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先进篇第1—2章习讲稿

先进篇第1—2章习讲稿

作者: 卓玛秦 | 来源:发表于2023-05-13 19:16 被阅读0次

    原文: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释义:

    原宪又问孔子:“好胜、自夸、怨恨和贪婪这四种毛病都没有,可以称得上仁吗?”孔子说:“可以说是难能可贵,至于是否是仁,我就不能断定了。”


    辨析:

    1、克伐怨欲在日常生活中的形相有哪些?

    克,好胜。有嫉妒的心理。不克,就是表现出一种由衷的一种虚心跟谦让。

    伐,自夸,有傲慢的心理。不伐,不自我夸耀,心量很大,如颜回:不伐善不施劳。

    怨,怨恨,不满、不平,有情绪。不怨就是不把别人对我的不好或者轻易把自己的不顺遂转嫁给别人,不怨天不尤人。

    欲,贪求财色名食睡。不欲,就是不贪,能够知足常乐。

    原宪问孔子“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原宪自己达到了“克、伐、怨、欲不行”没有,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从原宪向孔子求证可以看出,克伐怨欲不行是原宪的追求目标。原宪把“克、伐、怨、欲不行”理解为是达到“仁”的标准了。而在孔子眼中,“仁”显然不能等同于这些具体的品行。他先肯定了原宪能够做到非常难得可贵,但也否定了这不是仁,因为仁的境界比这个高。

     


    2、克伐怨欲和仁的差别在哪里?

    1、克伐怨欲不行只是对内心的一种克制,压服的状态。

    仁的特征:是从“仁者爱人”“克己复礼”这个角度去讲的。对内克己,对外爱人。达到了一个“忘我”的境界。

    2、蕅益大师对这一章批注“为仁决不是者样工夫”,就是说为仁决不止不克伐怨欲。为仁,是为了利益他人,是要站在他人的立场上去思考的。

    3、清代的阮元再《论仁篇》说:“此但能无损于人,不能有益于人,未能立人达人,所以孔子不许为仁。”就是说克、伐、怨、欲不行焉,其实只是一种利己的功夫,对于利他的部分并没有充分的开显。

    不好胜、不自夸、不怨恨人、不贪欲,可以不损害别人,但是不能有益于他人。而“仁”,不仅是无损于他人,还要有益于他人。

    4、孔子也讲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我们不仅自己要立志成圣成贤,还要帮助别人成为圣贤。原宪现在只有自己做到了,还没有引导他人做到。从立人达人这方面讲不克伐怨欲也是没有达到“仁。”


    孔子所言的“耻”与“仁”,在今天对我们的借鉴意义。

    1、有所作为。在单位里,有没有做到自己的应承担的责任,有没有对得起自己的那一份收入。在家里,做父母、儿女有没有做好自己的本分,如果没有就要有惭愧之心,发现错误-产生羞愧-改过迁善。

    2、克制、化解个人消极情感,主动追求“仁”的境界,

    确立求仁的大方向,不仅仅表现在行为上,更要从内心去下功夫,如同曾子的每日三省吾身,在起心动念上面要去下功夫,经常反省自己内心里有没有好胜、争强、自大、自夸、自以为是的毛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先进篇第1—2章习讲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llus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