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海拾贝百谷集傲雪文集
民国第一奇女子吕碧城念佛往生

民国第一奇女子吕碧城念佛往生

作者: 宗直 | 来源:发表于2018-08-03 18:03 被阅读19次
民国第一奇女子吕碧城念佛往生

中国近代是一个风云变幻、俊杰辈出的时代,在佛教界出现了弘扬净土的印光大师、重树律幢的弘一大师,以及致力于改革的太虚大师等。而现代很少有人提起、深受印光大师影响的吕碧城,亦是当时的一位风云人物,名震一时。


吕碧城,原名贤锡,字圣因,一字兰清,法号宝莲,安徽旌德人,生于1883年。少有奇慧,5岁能诗,7岁能画。20岁时,曾撰一函,至《大公报》, 为该报创始人英敛之赏识,聘为《大公报》编辑,成为中国第一位女性撰稿人、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个女编辑。1905年,她被举荐筹办北洋女子公学,辛亥革命后 改为天津女子师范学校,她出任校长,当时年仅23岁,是为中国女子教育的先驱者。


碧城于师范学校停办时离职,袁世凯聘她为秘书,视她为国士。至袁欲以帝制自为时,碧城卓有远见,毅然辞职。

民国第一奇女子吕碧城念佛往生

此时,才华横溢的碧城已名声鹊起,引起中外名流及文坛瞩目,内廷秘史缪珊如有诗赞说:“飞将词坛冠众英,天生宿慧启文明。绛帷独拥人争羡,到处咸推吕碧城。”


碧城美艳非常,一时倾慕她的人如过江之鲫,但是她终身未婚。碧城自有她的理想追求。之后碧城奉母在上海安居,一住数年,她一方面闭门读书,进修英文,一方面投资于西商的贸易公司,获利甚丰。


碧城接受西方生活方式,擅长舞蹈,开海上摩登风气之先。她倡导女权,呼唤女子要有独立自主的自由人格。20世纪初本是一个风云激荡的年代,吕碧城有大量的诗作来回应这一时代,如“流俗待看除旧弊,深闺有愿作新民”“待看廿纪争存日,便是蛾眉独立时”。

民国第一奇女子吕碧城念佛往生

碧城著有《信芳集》《晓珠集》《雪绘词》《香光小录》等十几本诗词集,有人评其诗为“拔天斫地,不可一世”。文学名家潘伯鹰形容其词“足与易安俯仰 千秋,相视而笑”。其代表作被近代词学理论家龙榆生收入所编《近三百年名家词选》,被誉为近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其词堪与李清照、朱淑贞的词比美。


如此一位冠盖群芳、风华绝代的开明女性,她是怎样开始信佛皈依,又如何能甘于老实念一句佛号,最终预知时至,往生西方?


其实早在1895年,13岁的碧城偶然得到一卷《观音白衣咒》,说是持诵百日即能消灾得福,于是她便每日焚香虔诵,可见碧城宿善甚深。


1919年,碧城在出国前至京津访友,当时谛闲法师在北京讲经,碧城闻讯前往谒见,并请求谛闲法师开示。法师说:“欠债当还,还了便没事了;既知道还债辛苦,以后切不可再欠了。”凡夫如何能在此世不再欠债还债?此番话令碧城若有所悟。


碧城对净土的信仰,从她的文章中可以推知,早在1929年左右便已成熟坚定。她的《莲邦之路》一文中记曰:“约十载前,予寓英京伦敦,常往使署,与其秘书孙君夫妇等作樗蒲之戏(俗名噪麻雀)。某日,孙夫人捡得印光法师之传单,及聂云台君之佛小册,作鄙夷 之色曰:‘当这时代,谁还要这东西!’予立应声曰:‘我要。’遂取而藏之,遵印光法师之教,每晨持诵弥尊圣号十声,即所谓十念法。”


吕碧城的这一学佛因缘颇为奇特,连她自己也感叹道:“遇佛法于海外,已属难事,况此种华文刊品,何得流入英伦,迄今犹以为异。然倘不遇者,恐终身不皈大法,险哉!”


像吕碧城这样的皈依佛法,恐怕是独特的。她自己说:“此种机遇,似有定数存焉。”


她的信仰趋向坚定,是源于一个奇妙的梦。文中又说:“顾予虽习净谛,尚未能深信不疑。其年(1929年),值11月17日,俗所谓弥陀圣诞,予购菊三朵,供于圣像而祝曰:‘若我得生净土者,恳佛赐予 微兆。’是夜睡时,初亦乱梦纷纭,但于杂乱梦中,忽似影片之展。清景现前,为平阔之水,水面茸茸有物,趋进谛视,则皆莲芽,极为繁密。倏忽景片又换,则水 中有篱或栅之类……两列并列,微露其端,如电车轨路,莲叶已展大于此路式之中。予梦中自语曰:‘此是谁种莲于路中?


’而于‘路’字之语音特别高重,遂醒。 猛忆昼间所祷,此不啻佛告我曰:汝莲邦有路,今始萌芽耳。且此梦结构巧妙,盖莲为水中植物,而路皆土石所筑,故按理莲不能生于路中。唯予所梦之路,乃在水 中,由篱栅划分水面而成路行,故莲得生其中也。不唯梦境巧妙,而且意义切合,又为即日所得之答辞。予于净土,自此遂深信不疑矣!”

民国第一奇女子吕碧城念佛往生

白日祈祷,是否莲邦有路(得生净土否);当夜梦中现净土之相——莲生水中,水中有路。莲本不生于路中,而此莲中有路,寓以念佛名号,莲邦有路,必生净土。弥陀以梦启信,岂可思议哉!


碧城信佛之后,食素念佛,并且力行种种佛事。


1929年5月,她接受邀请,代表中国出席国际保护动物会在维也纳召开的会议,并登台作了精彩绝伦的演讲。她说:“要想避免人类流血,便须从餐桌上做起。”令与会代表感动、惊叹。


1932年,碧城将欧美各国佛教发展资料汇集成书出版,名为《欧美之光》。


1933年,吕碧城从瑞士回国,在上海寓居,捐款十万元给红十字会,倡导动物保护。


1937年,“七七事变”后,她再次出国,辗转于欧美国家,致力于倡导佛教,希望用佛教的慈悲理念呼吁护生戒杀,来阻止野蛮的战争。她叹神州陆沉,其诗词悲愤哀感,如:“孔雀徘徊,杜鹃归去,我已无家。”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吕碧城由瑞士返回香港,潜心学佛,并对净土三经多有深研。碧城曾对《无量寿经》四十八愿唯除五逆之句,与《观经》许五逆往生,提出疑问。

民国第一奇女子吕碧城念佛往生

《印光大师文钞》中对此答复言:“《无量寿经》乃至十念咸皆摄受,‘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者,此约平时说,非约临终说。《观经》下下品,乃约临终已 见阿鼻地狱至极之苦相说。其人恐怖不可言宣,一闻佛名,哀求救护,了无余念,唯有求佛救度之念,虽十念,或止一念,亦得蒙佛慈力,接引往生也。由时事不 同,故摄否有异。”


1940年,碧城最景仰的印光大师端坐往生。在《印光大师永思集》中,碧城缅怀大师:


猗欤大师!降祥震旦,广度群伦,期登彼岸。莲风独振,丽日中天,戒行精粹,道格高骞。针砭薄俗,曰诚与敬,万善同归,资粮相应。兹闻灭度,发予深 慨,陈子邮函,殷重乞诔。一十七载,瀛海栖遑,平生问道,竟失羹墙。不慕其名,唯钦其德,久矣心仪,岂关耳食!当兹末法,奈耶废弛,我寄微词,谁谙密意? 灵岩苍苍,石湖洋洋,必有健者,继踵香光。


之后,碧城定居香港东莲觉苑——第一个正式为比丘尼与优婆夷设立的佛教道场。在此期间,一心念佛,并著书译书。著有《观无量寿佛经释论》,收入《大 正藏》中。以英文著译的书有:《阿弥陀经》《普贤行愿品》《普门品》《十善业道经》《净土纲要》《观音圣感录》《人死后如何》《因果纲要》《护生杂记》 等。


1943年1月4日,碧城于夜梦中得到启示,作了最后一首诗寄给友人:“护首探花亦可哀,平生功绩忍重埋。匆匆说法谈经后,我到人间只此回。”遗言将全部财产捐献给寺院,并言“遗体火化,把骨灰和入面粉为小丸,抛入海中,供鱼吞食。”显然,此时她已预知时至。


20天后,即1943年1月24日,61岁的吕碧城在香港东莲觉苑安详念佛,含笑往生。圆满地达成了人生最大的愿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吕碧城,这样一位才华盖世的奇女子,最终甘于老实念一句佛号,往生西方,可谓极智慧却能还愚痴,还愚痴却契出世间大智慧也。


(释佛慈记)


民国第一奇女子吕碧城念佛往生

相关文章

  • 民国第一奇女子吕碧城念佛往生

    中国近代是一个风云变幻、俊杰辈出的时代,在佛教界出现了弘扬净土的印光大师、重树律幢的弘一大师,以及致力于改革的太虚...

  • 三百年来最后一位女词人,她的诗词里有整个民国的夏天

    民国时期,涌现出了很多奇女子。 有民国四大才女:吕碧城、萧红、石评梅和张爱玲。 还有并称“南北碧城”的吕碧城和秋瑾...

  • 奇女呂碧城

    吕碧城堪称民国第一奇女子,其一生颇为传奇:身为红粉,而有巾帼女豪之誉,一生伤怀国是,关怀民瘼,痛恨黑暗,同情弱小,...

  • 民国第一奇女子吕碧城

    出生大家闺秀,家道败落,做过编辑、校长、富商,最后皈依佛门。吕碧城的一生,正应了泰戈尔的诗“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

  • 吕碧城:民国第一奇女子

    木心先生说:最好的生活状态是冷冷清清的风风火火。如果问我什么才是冷冷清清的风风火火?我的回答是吕碧城。 在外人看来...

  • 吕碧城:民国第一才女

    我要的不是钱和门第,而在于学术上的地位,因为难得合适的。 ——吕碧城 1 1883年,在安徽一个商人世家出生,他的...

  • 民国才女吕碧城

    民国四大才女中就对吕碧城知之甚少。剩下的三个,萧红、张爱玲、石评梅相对了解得多一些。尤其是石评梅,大学时读了她的很...

  • 民国才女吕碧成

    民国才女吕碧成是一个非常优秀,独立的女子

  • 民国才女凌叔华和她的三个男人—徐志摩、陈西滢、朱利安

    说起民国才女,大家会想起很多。比如林徽因、陆小曼、周璇、阮玲玉、吕碧城、张爱玲、萧红、石评梅等。这些女子才华横溢...

  • 这两本书,给小公举们~

    《灵魂有香气的女子》 李筱懿在这本书里写了张幼仪、林徽因、吕碧城等20二十多位民国女人的故事。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民国第一奇女子吕碧城念佛往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isu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