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生活是一场修行想法读书
王阳明《传习录》良工心独苦

王阳明《传习录》良工心独苦

作者: y如一 | 来源:发表于2023-12-22 17:42 被阅读0次

    “精神、道德、言动,大率收敛为主,发散是不得已。天、地、人、物皆然。”

    精神,道德,言语动静,大致是以收敛为主。收敛指聚于内。发散是不得已,人死是因为四大分散,精气神不能聚合。天地发散,即会产生天动,地动。这样的事情也是偶尔之事,也是天地在被动的做一些适应当下环境的调整。天动地动,程度较强,万物就会失和,生灵就会遭遇灾难。人情绪失衡厉害,就会造成五脏损伤。超越一定程度,例如过分的惊吓,就会出现精神涣散的情况。

    解读后记,解本篇,一直钻入收敛二字的字义难以出来,晚上起来打坐,灵光乍现,收敛即指静,在天,为天清,在地,为地宁,在人则指人和。静是生命的贵气,静是生命的和气,静也是生命长寿的密码。

    问:“文中子是如何人?”

    先生曰:“文中子庶几‘具体而微’,惜其蚤死。”

    问:“如何却有续经之非?”

    曰:“续经亦未可尽非。”

    请问。良久,曰:“更觉‘良工心独苦’。”

    陆澄问:文中子是什么人?

    先生说:“文中子‘具体而微’,可惜早死。”具体而微,是《孟子·公孙丑上》对冉牛、闵子、颜渊子孔最得意三子的的评价。此三子皆有圣人之才却早年英逝,三子光芒未能全部展现。此处,先生对文中子的评价也是“具体而微”。

    陆澄问:“为什么会有《续经》这样的非议呢?”

    先生说:“非议可能也并不是真实的”。良久,先生说:“更加觉得‘匠心独苦’啊”。文中子对当时僵化的儒学提出了自己新的见解,“三教可一”,从本体上重新解读儒学。文中子处于隋唐交接时期,其好友魏征、房玄龄、杜如晦是唐初名臣,深受文中子思想影响,在政治上体现了文中子思想。

    文中子的著作在唐代基本流失殆尽了,这可以看出他的思想是不利于当时的主流意识,因此遭受了有意的否定与排挤。遭遇非议是主流思想对其的定义,但并非是真实。

    政治是要治民,不利于治民的往往被排斥在外。文中子的主张类如孔子的主张,不仅是让个体实现觉醒,让个体成仁成圣,更是教育当局者,此教育就会与私欲相违背。先生此时,漠然良久说更觉得“良工心独苦”,此时也是指王阳明先生自己,先生在龙场悟道,对圣人之学有了深刻的认识,此认识与当时的朱熹理学是冲突的。朱熹理学是当时儒家学子主要奉行的经典。

    没有人可以体会王阳明先生的境界,高人是孤独的,是一般人难以理解的。觉醒之人的路注定是一条世俗难以理解的路,此路是不溶于世俗的。觉醒之人的言说注定是要遭遇非议的,此非议是因为不同于当下的主流。主流就会有权,主流就会有私欲,主流就会有盲从,主流就会有捍卫,有捍卫必定会有排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王阳明《传习录》良工心独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mkqn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