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受的教育是一种分离主义,往往是把世界一分为二,通过不同的概念进行分隔。其实,真正割裂世界的是物质,是我们的欲望。世界和心是一体的。人的精神与外界的物质本是一个东西。一旦你的心放大,渐渐学会包容,当它能装下整个世界,你就会发现这个世界是和谐的。世界并不总是与你冲突,它只是你内心中投射的影子。人类学会包容,首先要消解自我,消解自身的欲望和贪婪。当自己的心灵包容了整个宇宙和自然界时,心就像宇宙一样博大丰富。
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引论中分析过失心理学,有一段关于小孔成像心理投射和过失干涉倾向原理的描述,思想能够对人进行控制,通过语言可以引起人们的情感波动,而感应彼此的心灵,因而这是一个能够有效影响他人的工具,这和巫术真的没有什么区别。比如外面世界是虚幻的,这个里面包含着一种意愿,那就是你内心的一种意志。残酷现实生活的重压,你自己活着已经很痛苦了,使人有一种强烈的意愿,那就是你更愿意相信,你所生活的世界是假的,于是你就会认为外界虚幻。一旦将宇宙中的时间和空间消解掉,那就会陷入无尽的轮回世界,进而导致主观主义虚无。
生命意志是宇宙的意志表达(摩耶即“幻相,假想,上帝的影子;愚昧原理,愚昧的根源,使人把假当做真,把无当作有的幻化”)。摩耶的基本意思是,世界是“梵”通过其幻力创造出来的,因而是不真实的,只是一种幻象。这是印度教的世界观。哲学家叔本华认为意志是世界的本质。可以想象世界是一个巨大的幻影,假如宇宙有生命,它的内涵比身其中人类更丰富,它对于其自身潜意识心理的表达,如同梦的形式呈现,整个世界陷入了巨大的梦境之中,以不同形式的无尽轮回。宏观表现是社会与国家的意志。而微小的人类,只是在一幕幕已经拟好的剧本,不断重复上演中的那个卑微的角色。人生活在摩耶(maya)之幕中。人的全部活动都受生存意志的支配。人是活在世界的梦中,是世界意志的表象。
再后来,尼采在大海边的思索,人存在于世上,此在。但生命的瞬间流逝了,而没有人能追上时间之箭。在这无尽的时间之轮中,人仿佛仅仅是一个孤独的短暂存在者。谁以前面对过同样的大海,谁有过同样关于生命的思索呢,往者已逝。而时间不停留,这是人的一种渺小和悲哀,深处就是对自身命运的考问和意义的探询。人活着为了什么?
万物方来,万物方去,永远的转着存在的轮子。万物方生,万物方死,存在的时间永远的运行。离而相合,存在之环,永远地忠实于自己每一刹那都有生存开始,‘那里’的球绕着每一个‘这里’而旋转,中心是无所不在的,永恒之路是曲折的。
现在,只有尘世摆在眼前,尘世之后,尘世之前,仍然是尘世,万物的一切都只在这里发生,万物在永恒的时间内,演绎着相同的生存游戏,永远也无法从中拔身而出,“万物走了,万物又来,存在之轮永恒运转。万物死了,万物复生,存在之年永不停息”,“万物破碎了,万物又被重新组装起来;存在之同一屋宇永远自我构建。万物分离,万物复又相聚,存在之环永远忠于自己。尼采认为世界永恒轮回,前提如下:宇宙间的能量是不灭的而时间是无限的,有限的力在无限的时间中运行,必定能重复出现。前面有个岔口,两条路,我们选择什么呢?无论从哪掉路走,我们都要走回来,因为时间是一种永恒的旋转和轮回.两条岔路是一个圆。这无尽的轮回,我们难以抓住什么。
所以,人与世界相处的方式,就是让心属于你自己,当我们有一颗自主的心,你就会拥有一个自由的灵魂和独立的生命意志。
附:生命意志这一名词来源于叔本华的形而上学,它具有一种绝对的普遍性和超时间或空间的本质,所以它就能将人类从永不休止的欲求中解脱出来。世界分为两部分:一方面是表象,一方面是意志。 而客体则是通过先验的时空范畴去认识的事物。主体和客体共同构成作为表象的世界,故而是不可分的。人们的先天认识只有时间、空间和因果律,而这些东西都只在表象间发挥作用、形成联系,和意志本身无关。感性、知性和意志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所以一切表象的存在都是意志的客体化。一切表象的存在源于两种完全不同的形式,其一是感性和知性,其二是意志。
他构建于两个基础概念之上:一是表象和意志虽然是同一的,并且共同构成世界,但意志是决定性的,任何表象都只是意志的客体化;二是意志永远表现为某种无法满足又无所不在的欲求。生命意志与这世界的一切通过欲望联系着,为了达到生命意志绝对自由。叔本华认为意志作为自在之物,不从属于时间、空间和因果律,因此不是个体化地被认识。
于是,世界本质就是某种无法满足的欲求。所以,从逻辑上说,它永不可能被满足。所以如果不能满足的欲求是某种痛苦,那么世界就无法摆脱其痛苦的本质。人们只是永远试图使自己的欲求满足,但这种满足却更加证明和显现了意志本身,这被叔本华认为是世界上最悲哀的事情。前者是理念、理想或者说是本体世界的真实。而“实际的人生”则是我们这些芸芸众生,在表象的世界中实际的生活。就是希望我们用宏观的思维去对待身边的事情,用理性和客观的判断超越一切感觉。你就能与世界和谐相处,因为人类与自然,本身就是一体。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每一次都似曾相识,如同庞加莱回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