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杂篇·徐无鬼》最后一部分。
句践也以甲楯三千栖于会稽,唯种也能知亡之所以存,唯种也不知其身之所以愁。故曰:鸱目有所适,鹤胫有所节,解之也悲。故曰:风之过,河也有损焉;日之过,河也有损焉;请只风与日相与守河,而河以为未始其撄也,恃源而往者也。故水之守土也审,影之守人也审,物之守物也审。
鸱,chī,猫头鹰;鹞鹰。
勾践率三千士兵驻守在会稽山,只有文种知道使越国存活的办法,也只有文种不知功成后他自身面临的危险。所以说:猫头鹰仅适合在夜间视物,鹤腿虽长,截断就会感到悲哀。有风吹过,河水就会减损,太阳晒过,河水也会减损。若使风和太阳一直守着河流,而河流不干涸,那是依赖源头不断有水汇入。所以水依偎着泥土才能安定,影子因为人才安定,万物因造物主而安定。
故目之于明也殆,耳之于聪也殆,心之于殉也殆。凡能其于府也殆,殆之成也不给改。祸之长也兹萃,其反也缘功,其果也待久。而人以为己宝,不亦悲乎!故有亡国戮民无已,不知问是也。
所以眼睛一味明察就会危险,耳朵一味听闻就会危险,内心一味追求外物就会危险。凡是从胸中流露出才智就会危险,危险一旦形成就来不及改正。祸患会不断生长积聚,要回归本性就必须沿袭大道,成果要很久才会显现。而人却认为自己最宝贵,这不是太可悲了吗!因此国家灭亡人被杀戮的情况无法停息,却又不追问这种情况的根源是什么。
故足之于地也践,虽践,恃其所不蹍而后善博也;人之知也少,虽少,恃其所不知而后知天之所谓也。知大一,知大阴,知大目,知大均,知大方,知大信,知大定,至矣!大一通之,大阴解之,大目视之,大均缘之,大方体之,大信稽之,大定持之。
脚践踏的地方虽小,但却要依靠无法践踏的周边地方才能去往远方;人所知道的虽少,也要依赖各种不知道的事物才能理解自然大道。能够理解“大一、大阴、大目、大均、大方、大信、大定”,才是达到了极致。(何为大一、大阴、大目、大均、大方、大信、大定?)
尽有天,循有照,冥有枢,始有彼。则其解之也似不解之者,其知之也似不知之也,不知而后知之。其问之也,不可以有崖,而不可以无崖。颉滑有实,古今不代,而不可以亏,则可不谓有大扬搉乎!阖不亦问是已,奚惑然为!以不惑解惑,复于不惑,是尚大不惑。
颉,xié,鸟向上向下飞。
扬搉:略举大要;扼要论述。
万物遵循大道,顺应大道则会清晰,冥冥中自有主宰,万物伊始便有了相互对立的关系。理解好似不解,知道好似不知,不知之后才有真知。深入追问,没有边际,而又不可以没有边界。大道上下左右变化难以捉摸,但却真实存在,从古至今并未改变,不能使大道减损,这不就是大道的扼要论述吗!何不进一步探究大道根源,为什么如此令人疑惑?用不疑惑去解除疑惑,再回到不疑惑,这大概就能彻底不疑惑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