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最近在看一本书,书名是《自卑与超越》,作者是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我刚刚看完第一部分“生命的意义”,看完这一部分,我有一些感想,也在反思一个问题。
那就是:我们的孩子正在成为缺乏社会情感的人。
为什么要反思这个问题呢?首先我们来看看这几个概念:
一.生命的意义
人类总是生活在“意义”之中,我们从来无法经历抽象的事物,我们需要从人类的角度来体验。
比如说,钢铁做成的菜刀,钢铁在没有做成菜刀之前,他就是一块类似于石头的疙瘩。
因为人类自己的需要,经过锻造加工之后把它做成了菜刀。当然,菜刀这个名字也是人类赋予这种可以切菜的工具的意义。
这也是一种区别的意义,叫一个特定的名字,好区别于其他的东西。
如果说我们人类最初把菜刀的名字取为别的什么,那今天我们所有人说菜刀的时候可能说的就是另外一个名称了。
今天我们说到菜刀,都知道菜刀都是拿来切菜的,这就是我们人类赋予菜刀的意义。
再比如说钻石,因为钻石的稀少,人们赋予它贵重的意义,如“这份心意像钻石般贵重”;
因为钻石经过切割加工后的璀璨耀眼,人们赋予它高贵的意义,如“你的气质就像钻石般高贵闪耀”;
因为它的质地比较坚硬,人们赋予他坚固的意义,如“钻石婚,你们的婚姻像钻石般坚固长久”。
从这里可以看出,意义其实不是事物的本身,而是经过解读的某物。
如果说我们要问一个人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可能很多人都一下子无法回答,其实有多少人类,就有多少种生命的意义。
有的人觉得生命的意义就是要活得积极主动,有的人觉得生命的意识要活得诚实。
有的人觉得生命的意义是要努力地拼搏,有的人觉得生命的意义是有很多的钱。
有的人觉得生命的意义是过得快乐,有的人觉得生命的意义就是什么也不用做就可以享受。
有的人觉得生命的意义就是去指责别人,还有的人觉得生命根本就没有意义得过且过。
没有人知道生命的绝对意义,生命的意义也没有绝对的对和错。
然而,我们还是可以择善取优的,我们还是可以在这么多种对生命的解读中,分辨出切实有效的和乏善可陈的。
进而发现较好的解读所共有的要素,并据此寻找到一个关乎“真实”的公共尺度,一个被普遍认可的意义。
我们每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都有自己的意义,我们活着如此的不同,是什么造成我们过着不同的生活呢,就是我们从小对生命的意义不同的解读。
二.人生的三大任务
我们每一个人都背负着三大约束而生,这是三个不容忽视的人身枷锁。
它们构成了现实,人生所要面对的一切问题或疑问都因它们而生。
他们一再在我们面前出现,我们常常不得不回答这些疑问,解决这些问题。
在回答之中,我们将找到自己对人生意义的解读。
第一大约束,是我们都生活在这个小小的星球,除此以外我们别无他处可居。
习大大提出人类命运的共同体,包含了非常多的内容,其中一项就是人类生活的共同家园,我们地球的环境。
我们必须倾尽所能地与地球资源更好的共存,同时也受他的制约。我们是人类的一员,人类生活在这个地球上。
我们唯有共同的来维护我们这个地球家园的环境,我们才有可能更健康更长久地生活。
第二个约束,是没有谁是人类中唯一的存在,我们生活在人群中与他人息息相关。
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可能独自而活,不管怎么样,我们或多或少都会与人发生联系,以此来弥补自己的弱点,短处和局限。
无论我们怎么样子去拒绝,最终我们都会成长为一个社会人。
在地球这个星球上,我们个人的生活乃至人类的生命,能够延续全仰赖与他人的群居共存。
第三个约束,是人类有男女两性构成,我们人类每一个人都有丰富的情感。
男人与女人的结合,一方面是为了繁衍生息,一方面也是为了寻找生命的意义。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关系中,而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三.社会情感
所有错误的生命的意义,所有真实的生命的意义,都有其各自的共同点。
那些看起来失败的人,比如说神经官能症患者、罪犯或者问题儿童,他们之所以失败,正是由于他们缺乏同伴感和社会兴趣。
在处理有关工作、友情及性的问题时,他们不相信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合作来解决。
他们对生命意义的理解是完全个人化的,即无人可由他人的成就中获益。
他们所追求的成功,事实上仅仅是一个成就虚幻的个人优越感的目标,而他们的成就也只对他们自己有意义。
而所有真实的“生命的意义”都有一个共同标志,那就是它们都具有普遍意义,能够为众人所分享,为他人所接受。
对于生命中的种种问题来说,一套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同时也是为他人树立的样板范例。
因为它提供了一个解决普遍问题的成功之道,这让我们知道生命的意义便是关注人类整体,让我们愿意努力促进社会利益与爱的增长。
生命的真义就是贡献和合作,就拿工作来看吧,不管是在古代,男人们成群结队合作打猎。
还是在现代,人们组成一个公司进行商业运作,都说明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成事的,必须要很多人的合作和贡献才可以完成。
而一个人只有努力地为集体做贡献,努力地让集体壮大,个人的成长才真正显现,也才真正具有意义。
再拿爱情与婚姻来看,如果我们关心自己的爱人,如果我们能够竭尽所能地令爱人的生活舒适富足,那么自然就会呈现出最好的自己。
如果再探讨下去,会有更多的方面可以说明具有社会情感的重要性,缺乏社会情感,无论个人还是整个社会都将停滞不前。
四.儿童成长期的经历
早在个体的生命之初,就已经能够展现出人类对于生命的意义的探索了。
即便是婴儿也会努力去判断自己所拥有的力量,以及在所处生活环境中的地位。
五岁前,儿童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而牢固的行为模式,能够开始用他们自己的方式来应对问题和任务。
我们将这称为他们的“生活方式”,他们已经形成了个人最为根深蒂固,也最恒定的概念,知道能对世界和自身期待些什么。
从此以后世界在他的眼里,就被放进了一个固定的统觉框架中,一切经验都得经过解读后才会被接受。
而这解读又往往离不开儿童时期形成的对生命意义的原初理解。
哪怕这个意义大错特错,哪怕面对困难和任务时,一再被误导总是摆脱不了苦恼与不幸的纠缠,人们还是不会轻易放弃。
这个说的就是我们人从小从父母身上学习到的信念,每个人内心里都有他自己的一些顽固的信念。
无论如何,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也不管是对还是错,这些信念都是他们要去坚守的,不能够去改变的。
而要纠正我们观念中,对于生命意义的误读,去破除错误的信念,唯有重新审视造成这一错误认知的环境,回头寻找到错误之所在,最终完成统觉框架的修订。
在极少数情形下,也可能有人被歧途导向的严重后果所迫,自行修正了他们对生命意义的理解,从而成功调整了自己的处事方式。
然而,若无一定的社会压力,若非意识到继续旧的行为态度无异于自我命毁灭的话,人们是绝对不会主动走出这一步的。
对不同的个体来说,童年的不愉快经历可能会被赋予大相径庭的含义,并由此导出截然不同的对生命意义的解读。
比如一段不愉快的经历,如果对未来产生了影响,人们就会无法释怀。
有人会想:我们必须努力改变这样不幸的状态,确保我们的孩子能够在好一些的环境下成长。
而另一个人也许就觉得:生命太不公平了,其他人总是那么幸运,既然老天这样对待我,我何苦要对这个世界好?
这就是为什么有的父母在提及他们的孩子时会说:我小时候也吃过很多苦,遭过很多罪呀,我都扛过来了,为什么他们就做不到?
又或许第三个人的感受另有不同:他认为自己无论做什么都应该被原谅,因为“我有一个不幸的童年”。
在每个不同的个案里,人们对于生命意义的理解,都会直接体现在他们的行为上。
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转变观念,他们就永远不会改变行为的方式。
经验本身无法决定成败,决定人生的不是经验,而是我们这些赋予经验的意义。
五.社会现象的反思
以上我们花了一些时间来阐述生命的意义,也强调我们之所以过着不同的生活,是因为我们从小对生命的意义的不同的解读。
我们还了解了社会情感的重要性,以及儿童成长期的经历对儿童成年后的影响。
我们了解了这些之后我们再来看看我们现在的社会现象。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和我一样的优虑,现在的孩子缺少同龄的玩伴。
特别是城市里的孩子,低年级的可能还好一点,高年级的真心没有,年级越高,孩子的运动、游戏、阅读时间越压缩越少了。
他们在学校里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放假在家也是各种各种补习,各种家庭作业,极少有时间参加社会活动。
我家老大上初一,国庆节假期,我们鼓励她约同学去玩,结果约了一圈,大家都要上补习班。
只有两个女孩说可以来,玩了不到一个小时,家长就来接回去了,说是家庭作业太多,孩子还不自觉,每天得盯着做。
我家大女儿和我关系比较好,经常会告诉我她们聊天的话题,我们也会有一些话题的讨论,她也会给我看她们聊天的内容。
我发现,家长们其实并不知道,这些被他们关在家里学习的孩子,其实在背地里偷偷地用微信聊天。
在虚拟的网络上她们聊得热火朝天,有的孩子居然长时间在线。
我不禁想问:这样的学习真的有效果吗?这样的学习真的是家长们所期望的吗?
我看是没有效果的,这只会让孩子越来越脱离于社会而沉迷于网络,让孩子越来越宅而不想去与人接触。
也让孩子越来越没有目标,越来越没有动力,让孩子越来越得不到锻炼而没有责任感。
我们说要让孩子赢在起跑线,可未来孩子一定会成为社会人,在未来社会中一定是通过合作达到共赢,这样下去恐怕孩子是要输在终点了。
通过这一社会现象,再结合前面讲到的四点,你一定会觉得我的忧虑不无道理。
我们现在的父母越来越焦虑,重视孩子的成绩胜于孩子的品徳和社会能力,让孩子越来越封闭。
让孩子对自己生命的意义的理解完全个人化,只关注成绩的好坏,以自我为中心。
毫不夸张地说,我们的孩子正在成为缺乏社会情感的人。
成年以后,社会情感的缺乏,在他们身上会表现得越来越严重,早在第一次曲解生命意义的时候,他们就已经终止了对责任和独立这两大命题的学习。
成年后的他们,毫无应对生命中的考验与困境的能力,满心痛苦。
他们对于合作解决问题是存在障碍的,任何对于合作的障碍都可能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这是我们父母愿意看到的结果吗?
所以,不管是拥有错误的教育理念的父母们,还是尽管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却只能被动地接受大环境影响的父母们,我们应该深刻地反思啊!
我们现在的做法真的是为孩子好吗?我们现在的做法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吗?
如果不是,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想,我们应该从小给孩子引导形成正确的生命的意义。
我们应该培养和鼓励孩子学会合作,应当允许他们自行探索与同龄人融洽相处的方式。
可以是通过共同的小任务,也可以是通过一起游戏,或者是一起旅行。
我们父母应该尽量多地为孩子创造同龄人相处的时间,而不是把孩子关在家里做作业。
我们应该有正确的认识:让我们的孩子认识到正确的生命的意义,让他们拥有丰富的社会情感,让他们学会与人合作,他们就会成为更好的自己,他们终将赢在终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