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里聊苏轼

作者: 简书_小希 | 来源:发表于2019-10-01 15:37 被阅读0次

中秋节里聊苏轼

文/小希

中秋节里聊苏轼

有那么一个人被余秋雨称为“中国文人的通用电码”,他就是苏轼,还记得高中时读了余秋雨的那篇《苏东坡突围》,当时很受感动,一连看了三遍,真是爱不释手。尤其是最后对“成熟”的解释,当时就深有同感,虽然当时并不成熟。

中秋节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得到学生的第一个回答就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想到了诗词,太好了。

既然有人想到了《明月几时有》那么咱们今年中秋就来走进苏轼,苏东坡!

林雨堂评价

以林雨堂写的《苏东坡传》来给学生介绍苏东坡。

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翰林学士) ,是饮酒成瘾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苏轼简介

1、文化成就:“百科全书式的文化巨人”

2、人格魅力:“中国古代最高贵、最亲切、最有魅力的文人。”

3、人生态度: 旷达乐观的文人典范

4、苏轼的生平及政治生涯:执著于政治理想,经时济世。屡遭政治风波,履险如夷。

历次卷入的政治风波:反王安石新法,自请外放——密州、徐州、湖州;卷入“乌台诗案”“谤讪朝廷”被贬—— 黄州;与司马光旧党政见不合,贬——杭州、颍州;新党执政,贬——惠州、儋州(dān )。故有“历典八州,行程万里。”

苏轼在黄州的心路历程

在贬谪到黄州的初期,苏轼是低沉、苦闷的,但他很快从中逃离出来。毕竟他是一个洒脱旷达的人。面对人生的困境,他没有颓废,没有逃避,而是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去挑战。所以,他战胜了生活,战胜了自我。所以,我们才看到,黄州时期的苏轼是一个无畏风雨、笑看坎坷的潇洒之人,是一个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旷达之人。

下面两首诗词反映苏东坡的心境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首《卜算子》就是初至黄州在定惠院月夜感兴之作。到黄州之初,亦因罪废之余,灰心杜口,谢绝交往。由于牵连甚广,这时,“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彼此音问,一时尽绝,苏轼不能不深怀幽居离索的内心隐衷。此词以“幽人”自称,就反映了他在这种特定环境下的处境与心情。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此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它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警,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

“在黄州的苏东坡是成熟了的苏东坡”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

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观看B站《历史那些事》第一集《在下苏东坡 一个吃货》

这部纪录片的第一集,就把苏东坡请到了饭桌上。你可能不知道他的另外一个身份——大宋第一美食博主。

“乌台诗案”后,苏东坡被贬黄州,担任毫无实权的团练副使。正是在黄州,吃货苏东坡点亮了自己的技能树:吃!

像是料理江鲜的《煮鱼法》,调制菜羮的《东坡羹颂》,以及流传千古的东坡肉做法《猪肉颂》,为后世吃货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财富。比如最有名的东坡肉、羊蝎子、生蚝。

黄州的东坡肉、惠州的羊蝎子、儋州的生蚝,众人皆知苏东坡是个快意人生的吃货,谁又能了解他心中的苦闷?所以,才有了片中那一句“这就是东坡家的饭,虽然现在这个家里的人,只有我一个”。

846年后,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评价苏轼,“是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或许,这才是苏东坡真正想要留给后人的东西吧。

我们要学习苏东坡哪些性格特点?

刚才的纪录片,大家看的很开心,本来那么悲惨遭遇的苏东坡,不管到哪都能够快速的开心起来,这样的乐观让他成为一个吃货,并不是纪录片中刻意为之,他是实实在在的吃货,有人称之为千古吃货苏东坡。

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榜样,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遭遇,都能乐观对待。

旷达乐观。即便被贬到黄州,苏东坡依然快乐潇洒地过着“神仙般生活”。让我们也成为无可救药的乐天派。

善于反思。从开始到黄州到后期在黄州,开始的苦闷到后来很快的走出来,说明他善于反思自己,战胜自己。

相关文章

  • 中秋节里聊苏轼

    中秋节里聊苏轼 文/小希 有那么一个人被余秋雨称为“中国文人的通用电码”,他就是苏轼,还记得高中时读了余秋雨的那篇...

  • 中秋随笔

    中秋节到了。 中秋节,是苏轼笔下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秋瑾笔下的“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

  •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今天我们继续聊苏轼,聊苏轼的爱情,因为一场酒宴偶遇佳人,最终抱得美人归。 苏轼是个重情重义之人,对自己的三位妻子都...

  • 中秋节@苏轼《水调歌头》

    初识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 能读懂苏轼的《水调歌头》,我深信一定是有故事之人。 离别是为了让团圆更显珍贵。越...

  • 搬运工‖诗歌摘录146

    马上中秋节了,分享几首苏轼的诗词。 水调歌头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 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

  • 桃李芬芳,月满中秋

    明天是中秋节,每年这个时候,总是想起苏轼的词——《水调歌头》里的句子: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 别样中秋

    中秋节让我想起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想把这首诗送给我的...

  • 苏东坡:愚钝,有时候比聪明更重要

    这期内容,还是和大家聊一聊东坡先生苏轼。很多人喜欢苏轼,你要问他为什么,有人会说因为他的才华,有人会说因为他的魅力...

  • [教育行走28]当年明月---千锤百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每逢中秋节来临,苏轼的这首《水调歌头》便在心间回荡,在历史的长河里,丙辰年的中秋节...

  • 中秋节聊月饼

    今年的中秋节撞上了国庆节,月饼也还是要吃的。 说起月饼又有京式、广式、苏式、滇式之分,不仅外皮有烤制的浆皮、酥皮、...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秋节里聊苏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iony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