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上周末得闲,约上三、二个同好中人去合肥,或者是去安庆的古玩市场闲逛,是我最乐意的事。合肥的城隍庙、花冲公园,安庆的造币巷和振风塔下的文化园,每逢周末都是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的人流操着南腔北调进行着沟通交流,刹那间让人感觉如同武侠世界里所谓的江湖,置身其中仿佛自己一下子也变成了浪迹天涯的江湖儿女!
市场上,从秦朝的砖,汉代的瓦,帝王将相穿着入土的金缕玉衣,一直到五、六十年前的各种宝像勋章,那是一应具全,应有尽有。但是在买家“鸡蛋里面挑骨头”,卖家“一根稻草吹成金条”的一来一往中,托们在一旁察颜观色,煽风点火,做秀演戏,在讨价还价间,在眼珠子滴溜溜转动中,依稀可见江湖风云变幻,不仅高深,而且诡异。
叫的是价,还的是钱。熟识的藏友们碰了面,招呼着,又互相大发感慨:“兄弟真能起早啊!”
“哈哈,不早了,不早了,不管我起得有多早,来得有多早,每次你都会来得比我早。”
每次当我赶到市场时,这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江湖气息立刻包围住我,吸引着我,让我在不知不觉中也化为一滴小小的水珠融入其中。我最大的兴趣还不是在于寻找传说中的“漏”,我最喜欢的是观摩学习这些来自天南地北的江湖儿女们的各种侃大山,吹牛皮,和他们接近于不要脸不要皮的老脸皮厚大比武!
嘴巴抹了蜜……摆摊的,无论男女,往往都是一脸忠厚的农村大爷大妈,是那种懵懵懂懂得有点儿2的形象,其实这种人才是真真正正的宰你没商量,宰你于无形的老江湖。一把匕首,一枝暗箭就隐藏在那对着你憨笑的笑容里。那些“托”一般很学者,很教授的打扮,一副古玩界专家的派头,从开市到罢市,一直孜孜倦倦地为了某件藏品和摊主在“讨价还价”中,将一件“赝品”无意识地吹嘘成“国宝”级别,这种本色演出的剧情创作应该是来源于“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启发吧。但凡遇到一些初涉江湖的愣头青那是一宰一个准。手起刀落的瞬间让你根本看不见凌厉的刀光。
老江湖,哈哈……这种手法古玩行统称为“杀猪”,得手以后,一般立即替换演员,第二号,或者第三号第四号杀手闪亮登场。当那被宰的愣头青找来时,已经是地摊仍然在,只是人已换。所以江湖太险恶,古玩水太深,要想小小竹排江中游,除了练得一身好水性,好武功,还须得有闪闪红星来指引啊!
火拼,哈哈哈……古玩古玩,讲究的就是一个“古”字,玩的就是一个“老”字。市场上更是。市场如江湖,老江湖之间的礼数,除了见面时简短的寒喧,往往就是从
“老吗?”
“包老,这是一眼货,大开门的。”
这两句看似法律法规约束不了的对话中开始的。这和“杀猪”有所不同。杀猪是杀那些一心稻草价买金条的“捡漏客”,而这是同行间举棋不定时的承诺。简单的一句“包老”,包出了一个人的人品人格,和他在古玩界能走多远的定位。当然也不能盲目地相信一句“包老”,毕竟古玩商人,又被称作古玩“伤”人,人心隔肚皮,防人之心不可无啊!练就一双火眼金睛,才是行走古玩江湖的硬道理。
百人百业,古玩行也在与时俱进。随着网络技术的越来越发达,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古玩界人士摇身变成古玩微商。但是我还是喜欢这种人挤人,人挨人的市场氛围,也只有这样的氛围才让我有一种亲切感,有一种接地气的安全感。因为只有看得见,摸得着,才能让我有更多、更具体的机会来实践,来学习,才是最原汁原味的江湖!
学会好好说话!
网友评论
终于发现个错别字,哈哈哈,一剑还一剑,我就这么浅薄地快乐了😊
话说第二,我也好喜欢你文中的事,只是我们这里不会人挤人,没那么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