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得越远,越容易忘记“故乡”】
常听人说:恋上一座城,是因为城中住着某个喜欢的人。而为了讨点生活常年奔波在外的游子,时常怀念着故乡,是因为那里记载着自己再也不会拥有的快乐无邪的孩童时光吗?我想,更多的是因为那里住着他们“最亲近的人”吧。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一一孔子《论语-里仁》
父母在的地方就是故乡!
世界很大, “故乡”很小文/四月
“叮铃铃……叮铃铃……叮铃铃……叮铃铃……叮铃铃……”
“哎,姐”
“X,最近怎么不给咱爸妈打电话了?微信也不发动态了”
“是不是有女朋友了,不要家里人啦?”
“我……没有……”
“等一会给你说完……我就打……”
“嘟……嘟……”
电话刚响两声,那边就传来了熟悉的声音,声音里夹杂着惊喜!
“XX哎”
“嗯,妈,是我,您的宝贝疙瘩!您的心头肉!”
“这一段时间你怎么不给我们打电话了”
“看吧,儿子长大了,肯定找了女朋友了,不要你了,不要咱俩了!”
电话那端,我听到老妈的笑声,老爸的嘀咕声……
“妈,我没有……没有找女朋友,我只是……”
“我给你爸说了,你在忙,只是没有时间给我们打电话而已。”
“……”
空气中,我嗅到一股失落的味道,这味道足以让人窒息,原来爸妈也会“吃醋”!
我大四,不忙。
-01-
刚玩微信的时候,什么都不懂,什么人都加,现在又不好意思删除,所以为了屏蔽一些人,就把朋友圈设置成了仅向好友显示最近三天动态。
如今我才知道,当我拒绝一些人的时候,竟连我最亲近的爸妈也一同拒之门外了。
不设了,不设了,以后再也不设了!
-02-
有一次从外面出门回去,正好碰到楼里的宿管阿姨,就和她闲聊了一会。
“阿姨,您离我们比较近,比较了解大学生活,您对我们大学生怎么看?”
“嗯,这……”
阿姨微笑的看着我,似乎有点不情愿回答。
“没事阿姨,想说什么就说吧”
“我看有些娃,晚上十二点多叫我开门,其中有些被几个室友架着回来,浑身都是酒味。”
“有的娃还经常逃课,甚至不上课。”
“大学不应该是娃们好好学习的地方吗?”
“大学是不是和您想象的不太一样?”
“嗯”
-03-
记得刚来大一那会,每晚都会给爸妈通一会电话,给他们讲讲这一天发生的事情,给他们讲讲美好的大学生活,即使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至少也会说上一会。
那时候,大学是美好的,满满的新鲜感。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通话的次数从每天一次变成了三两天一次,一周一次,两周一次,一个月一次,甚至半年一次……
去年寒假回家,妈妈问我:“你现在在学校还想不想家?”
“不想”,我脱口而出。
妈妈笑着看了我一下,没有接话;爸爸也只是看了我一眼,咽了一下口水,什么话也都没说。
我知道,我说错话了:
短短的两个字却如万剑般,从他们身体里穿过。
二十多年的心血,换来了竟是两个字:不想!
对他们来说,那是何等的绝望!
其实那天,我可以欺骗他们说想的,然而那天,我连善意的谎言都没有。
上了那么多年的学,脑子竟学成了个这?
-04-
印象中,妈妈是个“笨女人”,处了自行车之外,基本不会驾驭其他交通工具。妈妈给我讲,小时候骑三轮“小翁车”(我们的家乡话,具体我也不知道咋解释……)带着我和姐姐,然后一下子把我俩个“送”到了河沟里,从那以后母亲告诉我,再也不骑这些车带我们两个了……
去年寒假回家,突然发现母亲不仅学会了两轮电动车,而且就连三轮摩托车都能够轻松驾驭了,这让我着实一惊。
寒假里,教了爸爸妈妈怎样使用微信,怎样语音聊天,视频聊天,发图片,发小视频,爸爸学的一知半解,母亲没学会。突然有一天在学校里,竟然看到了爸爸发的朋友圈,父亲竟然学会了发朋友圈 。
发的内容请自动忽略!!!我竟不敢相信爸妈有如此强的学习能力,我没有去问爸爸多久学会了这些能力,也没有去问妈妈摔了多少次。因为我知道:父母对孩子向来只报喜不报忧的。
我记得:学习骑自行车让我吃过不少苦头,摔过不少跟头,最严重的一次是拐弯时由于太猛,车把直接狠狠的戳在了我的胸上,还是左边的,戳的我喘不过气来,血从胸上流出……
我无法想象:一个五十一岁的女人是如何克服恐惧心理来战胜那些坚硬与速度集一身的大块头的家伙们。
我更不敢,甚至不能去想象:一个这样的女人从车上跌落的背影……
有时侯看到一些因为嫌弃父母丢人而对父母大打出手的孩子,那种心情真的是……无法言说!
那时候因为太多的原因,父母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所以对于一些现代科技或是文明,我们称之为“文明”的东西,无法驾驭那在正常不过。
但那时候的父母却通过自己的努力,孝敬了上一辈的父母,养大了下一辈的孩子,即使是这样,他们还在努力着尝试一些新的东西,只为能紧紧跟上“奔跑的”孩子。
即使他们学不会那又能怎样?那又能怎样?
把“您”换做那时的他们,“您”未必能养活自己,我只说了”养活自己“。
既然这样,那“您“又有什么资格嫌弃他们丢人呢?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爸妈对待我的态度逐渐的改变了:
从最开始“命令”我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然后变为我能不能做什么什么,
最后他们又说“做你喜欢的事吧,只要你开开心心,平平安安就好。”
父母果真没有当年的风华了……
再过十三天就2018年了,而我又长大了一岁……
-05-
女本柔弱,为母则刚。在孩子面前,爸妈为之撑起的是头上的天!
世界很大, “故乡”很小虽然有个微博账号,但也只是偶尔的刷一下。
这张图片我是在微博上不经意间看到的,给我的感触就是:
一股莫名的心酸涌上心头,活着都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
而当我看到了附在下面的的文字,然后又查了许多有关她的消息后,眼泪径直地在眼眶里打转。
这是一个伟大的母亲,坚强的妈妈!
这是一个为了替女儿伸张正义,讨回公道而不停奔波的女人!
无能为力的她,只好寻求媒体的帮助。她在接受采访时说,“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那么他肯定生命有存在的意义,之前我的生命,存在的意义就是,江歌,那么我现在还继续活着,存在的意义还是江歌,没有了女儿,就没有了一切,没有了家,没有了希望,没有了天,没有了生命,我现在就是在这儿苟延残喘,只为江歌讨一个公道。”
在键盘上编辑她说的这些话的时候,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
不为别的,只是心疼这个孤立无援(除了网友)的母亲。
希望正义不会迟到,最终给这位母亲一个交代。
更希望得到满意的结果后,这位母亲能好好地生活,哪怕只是为了天堂里的歌子!
慢慢的理解了爸妈这几年催我结婚的苦衷。
我是一个90后,和我一样大的孩子,父母年纪基本都在50岁左右,那时侯的他们经历过“文革”,那时候“改革开放”刚刚进行,他们的思想没有现在的我们那么开放,现在的我们一代比一代开放……那时候“传宗接代”的思想已牢牢植根于他们的心底。
孟子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近几年,单身的男性越来越多,说的不好听一点就是光棍越来越多,父母看着这样的场景不免心生担忧,如果真娶不到媳妇,在邻里之间,在看重子嗣的乡下,对父母而言名誉或许还不是那么重要,所谓“养儿防老”,不能传宗接待,自己的孩子将来老了,无人管理才是一种最致命的打击吧。
年纪越大的人越能体会孤独的滋味!
我曾对爸妈说:
年纪大了就别那么辛苦了,在家里休息休息,看看电视,或者去邻居家串串门,唠一唠家常里短。
而妈妈给我只说了一句话:现在的电视剧没意思!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于父母而言,我想亲人间的交流才是他们最想得到的吧。
你让自己幻想一个这样的场景:
一对八十岁左右的父母,孩子外出打工,家里只有两个老人,而因为年迈又不能做其他的事情,两位老人每天只能用电视剧打发时间,那是何等的残忍?
你再自己想想自己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一个宿舍的人因为有事除了你全都出去了,而此时你又约不到朋友,可是你又不知道做些什么,甚至打游戏都不能摆脱你心中的空虚。
既然知道了无聊的滋味,那又怎么忍心把自己承受不了的东西强加到他们身上呢?
姐姐的一个孩子现在由我爸妈带着,作为几个四五岁孩子的老师,我能略微体会到带小孩的不易,但有时看到可爱的外甥儿带给爸妈的快乐,倒也使我心里得到一丝宽慰。
我越来越觉得,所谓着急“抱孙子”“抱孙女”只是一种爱的转移罢了,父母慢慢的老了,孩子也在不知不觉中长大成人,然后组建自己的家庭,父母明知自己会被慢慢遗忘,所以只好借助孩子的孩子来使这份羁绊不被无情的岁月慢慢消耗殆尽。而借由孩子的孩子所产生的相似的故事,相似的场景,又会使父母体会到曾经与孩子共筑的幸福时光,进而成为父母活着的意义。
所以当你寒假回家,父母再次“逼婚”的时候,试着理解一下他们吧,试着态度好一点,与他们好好说话,即使他们不理解咱们。
给你们说了这么多,我也得赶紧找一个了,即使这很难,擦干眼泪,上吧。。。。。。
-06-
不久前,看到这样一条新闻:16岁少年3个月偷划母亲40万打赏女主播。他说,“如果不刷礼物的话,女主播就会很冷淡。害怕,但停不下来。”
看完后我不厚道地笑了,呵呵,害怕?停不下来?
是有人拿刀架你脖子上?
还是有人用枪指着你的脑袋?
然后你不刷,就把你给干了?
好奇葩的热搜!
当我们热衷于一部电视剧的时候,会被其中的某个剧情带入片中,看到自己喜欢的的角色被“小人算计”“被捅一刀”的时候,我们会义愤填膺地在一旁替他们打抱不平,容不得他们受半点伤害,哪怕是在电视剧里都不行;
当自己喜欢的偶像被人稍微说了一点不好的话的时候,不用“当事人”说话,忠实的粉丝已经替偶像摆平,人人围而攻之,甚至请上自己的爸妈,与那个“不文明的人”进行开撕;
当“XXX发烧拍戏被赞敬业”的时候,我依然记得脸色苍白刚从医院输液回来的爸爸,为了多挣那填补家用的几十块钱,而不舍得休息继续去工作的场景,然而我却没有称赞自己的父亲敬业;
当“XXX胖了”长腿欧巴,昔日的男神一脸的“幸福肥”(一般情况下人会胖有两种原因,一是生病,二是生活好)被人咦嘘不已的时候,总有一些爸妈为了孩子能过的好些,早饭吃着两三块不知道使用了多少次的油炸出来的油条,就是为了省下拿几块硬币,对,就是那圆圆的,薄薄的金属片;
“XX整容”,哇塞,真是厉害了,这么年轻的“小鲜肉”,整不整容居然都能看得出来!
小学的时候,我能大致记起母亲第一根白发出现的时间。现在我即将大学毕业,八年的时间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父亲和母亲竟是这般模样:
满脸的皱纹,脖颈下松弛的皮肤还有逐渐无力的伸不直的粗糙的手指。每次要过新年爸妈总会把头发染成黑发,他们给我讲,这样可以看起来更年轻一些,显得有精气神。
就是这样,他们想用虚假的年轻来掩盖真真切切的苍老,只为给我一种错觉,然后让我心安。
八年来,我不清楚他们的酸甜苦辣,我只知道:我的生活很好。
嘴馋的时候,就去饭馆吃一条美味的鱼;想旅行的时候,就约上两三位好友,说走就走;夜里想“疯”的时候,就在KTV里心安理得的唱着《父亲》;不想上课的时候,就让室友帮忙答到,然后自己舒舒服服的做着白日的美梦!
世界很大, “故乡”很小此时,窗外的阳光很好,天很蓝,阳光透过玻璃钻进宿舍里,映的亮亮的。
但是空气却很冷。
……
我们总是这样:
对无关紧要的陌生人很热情,却最容易忘记那辆回家的末班车!
外面的世界总比“故乡”的青砖绿瓦要好。
-07-
貌似还有几天就考研了是吧
是啊,
那我倒是想说点什么了。
几个星期前,我室友的老乡来我们宿舍和他老乡说考研的事,叽里呱啦的说了一大堆,嗓门高不说,更听不懂他说了些什么,最后几句倒是让我听清了:
“我不想那么快毕业”
“我只想考个研究生在学校多混几年”
“在学校多爽啊”
类似的话,听到过很多次。
大学生活的灯红酒绿和酒池肉林,真的很让人向往,很让人痴迷。
因为在这里,衣食无忧,美女如云,时不时还能……
妈妈曾问我,很多人都要考研究生,我是否也去考一个。听到后我也犹豫过,但仔细想想还是算了,考也考不上,三四年的鬼混已经让我失去了对学习的动力,还是尽早的搬砖养活自己吧。
别再动不动就说什么岁月静好之类的话了,
对某些人来说:
所谓的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替我们买单,替我们负重前行罢了。
一一《end》一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