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为“真学”而教》-⑥ 碎问而闪存的能不是惰性知识吗

《为“真学”而教》-⑥ 碎问而闪存的能不是惰性知识吗

作者: 师娘 | 来源:发表于2023-01-12 20:11 被阅读0次

在知识习得上,不宜太碎片化,要不然,学生便成了无所不知又无所能的“新新人类”。

1、碎问何以成为风景

首先,时势使然。“四海变秋气,一室难为春”。碎问就是课堂里的刷屏行为。

其次是应试需要。考试踩点得分让很多老师把教材用来练、为了考,这样却让那些让我们用嚼碎的知识喂饱的孩子再也无力招架丰富、广阔的课外知识。

再次,教师缺乏必要的学科素养和通盘架构课堂的能力,无法踩准重点、难点和核心部位,只能在文本中东冲西突或者四面受敌、多向出击。

最后,也与积久而成的教学审美有关。

2、碎问=闪存=惰性知识

闪存——快速的保存

惰性知识——人们称那些只被懂得而不被理解、迁移、应用并且容易被遗忘的知识为惰性知识。

碎问之下,闪存之中,学生大脑只是貌似在场,思维遭遇清场。思维大门及其通道被关闭了,真学又焉能发生?

“老师一讲立刻就会,学生一做马上出错。”究其原因,往往在于学生忽视知识的的联系,忽视知识的整体性,就是收获一些零零散散的知识珠粒,却无法有效串起一根知识之链。

3、力减碎问,不意味着小处不可问

可以从小处引出大问题启动真学,犹如全息镜像,通过片中的一个碎屑可以复盘全图。

感悟:

教者的任务——在于在教材知识和学生发展之间讲一座桥梁。

目标在于——用教材教会学生学习思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正向发展。

这对教者提出更高要求——不要过分追求热闹的课堂景象,而要俯瞰文本、课堂乃至全局,巧设框架性问题(我理解为余映潮老师的主问题),点燃学生思维的发生。

相关文章

  • 2023-01-15

    阅读《为真学而教》读书笔记—— P44—49 今天阅读建议六“碎问而闪存的能不是惰性知识吗” 1.在知识习得上,不...

  • 《为“真学”而教》-⑥ 碎问而闪存的能不是惰性知识吗

    在知识习得上,不宜太碎片化,要不然,学生便成了无所不知又无所能的“新新人类”。 1、碎问何以成为风景 首先,时势使...

  • 《为真学而教》第四天打卡

    今天自读了建议五——“多多”就能“益善”吗?,建议六——碎问而闪存能不是惰性知识吗?读后也有自己的收获与思考...

  • 碎问而闪存的能不是惰性知识吗?

    现在的时代是一个碎片化时代,每天扑面而来的信息,各种各样的短视频和公众号文章让人们应接不暇,进而也衍生了碎片化学习...

  • 碎问 = 闪存=惰性知识

    碎问成了一片“风景”,能不为“风景”所诱的人必然是流俗的超越者,也是登高而望的人。只有他们才能俯瞰文本、课堂、教学...

  • 碎问 闪存 不可取

    碎问、闪存、惰性知识,今天读书关键词。 “惰性知识”概念由怀特海提出:在教育心理学中,人们称那些只...

  • 真学的实质在于尊重学习的真教

    为真学而教,教也必须是真的,是真教。真学的实质在于真教;没有真教,或许也有真学,但那不是真教所致,而是学习者自身主...

  • 为“真学”而教

    为“真学”而教,为“真教”而读。 这本书最初(而直接)的源头是我差不多十年前开始做的一个报告——《...

  • 为“真学”而教

    真学,依据一定的标准和学生的获得来衡量。 标准就是(学科)课程标准、教学目标、课堂评价标准。 ...

  • 读书笔记||《为真学而教》

    第3天阅读《为真学而教》读书笔记—— *为“真学”而教,也为学生获得而教:如果不为获得,还要教与学做什么?值得一提...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真学”而教》-⑥ 碎问而闪存的能不是惰性知识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lpwc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