于网络的无处不在而无处躲藏,恐惧于算法替代了自己的选择而远离了独立思考,恐惧于未知的谣言和阴谋造成的后果......

    每当靠着臃肿的枕头,借着灯光照亮文字,心里才有安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数据下的自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icnx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