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团队跨公司项目的敏捷实践之道
一.背景
在项目敏捷实践中,跨团队甚至跨公司的业务流程,技术细节,方案对接在项目中无处不在,以某金融系统某项目研发为例,由于深耕于客户实际需求,客户需求本身存在易变性和短期快速迭代等效果,用户自己本身对于需求的理解也在逐渐理解和完善中。因此,要想达到敏捷所推崇的四个价值观,即:
个体和互动高于流程和工具;
工作的软件高于详尽的文档;
客户合作高于合同谈判;
响应变化高于遵循计划;
我们必须要客户跨团队和跨公司协作中遇到阻碍和阻塞敏捷价值观的要素,然后逐个分解和攻破。
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恰好阅读了两本书,分别是<Scurm和XP-我们如何实施scrum>,以及<Scrum精髓-敏捷转型之道>。
二.实践过程
本文打算从理论获取的心得和知识作为起点,结合某金融系统某社会平台项目中的特点,分享一点自己处理跨团队跨公司团队的敏捷实践的一点心得。
在<Scurm和XP-我们如何实施scrum>一书中有提到,scrum团队的结构,指出了团队组织,合理的组织方式对使用Scrum有重大影响,提到了特性团队和组件团队,多团队之间的协调,版本火车的概念;其中特性团队和组件团队的使用,scrum更加倾向于组建特性团队而不是组建团队,特性团队本身是一个跨职能,跨组件的团队,不同于组件团队能够从产品中抽取并完成最终客户想要的特征,对产品最终的效果负责;组建团队则是传统上由技能类似的专业化人员组成,例如一个集中管理的、为其他团队设计UI效果界面的UX团队;当Scrum团队不止一个的时候,协调过个团队的方法使SoS和版本火车;SoS可以使得多个团队彼此协调。SoS根据需要每周开几次(不用每天都开)。版本火车则是根据按照一个共同的节奏协调跨团队的合作,使得多个团队的愿景,规划和相互依赖关系保持一致;关注在大型的产品级别上实现快速,灵活的工作流;
在<Scrum精髓-敏捷转型之道>一书中有提到,有一些方法可以管理分布式团队;这些方法风格迥异,也可以根据项目特点自己去发掘和实践,这里不一一枚举,作者总结了这些策略后面蕴含的思想,包括:想尽办法把物理上分散的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带宽”增至最大;通过各种技术和手段,不断的实践和调整。
在某金融系统某个软件项目中,我们遇到很多跨部门协作问题:硬件、资源问题,设备没有采购或者采购周期较长;账号体系和api部分是第三方公司的,早期不知道从何去获取官方和最新的资源开发文档;第三方接口本身固有缺陷的解决,沟通协调问题;客户对产品功能和效果需求不确定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我们的跨团队跨公司敏捷解决思路
1.我们构建了如下虚拟团队,对任务进行拆解,隔离变与不变
![](https://img.haomeiwen.com/i19300807/ecb05231350f29df.png)
注意上述虚拟团队中,同一个人根据能力矩阵,意愿和经验,身处不同的虚拟团队也是有可能的;
客户和支持特性团队:
将客户,技术厂商的原始需求和技术能力矩阵带给到各团队;同时对于变化和模糊需求及时预警和提醒;
XXX社会化平台全流程技术特性团队:则承担全流程的业务验证,技术难点攻克,对产品最终效果负责;
基础网络组件团队:
负责封装xxx设备厂商底层网络通信所需要的正常响应报文逻辑,常见异常处理,token失效处理等基础网络,对业务无关的网络的稳定性负责;
XX社会化平台数据库组件团队:
负责设计数据库表,提供接口,使得第三方提供设备的状态信息可以持久化到XXX社会化平台,进行关联查询和联动,达到数据互通;
XX第三方设备组件团队:
负责理解设备基本操作等业务逻辑,对设备进行增删改查,属于硬件设备专业人员的技术领域范围;
2.针对上述虚拟团队,构建技术和客户沟通群组;远程实时的展开音视频例会事项的同步;
特别的,针对技术跨部门沟通,我们同步一个QAList到git仓库,每日同步到群组和git仓库
3.重点提一下需求特性团队和技术特性团队的一些做的较好的地方
需求特性团队一开始就快速发散,将客户的设备接入四种模式展现在开发人员面前,通过对四种方案的研究,评估工作量和技术难点,最终和客户一致,引导和主推某厂商的sdk方案,使得研发资源并没有过度分散和耗散,在后期难点攻克时,三个组件团队,对于上述任何一种方案都有了较强的技术储备和业务理解;
三.复盘跨团队跨公司敏捷实践中的实践心得
回头看看理论和实践的关联性,其实步骤1和步骤3中的技术特性团队包含了<Scurm和XP-我们如何实施scrum>提到的组件团队和特性团队,对产品最终效果负责,针对复杂难点攻克的问题,避免了每个业务人员或者技术专业人员只管自己的一亩田三分地,不去落实全流程,全功能的打通;步骤1中的客户和支持特性团队,一开始就致力于研究和总览全国的某设备的接入方案所有的性能指标,还有市场占有率,让技术人员对于所有的技术栈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通过通过自己的技术判断,将行业第一的成熟方案作为标杆,前期研究的较为深入,集中火力攻克难点,后续其他方案跟标杆方案的差异也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步骤2中的各项措施,其实就是<Scrum精髓-敏捷转型之道>中针对提升团队沟通“带宽”所做出的的各项努力。使得沟通成本,信息对齐,每日同步,做到较好的正反馈自组织的状态;
四.参考文献:
1.<Scurm和XP-我们如何实施scrum>
2.<Scrum精髓-敏捷转型之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