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学读书
当亚里士多德谈诗的时候,他在谈什么

当亚里士多德谈诗的时候,他在谈什么

作者: 木木读书 | 来源:发表于2019-03-04 22:06 被阅读6次

    文/木木

    1、阅读的谱系

    从不同作家的文字里,像寻宝一样发现他们彼此之间思想上隐秘的联系,是读书这件事最大的乐趣之一,也是读书之人最有效的寻书方法之一。

    这样读书的话从来不会书荒,因为你想要看的书会从你正在看的书或已经看过的书中像土拔鼠一样源源不断冒出来。这些书被一种叫思想的东西紧密连接,彼此牵扯,就像深海里一张挂满了鱼的大网,什么时候才能读得完?

    而这一张大网,正是每个人自己的阅读谱系。

    假如你对《平凡的世界》印象还不错,那么你大概读《白鹿原》也会津津有味,可能还有更早一点的《创业史》;如果你非常喜欢《红楼梦》,那你肯定不能错过《金瓶梅》;如果加缪的《局外人》让你觉得很酷,那萨特大概也会成功引起你的注意。

    如果你喜欢海子到一定程度,那你就会知道海子最推崇的诗人是荷尔德林,你便会为发现两个人诗歌里共同出现的意象,还有他们类似的命运而感到惊讶。

    或者余华以《现实一种》为代表的早期作品中的冷血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当你读到“邪恶的女耶稣”奥康纳的《好人难寻》时,你不能不感到似曾相识,虽然相对前者奥康纳明显更加老练更具有关怀性。

    如果史铁生是你很喜欢的作家,那你大概不会不知道《务虚笔记》多次提到的那位睿智的老人,其实就是T.S艾略特。如果你继续找来艾略特的诗集,又刚好读到了那篇《四个四重奏》,那么你一定会惊讶于对《务虚笔记》中时空设置的来源的发现。

    如果你对村上春树非常感冒,那你一定会知道他写了一本同名书《没有女人的男人们》来致敬海明威,这样你就会发现他们之间风格的相似,即所谓迷茫的一代。再有耐心的话,顺便还能钓出与海明威同时代的菲茨杰拉德这条大鱼。

    如果以上操作有些难度,那么简单些。你起码应该知道如果你要读成功学的书,只读卡耐基的就够了,如果你要读卡耐基的书,只读目录就够了。如果有人爱读余秋雨,那他对周国平林清玄乃至南怀瑾,都大概率会有不错的印象。

    2、学海无涯,回头是岸?

    当然每个人的阅读版图千差万别,区分方法也各有不同。但当你阅读量上去的时候,你就会不自觉地将读过的书进行对比,然后在一次次的阅读中,将其不断重新定位,直到最终把它摆放到你心目中最合适的位置。这一切也许是有意,但更多是在无意间完成的。

    于是,你就建立了自己的阅读谱系。

    庄子在《养生主》中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话又说回来,即使按照庄子的教导养生,最终也还是免不了殆已的结局。即便如此,在浩瀚的学海中,以阅读谱系为自己建立一张准确的航海图,或许是一种兼顾求知和养生的两全之法。

    那么问题来了,这张航海图该从何处着手?

    如果要画一张图,首要任务就是建立一个坐标系,确定一个参照点。换句话说,也就是寻找一个能够撬动知识大厦的支点。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

    这话其实一点也不狂妄。

    苏格拉底找到了他的支点,那就是“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并且以此撬动了整个雅典城邦公民的思想;

    笛卡尔找到了他的支点,那就是“我思故我在”,并以此建立了他自己的哲学王国;

    休谟找到了他的支点,那就是“我什么都不可能知道”,并以此震惊了当时整个的自然科学界;

    康德也找到了他的支点,那就是“先验理性”,并成功以此绕过休谟,完成了他宏伟的三大批判……

    然而从苏格拉底到现在,将近两千五百年已经过去了,知识的大厦早已被无数的后来者添砖加瓦,不断修葺,如今俨然成为了一座巨无霸式的知识城堡。那么对于生活在今天的我们而言,尤其是生活在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的我们而言,在那个知识坐标中,最初的原点,在哪里呢?

    3、寻找未被命名的时代

    我在最初阅读一本简单的西方哲学史的时候,看到古希腊的一些哲学家对世界起源的观点,常常感觉难以置信甚至想笑。他们竟然会一本正经地说,世界的起源是火,世界的起源是水,世界的起源是气,甚至世界的起源是数。这种说法对于今天知道分子、原子、电子、夸克的高中生来说,都显得可笑和不堪一击,仿佛是孩子的胡言乱语。

    但是直到后来我才明白,他们的判断是基于他们当时的词汇量,基于他们当时对世界的认真观察和深刻思考。我们在现代语境下的所言和所指,早已不再是他们当时的所言和所指。而且,当我们的高中生坐在教室学习课本现成结论的时候,他们的哲学家却正在和自己的研究对象密切接触。

    更进一步说,当他们说世界的起源是火的时候,他们不仅仅是在表达火生了世界,更是暗含了他们对火的深刻观察。当火燃烧的时候,它有形态,有颜色,有热度,当它熄灭的时候,却又不占据任何空间;火依附于木头,但你从木头中却找不到它,而它却又能把木头变成灰烬。

    当他们思考火究竟是什么的时候,他们发现真其中暗含了神奇的道理,是其他的物质所不具备的。所以他们认为火中的道理暗含了世界的道理,世界起源于火。其他诸如关于世界来源是水、气、数的说法,也都大抵如此,着有当时哲人们自己的观察、思考、推理和判断。

    老子也曾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而这里的“道”之所指,恐怕与水、火、气、数之所指,殊途同归。

    创世纪中记载神造了野地各样走兽和空中各样飞鸟之后就把它们都带到亚当面前,亚当就给万物命名,给一切牲畜和空中的飞鸟、野地走兽都起了名。我想那真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给万物命名,本身就是一种观察,一种思考,一种认知。

    而当人们的认知越来越深刻,需要表达的内容越来越丰富的时候,已命名的词汇量就不再能够满足需要,于是就开始派生出多义,开始产生词根词缀,衍生出新的“所言”来对应“所指”。比如我们的“羊大”为“美”,“羊我”为“義”。

    那个时代是一个学术术语尚未出生的时代,人们只用最基本的指称来讨论问题,并在必要时,在争辩中对所讨论的概念进行标定和限制。

    如果你此刻正被困在信息爆炸时代的知识海洋中难以自救,不妨试着静下心来,去那个遥远的时代游览一番,或许会有意外的发现。

    那是一个尚未被命名的时代,一切都还是崭新的,未曾被污秽的。

    4、当亚里士多德谈诗的时候,他在谈什么?

    商务印书馆的《诗学》是一本看起来不算大部头却也有些厚重的书,早在开始读之前就已经在无数个地方看到它,但一直以为它单单是谈诗的,所以很长时间都没有拿起来读。

    直到在读了不少关于小说创作理论或实践的书籍之后,在无意间拿起《诗学》来读才发现,亚里士多德所谈的其实不仅仅是诗。

    当亚里士多德谈诗的时候,他读到的是诗是《伊利亚特》、《奥德赛》,读到的悲剧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俄狄浦斯王》、《美狄亚》。

    那个时候还没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还没有黑暗的中世纪,没有但丁的《神曲》,也没有文艺复兴。那个时代不需要复兴,因为它本来就是文艺的时代,就是那个文艺复兴时代的人们所要复兴的时代。

    所以在那个时代,当亚里士多德谈诗的时候,他不仅谈了那个时代辉煌的史诗和悲喜剧,更是谈到了后来所有时代的诗歌、小说乃至美学的始祖。他就像是深入大地的树干,之后的人们只能在其上汲取营养,生根发芽,添枝加叶。

    后人所能做的,大抵是变着花样玩前人所剩下的。元小说的写法很现代吗?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早就开始这么写了。意识流的写法很新颖吗?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就有大量类似的描写。所以有人曾说,18世纪之后,写小说是愚蠢的。

    因为真正有价值的,只能是最初的发现与创造。

    虽然今天的文学较之往日无论是在形式还是在内容上都更加丰富,每个时代也都有确实自己的突破、创新和特色。但是即便如此,直到今天作家们仍难逃亚里士多德《诗学》中早在两千多年前就为他们做好的套子。

    那么,当亚里士多德谈诗学的时候,他究竟在谈什么?

    如果你像我一样,曾认真阅读过市面上包括创意写作在内的小说创作书籍,那么当你读《诗学》的时候一定会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同时你也会发现,现在的人写一本书究竟要浪费掉多少口水和纸张,你要读过多少行字才能从他那里淘到一些金子。然而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则全都是高纯度的金子,就是那思维的高度提炼、语言的高度凝结而化成的精金。

    所以当亚里士多德谈诗的时候,他不仅仅是在谈诗,他也是在谈之后的一切文学。他更是在对诗歌,对文学,进行一次庄严而神圣的命名。他走在了人类思想的前沿,他所涉足的领域尚未有人践踏。

    5、过命名的时代,更需要怎样的阅读?

    从宏观上来看,我们正处于一个过命名的时代,初代命名的探索早已成为遥远的过去,现在的我们正一边享受着曾经的成果,一边创造着更多的词汇。

    但是从微观上,对于一个个体来说,他却必须要经历从未命名时代过渡到过命名时代整个的历程,才能真正知道命名的伟大和来之不易,也才能真正把握命名的真实内涵。

    一本书在那里,如果你没有读,那么对你而言它就是不存在,它就是未被命名的。就好像你读了再多有关小说创作的情节、结构、人物方面的书,但是直到你读了《诗学》,你在猛然发现那么多的书,原来都还在沿袭亚里士多德的框架。

    但是在今天,泛滥的信息使得这一发现过程日益艰巨。随着知识的不断增加,各行各业开始更加细化,专业壁垒不断加深巩固,领域头部人物逐渐掌握了绝对的发言权和优势。但是那些领域专家所关注的却未必是传播真正的知识,生产更高质量的内容。恐怕更多的是生产的内容是否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转化为可观的利益。

    所以,如何去伪存精,从杂乱的信息中筛选出最有价值的,就显得必须且必要。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追溯到更早期的时代,寻找更根本的书籍来读,或许是一个不错的思考方向。这样的读书方法,我称之为元阅读。

    毕竟只有远离了当下这个时代,才能远离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在没有利害关系的地方,也才能够站的更高,看得更清。虽然当时的时代也有当时的鸡零狗碎蝇营狗苟,但是时间本身就是最好的筛选方式,最终留下来的必定是能够超越所有具体的时代而存在的。

    这样的阅读是高密度的阅读,是高质量的阅读,是有目的的阅读。与之相对应的阅读可以叫做“泛阅读”。如果说泛阅读是为了解渴而喝的一杯水的话,元阅读则是为了享受而品的一勺蜂蜜。

    在知识的海洋中,泛阅读可以帮你横向拓展知识谱系的边界,元阅读则可以帮你纵向深入知识领域的根本。

    壮阔的海平面风光无限,幽深的海底则暗藏宝藏。

    <完>

    P.S.工作原因今明两年更文频率会明显降低,但我会一直都在,谢谢亲们的不离不弃!嘤嘤嘤~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当亚里士多德谈诗的时候,他在谈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nuw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