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主,户主,一户之主。
通俗叫法,一家之主。
说一户之主,也许有的人,不一定能够马上反应过来。
若是翻译成一家之主,很有可能立马就会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
一家之主,没点儿真本事,那是万万不行的。
当把对“一家之主”的认知,切入到女儿和我的脑回路里,这个户主,必须要“上知天气预报,下知菜帮儿葱皮。”
每天,女儿和我走出家门之前,穿多还是穿少?穿薄还是穿厚?
户主那可不仅仅是头天晚上临睡觉前,以每天晚上7点30分,准时出现在电视屏幕前的那个女播音员的语速,在我和女儿的耳根子下面,左一遍右一遍地对她的“家庭成员”们,耳提面命这么简单。
更要女儿和我亲命的是,每天走出家门前,户主还要对昨晚上,她下达了指示,进行突击检查。
凡是没按她这个“一家之主”那金口玉言落实的,必须立即马上,就得进入到个人整改状态。
但凡女儿和我在抓落实的时候,与她的指示不符,走了一点样,统统按不落实上级领导指示,轻则批评教育,重则采取必要的“经济制裁”。
我和女儿,最怕的就是一家之主,在我俩零花钱的问题上“吃拿卡要”。
这种机会,无论女儿还是我,是坚决不会给户主的。
接下来的事情,绝对不可能只停留在“坚决照办”这样一句简单的口号上。
“只要零花钱不差,户主说啥就是啥。”
这才是我和女儿,把户主的指示,落在实处的样子。
每年到了这个季节,家家户户都忙着,贮点白菜藏点葱,顺便再整点儿土豆和萝卜啥的。
先别管这一袋一筐的有没有地方放;也甭管存放了这么多,除了烂的、扔的,最后还能有多大的剩头儿,让人吃到嘴里。
但是,家家户户都像完成规定动作似的,在相同的时间里,重复着同样的动作。
若要自选,也有空间。
品种就那么老几样,无论怎么变,也变不到哪去。只能在量上,加加减减。
傻子过年看界壁儿。
别看户主傻是傻了点儿,但不愚。
邻居买啥,她买啥。
看四楼那个开章鱼小丸子连锁店的阿姨,早上起来,就从市场上,抱回来一大捆红皮儿鸡腿儿大葱。
该咋是咋,户主那可真叫“有样儿学样儿”。
说时迟 那时快,户主蹬着她那台“两驱”山地小永久,以250迈的速度,冲向早市儿。
不大一会儿,人家也从早市上,拖回来一小捆红皮儿鸡腿儿大葱。
人家一楼的张叔叔,前脚儿刚在小区门口,拽着他那个出来进去从不离手儿,上面印着“某芹海参”的红色帆布小拖车,整回来十好几棵乌拉街矮帮儿大白菜。
就这,也没能逃得过俺家户主的法眼。
俺家户主二话没说,后脚儿立马冲出小区,一个胳肢窗儿,夹着一棵又矮又胖的大白菜,里倒歪斜地回来了。
这两棵大白菜,我上手一接,还真压手。往少里说,没二十斤,也有十七八斤。
别看户主长个杨柳细腰的样子,在别人眼里那是弱不禁风。
可干起活儿来,还真有点虎虎生风的劲儿呢。
上知天……
气预报。
下知鸡……
腿儿大葱。
不得不说,能够做好这,也真不容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