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大学生活文学读书
读木心《文学回忆录》之感

读木心《文学回忆录》之感

作者: Kerisan | 来源:发表于2018-07-06 19:30 被阅读72次

很奇怪,听木心讲文学的,竟都不是从事文学的,连同木心自己,都不是专事文学的,可他们却进行了一场“文学的远征”——足足讲了五年的世界文学。不可思议,感动而且惭愧。

说起陈丹青,可能都多少有所耳闻,但说起木心,却未必如此。所幸的是,木心是个伟大的人,他的作品终将会遇到伟大的读者,而这样的读者是有福的。陈丹青和木心的缘分颇深,初初经朋友在地铁介绍认识,彼此没有留下深刻印象。陈不读中国当代文学,但在报上偶然读到木心的文字时,惊且喜,说:“推翻了我以前对当代文学的看法,看了他的以后,觉得可以看当代文学了。”此后,亦师亦友。

如果不是陈丹青等人的努力,恐怕木心的作品要变为“墙内开花墙外香”了吧!缘分真是个微妙的东西,缔结了陈丹青与木心的情谊,也成全了我们读者。木心的作品在美国很受重视,很多都被翻译成英文流行于社会,甚至有的被收入教材。但他一生坎坷,在国内三次受到人身限制,身不自由。文革入狱,写《狱中笔记》,说,“你要我毁灭。我不!”这就是他的抗争,白天是奴隶,晚上却是高贵而骄傲的王子。他孑然一身,我想,怕是艺术已经占据了他吧,心甘情愿的。

《文学回忆录》分上下两册,内容厚重。但木心机智幽默,比喻新颖别致,联想丰富独特。像这样的话,真不知道除了木心还有谁能够这样脱口而出:“《源氏物语》的笔调,滋润柔媚得似乎可以不要故事也写得下去”、“我去德国考察空气中的音乐成分,结果德国没有空气,只有音乐”、“蚂蚁说大象骄傲,那意思是说,要缩小到像蚂蚁才算谦虚”......只要听到过他说话,没有人不会不被他吸引,所以即使是像这样的“大部头”,也能看得津津有味。

如果向朋友说起这本书,一定要说明我对他所有书的封面的喜爱。简洁朴素古典大气。封面往往用带木质感的纯色纸包装,除了书的名字和作者署名以及出版社,没有任何多余的信息,统一整齐排列在封面右上方。至于书本的内容,我是非得要从书本的后记说起的——光是看这后记,就足以以情动人了。

后记是陈丹青写的。虽说是回忆录,实际上是陈丹青个人和当时听课学生的笔记整合。文革后,木心去了美国,谋生吧,但按他自己的话说是“我散步散得远了,就到了纽约”。八九十年代,中国去美国留学的人多。听他讲课的人不多,前前后后,认真算来还不知道有没有五十个。“没有正式的教室,没有课本、考试与证书,甚至不是正式的师生关系”。听他讲文学的,也不都是文学路上的,多是美术界的,连同木心自己,都没有修过文学课,但这样讲着听着,一过就是五年,从1989年1月到1993年1月。

上课地点,学生家里的客厅,轮流着,今天是陈丹青的客厅,明天是黄秋虹的客厅,后天是李全武的客厅,着实有趣,轻松欢快,像是一起聚会的周末,常使我联想起福楼拜的星期天。学生主动要交给木心一些费用,多多少少,多半是出于善心和真诚,想这样子帮助木心度过艰辛的生活。那样的简单的情怀和不可思议的坚持,在那样的客厅,进行着那样的神交,向往啊,在我想来。与其说是师生关系,倒不如说,是朋友关系。陈丹青在末尾写到一个地址:“纽约市,杰克逊高地,八十二街”,邮编“11372”。这是木心的旧居。木心提到过,他喜欢的爬山虎被房主全拔掉了,他气愤不过,跟陈丹青说:“那是强暴啊!丹青,我当天就想搬走!”总不过是一片爬山虎罢了,但对于日日对着它能从中感到乐趣的人来说,那是独一无二的。总想着,假使有一天到美国去,一定要去那个地方,为木心种回去许多爬山虎,密密匝匝的长成一大片绿色的海洋。

木心逝世于家乡浙江桐乡的乌镇。那里现在已经建了木心旧居纪念馆,乌镇东栅财神湾186号,将来是一定要去看看的。不乞求能得到些什么感悟,只是单纯的去亲近那个木心居住过的地方。有时候,真是奇妙极了,读者竟然会像爱什么一样,去爱那个作者,像亲近一切美好事物一样,执著于亲近作者,我们总是这样一厢情愿地做一些傻事。

读世界文学史,犹如进了文学大观园,文学大放异彩,但越看越觉得自己浅薄——“知道的越多才发现自己不知道的越多”——这大概就是知识的魅力吧,一方面让我们保持谦卑,另一方面却让我们感到满足。在学习的路上,应该要这样的,不自觉地产生更多求知的欲望。想到今天,互联网方便了我们阅读资料的寻找,也几乎没有人不允许我们读什么书,而我们中间一些人,对书已经怀有那样的崇敬和珍爱了。

木心的世界文学很有趣,真恨不得能够穿越时空,去听一听他的课。听他评论,契诃夫的短篇写的太通俗了,鲁迅说契诃夫的小说是“含泪的微笑”,而木心一言中的,“我以为文学不需要含泪,也不需要微笑,艺术是不哭,也不笑的”;又听他讲他的阅读体验,“我是先读尼采,再读惠特曼,好像高山峻岭上下来,到海中洗个痛快,好舒服!”,多么奇特的比喻;再听他赞叹卡夫卡的《变形记》,简单诚挚,“他死了,全家去旅游,写得好!”总该庆幸,伟大的作者必定是有伟大的读者的,陈丹青他们是木心的伟大的学生,如果不是他们将那样的课堂用笔记记录了下来,恐怕这么生趣盎然的课,真的只能存活在他们的脑海中,最终烟消云散了。

书两册,共八十三讲,上册三十八,下册四十五,古今中外,从希腊罗马神话讲到魔幻现实主义。木心一共讲到过多少个作家呢?难以计数,东西南北古今中外。从神话讲到歌谣讲到诗经讲到圣经;从音乐、文学讲到美术哲学......这两册文学回忆录,何止仅仅记录了木心关于世界文学的独特见解呢?这里已经涵盖了很大一部分他关于艺术的见解,但他只说他自己看到的,他自己想到的,没有国界没有政治没有偏见。

看他的书,常常觉得幸福,有这样的人在世上真好,而我们能够阅读到这样的作品,难道不是有福的吗?阅读的幸福感,是从书中知道了许多的一样和许多的不一样。木心讲尼采,尼采说,“在他自己身上克服他的时代,成为无时代的人”。木心是否已经克服了他的时代呢?是的,能在那样艰辛的日子里,保持着高贵的品质和纯洁热诚的心灵,爱着艺术,说出“他要我毁灭,我不”的话的人,难道还不算克服了他的时代吗?又讲到,要寻找自己的精神上的血统。福楼拜和尼采,是他的血统,他的艺术亲人,而木心又会成为许多人的精神的血统,我是这样想的。初见木心的文字,陈村、何立伟等惊呼木心是中文写作的标高。我以为在当代文学来讲,一点也不为过,他的文字神奇,具有很强大的魅力。木心的奇思妙想在《文学回忆录》里俯拾即是,处处显示出他的大智慧。木心评价各个作家的话,被他们听见了,恐怕他们不得不赞叹一句,“此人深得我心”吧!

《文学回忆录》,并不是最好的世界文学的讲稿,但胜在他敢于以大胆独特的视角来评述世界文学,而且木心讲的不仅仅是文学,很多内容是关于自身对于艺术的深刻而独特的见解。书中更重要的是木心体现出来的人格魅力。课临结束前,木心告诫学生:

“百鸟朝凤,中伤诽谤之徒拿了我的一根毛,插在头上也不是,插在尾巴上也不是。人家一看,是天鹅毛。诸位将来成功了,也有羽毛会给别人拔去用的。对这种事,最好的态度是冷贤。冷,决绝了的朋友,别再玩了。贤,决绝后,不要同人去作对,放各自的活路。他们要堕落很好,悬崖深渊,前程万里。他们如果有灵知,他们会失眠。”

我以为,当代学生要对世界文学有清晰了解的话,《文学回忆录》不会是首选,但这却是不应该错过的一本好书。木心自己曾说,如果有一本书能够三次震动到他,他是爱的。那么他的书,我是爱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木心《文学回忆录》之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mibu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