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凡人闲文!傅申1980。
每个人都有“父母自我状态”

每个人都有“父母自我状态”

作者: 希亚 | 来源:发表于2022-01-16 20:14 被阅读0次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我买了也有几个月时间了,之前看了一半,后来断断续续的看了些,今天把把这本书看完了。

我觉得我还需要再多看几遍,虽然只看了一遍,但是也觉得受益匪浅。我一直很喜欢心理类的书籍,也觉得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学习,不是为了更好的了解别人,而是为了更好的了解自己。

看了这本书,很多之前没有意识到的问题,原来可以从这本书里找到答案。这本书的前半段前段时间已经看完了,现在回想起来,已经没有什么印象比较深刻的了。今天我看完后半段之后,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父母自我状态”的概念理解。

让我了解到,原来每个人都有三种自我状态:儿童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和成人自我状态。今天我想说说自己对父母自我状态的理解。

回想自己以及身边亲近的人,我发现,很多人长大后,慢慢性格大部分受父母的影响非常大,有句俗话说,有什么样的大人,就有什么样的孩子。现在看来,这句话很有道理。孩子就是父母的缩影,原生家庭,尤其是原生家庭父母对孩子性格的影响是决定性的,慢慢的,我们活成了父母的样子,包括我自己也是,我发现自己性格的很多方面跟父母很像,与其说是遗传,更准确的应该是被影响。再看看我们从小一起长大的哥哥,他们也是父母的缩影,我们性格有很多相似之处。长大后,我不喜欢的父母身上的缺点,渐渐发现自己身上,哥哥们的身上都有,那些我不喜欢的父母不好的地方,在作为孩子的我们身上却得到了一种传承,我深知我不喜欢,但是依然摆脱不了。

今天看了《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后,才更清楚的知道,原来这种情况,是每个人都有的“父母自我状态”。当然,我们也会有好的“父母自我状态”,但是更多的会受到坏的“父母自我状态”的影响,有这种状态很正常,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把这种不好的“父母自我状态”调整为用“成人自我状态”去面对,才能更好的处理成年人的心理状态,保持好的心理环境。

现在抑郁症的人越来越多,心理健康对我们每一个人非常重要。小时候,我想学习心理学,主要是想了解他人的心理,长大后,我才意识到,学习心理学,不是为了了解别人的心理,而是为了更好的了解自己。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只看到了自己冰山之上显露的一点点而已,冰山之下,还有太多的未知地方,连我们自己都不清楚。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发掘自己,探索自己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和自己和解的过程,终其一生,如果我们能够和自己和解了,能够做到没那么多遗憾,没那么多纠结,觉得自己过得还算坦然,也算是不枉一生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每个人都有“父母自我状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jtqh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