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好,我是金龙(原赋能局长),这是我的第 78 篇原创分享。
在信息爆炸时代,不管你是否愿意,每天涌向你的各种信息会非常多。
打开微信,你被动接收的私聊消息,群聊记录,每天都不一样。
你所关注的公众号,每天会发来各种各样的文章。
当你打开其它一些 App 或网站,文章,新闻,课程,书,专栏,以各种形式呈现在你面前,文字、图片、音频、视频。
更别说你会主动创造信息,记录提醒事项,记笔记,写文章,拍照,录音,录视频。
我们每天要创造和接收很多的信息,每天要处理和使用很多的信息,我们很容易进入一种混乱的状态。
我们需要信息管理的工具。
然后,我们会尝试各种各样的笔记软件,清单 App,我们会使用备忘录,便签,收藏夹,来试图管理好一切的信息。
可是,贪心和好奇很容易让我们被工具绑架了。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一个工具用了一段时间,朋友推荐另一个工具,你觉得可能另一个工具会更好,于是你去下载试用,一次次的推推荐,一次次的试用,最后,你耗费了很多时间在新工具的使用上。
更糟糕的是,你试用的工具越来越多,你的信息存放也变得越来越混乱。
突然有一天,你可能顿悟了,你想要做到专一,你只选定少数几个信息管理工具。
比如,你选定了印象笔记这个笔记工具,抛弃了其它笔记工具。
但是,一段时间之后,你发现印象笔记变成了你的信息回收站,你不断往里边收集东西,可是平时打开使用的次数却很少。
最后,对你来说,印象笔记变成了一个鸡肋般的工具,用之无味,弃之可惜。
用之无味,是因为你没有体验到它的好处。
弃之可惜,毕竟你已经买了几年的高级会员。
印象笔记是一个功能相当强大的工具,为什么会变成用之无味了呢?
你可能会反驳我,功能强大又能怎样呢?Photoshop、Word、Excel、PowerPoint 这些软件的功能也很强大呀,很多人还是用不好。
不错,你的反驳指出了一个真相:工具只是一个工具,对于我们来说,更重要的是工具上面的使用方法。
很多朋友并没有去学习和研究印象笔记上面科学可行的使用方法,用得很别扭,感受不到它的好处。
不对,有些朋友有学习它的使用方法,况且网络上已经有很多人分享过自己的使用方法,看起来都不错的。
没错!有些朋友确实知道了一些使用方法,但最终还是没有把印象笔记用起来,还是没有做好信息管理。
原因是什么?
知道并不代表就是你的。
印象笔记是一个很重要的工具,但更重要的是它的使用方法,而最重要的是应用一套方法,在这个工具上面养成一种良好的使用习惯。
人跟人最大的差别,就是良好的习惯。
而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不是你今天下载了印象笔记,顺便学习了一些使用方法,明天就可以把印象笔记变成自己的得力小助手。
想要养成一种良好的使用习惯,除了使用方法,你还得先了解方法背后的原理。
今天我想分享的是:基于印象笔记的一套使用方法,方法背后的原理,以及怎么样在短期内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让你蜕变成为印象笔记高手。
一、印象笔记可以用来干嘛?
这个问题好像问得挺傻,可是很多朋友却说不出本质答案。
我认为印象笔记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管理绝大部分的信息。
换句话说,印象笔记是一个信息管理工具。
在印象笔记里,你可能会存放各种各样的信息进去,这些所有的信息,不管是笔记、文章、电子书、网页、聊天记录、文档、图片,音频还是视频,都可以看作是碎片化的。
你需要把它们分门别类。
为什么要分门别类呢?
因为在你这里,当你要解决某个相对复杂一点的问题时,你需要借助一些相关信息作为参考,这些相关信息是碎片化的状态,你需要把它们变成有体系的,有序的状态,才有可能比较好地解决复杂的问题。
这个体系化,有序化的过程,就是分门别类。
分门别类是信息管理很重要的一步,我们可以把它叫做:整理信息。
但是,整理信息,只是其中一个步骤。
更全面的信息管理,应该是三个步骤:
第一步:收集信息
第二步:整理信息
第三步:应用信息
这三个步骤看起来好像挺简单的,但真要展开来讲,又包含了很多东西。
比如,很多朋友实际上只做到了第一步:收集信息。
他们会利用印象笔记的各种收集功能,不断往里边收藏东西。
微信公众号的文章,可以在绑定帐户之后,一键保存到印象笔记里。
浏览器打开的网页内容,图片,文件,视频链接,也可以使用剪藏插件一键保存到印象笔记里。
微信里的聊天记录,各种文件,手机里的照片,短视频,备忘录的信息,统统都可以在10几秒钟之内保存到印象笔记里。
当收集功能做到如此轻松便捷时,印象笔记就顺理成章成为了很多朋友的信息收藏箱。
如果你家里有杂物房,你会有这样的体验:随着堆放的东西越来越多,越来越乱,你是没有什么动力去整理它们的。
同样的,如果你在印象笔记里收集的东西全部堆放在一个地方,杂乱无章,你也会没有动力去整理。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朋友只停留在第一步:收集信息。
凡事都有例外,有些朋友会走到第二步:整理信息。
通常他们有整理东西的爱好,经常性忍不住想要去整理,他们可以整天整夜地去整理。
他们很容易陷入一个怪圈,为了整理而整理,不断整理,试图整理出来一个稳定的,以后都不用改动的分类系统。
他们会认为,等到一切都整理完美之后,就可以很容易地应用信息了。
可真相往往是:他们只会整理,应用信息做得很少。
实际上,我们使用印象笔记,只有一个终极目标:把有用的信息为我们高效使用。
对于使用的信息,我们可以初步划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用来提醒自己的信息。
比如,平时我们会有很多的待办事项,想法或者灵感,想要把它们先记录下来,以防忘记,这样记录下来之后,这些信息的作用就是提醒自己了。
第二类:用来参考解决问题的信息。
这一类信息就比较多了,我们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三种类别:
1、学习类笔记和资料,包括了各种大小主题的信息,比如英语,投资,写作,阅读 ,演讲等这样的大主题,也可以是某个课程,某本书,某个公司,某个人等这样的小主题。
2、工作类笔记和资料,包括了工作上涉及到的不同项目的相关资料,日常文件等。
3、生活类笔记和资料,包括了家里衣食住行各种事项的参考资料,亲戚朋友同学的人脉信息等。
不管这些信息有多少,在使用印象笔记管理它们时,我们都可以采用前面讲到的三个步骤:
1、收集信息
2、整理信息
3、应用信息
而这三个步骤如果做得好,会达到下面这样的理想状态:
1、快速低成本的收集
2、科学可行的整理
3、高效低门槛的应用
为了实现这样的理想状态,实际上我们只需要做好两件事:
1、在印象笔记里构建一套科学可行的信息管理系统;
2、持续地训练自己使用这套系统,以养成良好的习惯。
做好这两件事,你就是印象笔记高手,也是一个高效能人士。
接下来,我将分享我是如何做好这两件事的。
二、构建一套科学可行的信息管理系统
首先,我们要再次明确这套系统运行时的效果,它需要帮助我们实现:
1、对于任何信息可以做到快速低成本的收集;
2、对于任何信息可以做到科学可行的整理;
3、对于任何信息可以实现高效低门槛的调取使用。
这套系统的构建, 我们还是按照信息管理那三个步骤来规划。
第一步:任何信息要做到快速低成本的收集。
怎样可以做到呢?
可以联想到生活里的一个例子:倒垃圾。
试想一下,如果你家门口有一个大大的垃圾箱,不管你平时生产的垃圾有多少,有多杂,当你不需要做垃圾分类时,你都可以很轻松地完成倒垃圾这个动作,它操作起来是最省事的。
对啦,这样倒垃圾的方式,就是快速低门槛的一件事。
对照回我们的信息收集,想要做到快速低成本,你也需要一个收集箱。
平时你需要收集的任何信息,先不用考虑分类,全部都存放到这个收集箱里就 OK 了。
这样想通之后,我们就知道要在印象笔记里设置一个固定的收集箱,专门用来存放每天收集过来的任何信息,这些信息在收集阶段不需要分类。
这个时候,我们再回到倒垃圾这个事。
如果垃圾箱里的东西不作定期清理,会怎么样?会发臭。
而且这些垃圾如果不再进一步分类,也会失去再利用的价值。
同样,你收集回来的所有信息躺在收集箱里,如果不作定期清理,不作进一步的整理分类,也会失去使用价值。
所以,我们很自然就需要进入第二步。
第二步:任何信息可以做到科学可行的整理。
前面提到了,我们不能为了整理而整理,整理是为了第三步:任何信息可以实现高效低门槛的调取使用。
怎么样做到科学可行的整理呢?
在印象笔记里,根据它提供的核心功能,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完成信息的整理:
第一层:笔记本
第二层:标签
第三层:笔记标题
首先是第一层整理面:笔记本。
在印象笔记里,笔记本的数量最多可以是 200 个/帐户,但是,我们建立使用的笔记本数量要做到克制,因为笔记本越多,使用起来要层层打开,很不方便。
前面提到,我们需要在印象笔记里面建立一套信息处理流程,所以我借鉴的是 GTD (Getting Things Done)这一套信息处理流程。
当把 GTD 流程里的核心分类部署到印象笔记里之后,笔记本(组)总共有 6 个:

这 6 个笔记本是一直固定不变的,其中【每日收集箱】这个笔记本组可以根据信息来源有所扩展,【执行项目】这个笔记本组里边的笔记本,也可以根据当时需要执行的项目,作出调整,但总体上还是可以保持一定数量的克制。
有了这 6 个笔记本之后,我们存放在印象笔记里的所有信息,都可以从【每日收集箱】开始,流动到其它笔记本当中,最后大部分笔记会流到【归档资料】这个笔记本。
这个时候, 我们会遇到一个问题:【归档资料】是一个笔记本,里边各种各样的笔记怎么区分呢?
答案就是第二层整理面:标签。
在印象笔记里,标签的数量最多是 10 万条/帐户,所以标签可以覆盖的分类更多。
在标签的建立上,我有一个原则:以问题出发来建立标签。
也就是说,当我要建立一条标签时,我会明确出来这条标签要帮助我归纳某一类信息,这一类信息可以给到我比较好的参考,帮助我高效和有创造性的解决某个或某类问题,这就是标签存在的意义。
所以,我的标签会先划分出来几个大类:学习、工作、生活。
根据不同类别的问题(需求),我还扩展了:专属标签,日期标签,GTD 标签。

每一类标签会有层级结构,在分类维度上,每一层都要尽量保持一致,做到不重复,后续使用过程还可以扩展类别。
关于标签的命名,我采用了创新性的信息组块方法,大小类别名字组合在一块,形成一条标签。

所有标签都有层级结构,有命名标准,这样标签可扩展,可修改,也不需要靠大脑来记忆。
但是,使用标签这一层面的分类,也不适宜做得太细,因为标签过多也会导致调取不方便。
这个时候,我们再使用第三层面的分类:笔记标题。
笔记标题可以帮助我们完成更精细化的信息分类。
每一条笔记的标题,都可以写上一些关键词,可以放置在标题的前辍,保证从视觉上能快速识别。

同时也可以使用搜索高级语法 【intitle:关键词】来快速调取到精准的某条或某类笔记。

这样做之后,从笔记本、标签和笔记标题三个层面,我们可以构建出来一个立体的分类系统,把所有笔记都实现有序存放,随时随地可以调取出来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这一套分类系统在构建过程当中,千万不要追求完美,你要认识到:整套系统是需要持续更新优化的。
当下最重要的是:你把基本的笔记本和标签构建好之后,马上用起来,也就是进入训练阶段。
三、持续训练整套系统,养成良好使用习惯
关于训练,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事情先开始。
1、收集日常提醒信息,训练 GTD 流程。
比如,你的一些待办事项,灵感或者想法,及时记录在印象笔记里,它们会先去到【每日收集箱】,然后你可以安排另外时间去清空这个收集箱,把里面的各种各样的笔记移动到其它几个笔记本里。
当你这样做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在走 GTD 信息处理流程,让这些信息变得有序起来。
你可以定期打开这些笔记本,来回顾里面你所记录的笔记,及时提醒到自己,作好具体事情的规划和执行。
当你在做收集信息,清空收集箱,你会给这些笔记打上标签,移动到另外笔记本,回顾时你也会搜索标签调取相应笔记来查看,这个过程,你就是在训练自己使用整套系统。
2、写晨晚间日记。
写日记时,你可能会用到模板,然后会打上标签,你还会使用到印象笔记本身编辑器的一些功能,你也会搜索标签来调取日记,进行回顾。这个过程,你也是在训练自己使用整套系统。
3、做主题研究。
你可以使用印象笔记来学习某个课程,读某本书,研究某个人物,研究某个技能,研究某个产品,研究某家公司等等。
当你做这些主题研究时,你可以走下面这个流程:
1、明确目标
2、收集资料
3、整理资料
4、输出作品
当你走这些流程,实际上也是在训练自己使用整套系统。
总结
印象笔记是一个信息管理工具, 我们可以在它上面建立一套信息管理方法,并且持续训练自己使用这套方法。
信息管理方法最核心的三个步骤是: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应用信息。
为了做好这三个步骤,我们只需要做好两件事:
1、在印象笔记里构建一套科学可行的信息管理系统;
2、持续地训练自己使用这套系统,以养成良好的习惯。
做好这两件事,印象笔记会变成你的一个外挂大脑,所有信息会在你构建好的管理系统里边有序地流动,你的大脑会得到大幅度清空。
当你的大脑清空了,你的注意力可以更集中,更长久。
你做事情会变得更专注,更高效,你可以掌握到全局的信息,大幅度减少混乱和焦虑。
你更容易做到深入思考,你的创造力也会得到提升,你可以把很多事情执行到位并且做得漂亮。
你可以大声说:我是印象笔记高手。
非常感谢你的耐心阅读,希望今天的分享对你有所启发。
我是金龙,知识管理教练。
曾经我是典型打工族,沦为重度知识付费用户,学过很多课程,却无法用起来,长期注意力低下,对生活极度焦虑和迷茫。
后来我研究使用印象笔记等工具做好知识管理,成功摆脱混乱的信息存放和分类,跨界构建了多个主题领域的知识体系,并做到应用自如,零基础全新领域写作 30 天粉丝 8000+,零基础 60 天做出 5 星好评课程,4 个月精通幻灯片制作和财报解读,2 个月学会音视频录制和剪辑大型软件等。
我将自己摆脱知识焦虑状态,蜕变成为跨界学习高手的经验,总结成了威力巨大且可快速复制的方法。
现在关注公众号【龙门学堂】,即可获取价值199元《印象笔记高手标配》手册,帮你构建有序知识体系并应用自如,2个月成为所在领域专业高手。手册内容宝贵,每天仅限前5位朋友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