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TM的大数据!

作者: 智_先生 | 来源:发表于2018-02-02 15:53 被阅读593次
这是智先生的第73篇原创文章

1、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如今有不少人热衷于讨论“大数据”。

你随便拉来一个互联网从业人员,问什么是“大数据”,他能滔滔不绝地扯出一大堆专业词汇:神经网络、深度学习、人工智能等。

反正你也听不懂,觉得很厉害就对了。

其实,我们每天的行程安排,都可以变为数据:每天坐地铁上班,属于出行数据;网上购物,属于消费数据;去一趟国外旅游,属于娱乐数据......

当无数人的数据被集合归类,就统称为“大数据”。这些数据有什么用?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没有任何价值。

你每天光顾楼下的早餐店,只能看到自己的消费金额,而店铺老板可以统计客流量和销量,获悉顾客的喜好,进而调整食材量。

再延伸到其它行业,一些医疗机构可以通过大数据提升临床试验、新药的研发效率;政府通过大数据建立城市规划图,甚至控制疫情的扩散。

这样看来,大数据能解决很多实际问题,既方便了我们生活,企业也能更好地了解消费者需求。国家同样希望互联网企业能引领技术的变革。然而纵观国内企业,更愿意利用手中的数据来牟利,这样来钱快。

潘多拉魔盒就此被打开,当隐私从道德领域滑向市场领域后,便成为可供出售的商品,全凭商人的道德来自我约束。

它们喜欢收集用户信息,挖掘各种需求和隐私,完善用户画像,比你父母还要了解你,然后再卖假药、推荐莆田医院。小公司没有精准的营销能力,它们只能粗暴地贩卖隐私来获利,形成一条完整的黑产链。

技术总是一把双刃剑,如今大数据在探索人类道德底线的路上,快速前进。


2、这是信仰的时代,这是怀疑的时代

你觉得自己的隐私不值钱,没有利用价值,无论谁能不能看你的微信记录,都不在乎。

当每个人都抱着这种鸵鸟心态时,更多摇摆不定的公司就会选择作恶,因为被舆论谴责的代价太低了,或者说,国人的包容性太高了。

诚然,如今我们享受到便捷的生活,离不开大数据的建模和分析,但是也失去了保留隐私的权力。

我上网买了一件商品,不代表你可以擅自在所有网页推荐我买过的商品;

我在网上浏览,不需要你推荐附近的商家和莆田医院,更不想点击广告弹窗;

没经过我同意,请不要擅自安装流氓全家桶,并绕过电脑权限,获取用户隐私;

我使用输入法只是方便打字,拒绝加入用户体验计划,更不允许明文传输,将打字信息传到贵公司的服务器里;

我下载手机软件,不需要你时刻定位我的GPS位置进行追踪,更不需要你推荐附近的商家;

我填写的快递单据,你们内部人员凭什么卖给各种电信诈骗分子,甚至泄露地址信息,威胁到人身安全;

我连接商场wifi,你们服务商为何偷偷地保留信息,并且访问手机软件,追踪我的活动轨迹;

我知道自己的资料以十元的价格在网上被打包出售,而卖家却是金融和保险公司,你们成功完善了黑产的上下游交易环节。

当我的手机号码被泄露后,银行余额、通信记录、身份户籍、通信记录、航班记录、收货地址和出入境记录都能被查到,请问这些数据是怎么流出的?

我一直想不明白,到底是谁给了你们肆无忌惮地权力?

你们其实在纵容,你们所标榜鼓吹的算法推荐,你们所自诩的“大数据模型”,所谓的千人千面、深度学习,却让邪恶动画一直保留,直到被曝光才下架,何也?

一个心智未成熟的孩子看完这些动画后,你们还能推荐更多的类似邪恶动画,拎起这些孩子的头颅,一脚扔向了不归路。

我很好奇,为何那些邪恶动画都能被算法推荐,你们是真地不知道这些视频的存在吗?平台的内容审核去哪了?仅仅一个下架、一个不痛不痛地道歉就解决了?

互联网有原罪,我以为是早期的法律不规范所致,互联网企业为了生存才迫不得已。现在看来,这都是狗屁,我只看到你们在故意作恶,为了流量和利益,秉着法不禁止既自由是吧?

这一幕我似曾相识,我翻开互联网一查,这段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个网页都写着“大数据”三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网页边缝里看出字来,全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3、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

大数据是如何一步步毁掉我们的思维?

人们倾向于休闲娱乐,懒惰更是人之常情,恨不得伸手就能获取所需。遗憾的是,大部分互联网公司都以流量作为导向,只要能增加流量、留住用户时间,就会无所不用至极。

各种娱乐八卦、低俗视频和擦边球内容会投其所好,促使用户在生理冲动下点击,并且大受欢迎。这类流量被统统汇聚成“大数据”,让人继续琢磨,完善大众的偏好:

微博用户喜欢看什么热搜,就刷什么内容,就连紫光阁地沟油都不放过;

观众就喜欢流量明星电影,于是各种“大投资巨作”越来越多;

大家就喜欢看各种小姨子、黄暴漫画和社会摇,那就批量生产出来;

也有不少人喜欢看黑社会大佬惩恶扬善,以暴制暴,没问题,群演都找好了。

越低俗越恶搞的内容,用户就越喜欢,平台也会继续推荐,甚至鼓励用户自己上传视频,既能娱乐大众,又能解决温饱,一举两得。

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在我们这个时代成功被应验,畸形的规律成功被我们保留。

当越来越多劣质文章轻松破10万阅读时,作者不再为爱好而写,而是奔着数字去,只关注传播数量,抛弃了文章质量。

当一篇文章最后的成果,表现为任何人都无法反驳的“10万+”时,这个数字不仅代表着金钱,也代表着“文章水平”。他们必须琢磨着如何才能刺激到大多数人的感情,即使强迫读者感动是一种不尊重的行为。

因为有“大数据”分析,但凡文章的字数越长,读者就越没有耐心读下去,甚至看到偏长的文章就开始头痛。为了照顾读者感受,如今文章的字数越来越短,内容越来越统一,风格也越来越固化。

即使有读者厌倦了,不去看千篇一律的文章,依然有千篇一律的视频和励志书籍等着消化。

我们身处信息爆炸时代,有许多琳琅满目的内容摆在我们面前,看似应有尽有,其实一无所有。

4、人们正踏向天堂,人们正走向地狱

我受不了被“大数据”支配的恐惧了,看着台下激动麻木的人群,怒火中烧,想骂醒他们:

你们看这些企业,戴着面具

在舞台上装腔作势

出卖我们的隐私,来侵蚀我们的神经

炮制各种低俗内容

你们的感官早已麻木

已经无法接受真正美好的东西

甚至都不能沉下心去看书!

你们为什么要看这种烂玩意

生产大量的数据垃圾,再将数据垃圾吃进去!

正是因为你们的要求太低了

所以他们才安于现状

赚这种钱的企业真不要脸!

把垃圾捧上天的你们也真不要脸!

我不是一个救世主

我没有权力去改变世界运行的轨迹

我只是一个普通公民

有捍卫个人隐私的权力!

生活在这个数据时代

是为了让生命得到尊重

而不是彻底地失去尊严!

......

这时,台下观众传来雷鸣般鼓掌,就连互联网巨头也冲我点头:“你的肺腑发言十分精彩,我喜欢你的演讲!”

“这不是演讲!”

“没关系,我会给你开一档个人脱口秀,流量会很可观,我想观众也会很喜欢你!”

观众席传来兴奋地呼声:“赞成!赞成!赞成......”

我愣住了,猛然发现,这个世界是如此的陌生。

原来反抗也能成为新的潮流,它喊出的不是觉醒,而是消费。

如果康德还活在世上,当他抬起头来,再也看不到灿烂的星空,更没有什么道德法则。

星空的尽头,不是宇宙,而是密密麻麻的人造卫星,围绕着地球旋转。

它们就像一块块黑镜,监视着所有人的一举一动,收集着大量隐私数据。

康德只能发出一声怒吼:“去TM的大数据!

相关文章

  • 去TM的大数据!

    1、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如今有不少人热衷于讨论“大数据”。 你随便拉来一个互...

  • 去tm失恋

    凭什么一厢情愿,去tm的去tm的去tm的去tm的去tm的去tm

  • 2018.2.26

    去TM的工作 去TM的老板 去TM的律师

  • 去TM的爱情

    (此句出自茵姑娘的大神之口) 母胎solo是本茵无疑了。 当然会羡慕,当然会期待,当然会抱有幻想。也当然会有很低落...

  • 去TM的,生活

    “你看看别人家孩子,再看看你,怎么这么笨!每次考试都倒数” “能不能别再睡觉了,一放假就睡觉,就不知道去看看书!”...

  • 去TM的规则

    生活在一个神奇的地方,随时都会有神奇的故事发生。 一 早上骑车上班,路上遇到有趣的一幕,不,准确的说应该是一幕幕。...

  • 去TM的产品

    这世上真正在做产品的人真不多,绝大部分是在做商机。 他们研究“细分领域”、“竞争对手优缺点”、“如何颠覆巨头”、“...

  • 去tm的爱情

  • 去TM的世界

    2018-12-18 晴 操,活着真他妈累。 距离上一次情绪崩溃正好是9天,难道已经形成一个周期了?今天又经历了一...

  • 去TM的996

    对于996,回答如下 月薪100万,公司的方向就是我活着的意义。 月薪80万,公司就是我的爹娘。 月薪50万,我与...

网友评论

  • 小小闷骚:这个世界上从来不缺呼吁礼崩乐坏的孔老二,也从来不缺不敢剥开自己,看看自己丑陋人性的傻逼。
  • 小小闷骚:关于第三点,永远不要瞧不起低俗,低俗就是大众品味,这一点毋庸置疑,几千年来一贯如此。低俗并不可耻,君子儿孙满堂的虚伪才是最可耻的。人有神性,有兽性,却只愿意承认神性而不愿意承认兽性。人不能真实地面对自己,自己欺骗自己,那才是这个世界上最愚蠢的事情。
  • 小小闷骚:另外关于第二点,说的问题根本是网络安全,隐私保护,而不是大数据的原罪。从孔子宣扬礼乐崩坏,就总有人能从任何时代的夹缝中,读出吃人两个字。这不是智,这只是单纯的一腔愚怒无处发泄。
  • 小小闷骚:我推崇大数据,是因为大数据说明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普适性!!!!!很多人喜欢拿个例,特例来说事,这是不具有普适性的,但是大数据有。比方说高晓松说大学生不应该只看就业,但那是因为他不缺钱。对于大多数大学生来说,读书不过是为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养家糊口。考研不是唯一的路,但就像张雪峰说的,对于大多数迷茫没有方向的大学生来说,考研可能就是唯一的路。排斥科技就是自绝于时代,时代没有好坏。
  • LampsZz:你,好强啊!不如做下一位树人吧!
  • mac迷你:技术无罪,罪是人早出来的
  • 冬后春初:方便同时带来了隐患,原罪带来了原毁,进步总是以付出为代价。
  • 凡夫宁子:非常有独立思想的明白人:+1:
  • bb443989b9b7:不错,现代在推行行动网络化的同时,个人选择越来越受到干预和挟持化
  • 1b7f20b45313:大数据是好东西,但是有点被用烂的感觉,现在大家又开始讲大数据中的小样本。哎,现在的大数据的科研水平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大上,只是庸人自扰之。
  • 一个老衲:我非常赞同~前几天去商场,连个Wifi还必须要电话号码~kao什么逻辑
  • 我是于博呀:大数据是个好东西,方便人类,但是得有个度
  • 余佩韦君:想到黑镜里面的桥段,那个黑人在聚光灯下呐喊,却被当作表演,最后他还是被他讨厌的那群人同化,不知道作者会不会这样。一直以来保护隐私这个话题,只在被打推销电话、收到短信时才想起来,而对于新闻和商品的推荐,反而是赞同的。
    智_先生:@余佩韦君 就是参考黑镜的情节
  • 56468860d060:写完后可以投一下相关专题,比如你的文基本都是“社会热点”,投了专题以后上首页文章排队会靠前
    智_先生:好的~~
  • 93b11ffd8348:没有人能强迫你开放隐私权限,不如思考一下自己为何不能离开智能手机
    智_先生:@Tracy_yj 你这两点和本文没有任何逻辑关系,没有人强迫,但是会诱导,抹掉用户的知情权。窃取隐私不止在手机上
  • 大茶杯先生:乍一看还以为是罗振宇老师写的😂
    大茶杯先生:@智_先生 哈哈,别介意,关注您很长时间了,祝您也春节快乐(✪▽✪)
    智_先生:@阁僚 不知道回复你什么,提前祝你春节快乐吧~

本文标题:去TM的大数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ldez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