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艺天地散文随笔散文
《锦江街巷》183:牛市口市民生活

《锦江街巷》183:牛市口市民生活

作者: 完璧 | 来源:发表于2023-03-10 16:14 被阅读0次

《老成都》(连载)

(作者: 曾智成     摄影:完璧     编辑:完  璧)


【此文作于2009年】

2007年,在牛市口公交站旁还立有一个不起眼的路牌“得胜上街”(完璧摄影)

        牛市口是片区名,东起成都无缝钢管厂,南到九眼桥一带,北至牛龙公路,西到牛王庙上、下街,为老地名,原属华阳县得胜场,至今在牛市口公交站旁还立有一个不起眼的路牌“得胜上街”可见其踪影。

        牛市口得名于清代,在鸡市街附近设牛市,各地耕牛集中交易。每月有固定的赶场日期,由于牛行经纪照顾周到,买卖双方均感便利,生意兴旺,为人、畜服务的客栈应运而生,带动了这一地区经济兴盛与繁荣,成为闻名遐迩的牛市口,成渝公路建成后,此处为成都起点站、进出成都的东大门。交通方便,成为人、货、运输集散地,街道逐渐增多,以集市命名的街道比比皆是。如鸡市街、米市坝街、海椒市街。牛市口1936年划入成都市,也不再局限为耕牛市场交易点,而成为这一地区片区名。上世纪50年代开始建设东郊工业区,牛市口首当其冲,改造沙河,修筑牛龙公路,先后建起成都无缝钢管厂、成都电池厂、成都茶厂、空压机厂等。

        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牛市口从单纯的农贸交易集市逐渐成为工厂和职工居住区。

        牛市口具体位置,还是有所指的,大田坎街走完,左拐经华南路,右拐海椒市街,往前走得胜上街算起,过二环路、东大街东延线东大路约一百米就是昔日的牛市口,至今这里仍为公交车站的牛市口站,97、104公交车都要经过。

        儿时在义学巷茶铺成长,没事常常沿下东大街、过东门大桥,经芷泉街、牛王庙街、大田坎街到牛市口,往前没路了,除荒无人烟的老成渝公路就是一望无涯的农田。牛市口街两边都是两层悬吊吊的穿斗房。街那边一间大茶铺,街这边也是一间大茶铺,通街还有几家酱园铺和几家馆子,除外就是把街沿都占据的日杂农具店。沿街为市的牛市口农贸市场将这约200米的街摆满,再加上这里是出城进城集散地,时常见有大板车停在路边,而拉板车的牛马驴子骡子大牲畜则拴在街边的树下,它们的周围堆着草料与它们拉下的粪便,主人不是在茶铺喝茶就是不晓得人到哪去了,没有人会牵走这些庞然大物,农贸市场丢弃的烂瓜果菜叶与通街无序的杂乱,牛市口长年都是脏乱破败,但这里却是忙生活的市民幸福和焦心的人生车站!

2007年得胜上街名小吃(完璧摄影) 2007年双流人开的“帽节子肥肠粉店”(完璧摄影)

        成都罐筒厂投产后,每年剥桔子剔除桔瓣上的筋时,工厂都要招收大批临时工,这些临时工都是清一色的女性,三班倒,深夜交接班都在牛市口进行,工厂用车把下班的工人拉到牛市口又接走上班的,而送到牛市口的人就由她们的亲属接回家。有很多恋情就是在这里升温并最终开花结果:隆冬寒夜,你知道他在那无遮无挡的街上等你,到了给你一件加温的衣服,“今天晚上冷,多穿点。”无言穿上他带来的衣服,坐在自行车衣架上,靠在他宽阔有力的背上,姑娘暖和了,那是年轻热情的心在烧!

        无独有偶,我与老婆的恋情也是在牛市口进行,不过只是深夜换成了白天,完全没必要的接送我把它变得完全有必要,“和平年代”没有大事考验人,唯一考验的就是持之以恒的永久温情!老婆是五冶职工,上班在牛市口出去还有好远的罐筒厂附近,我去过一次,的确远。体贴人的老婆说你接我下班干脆改在牛市口吧。至此牛市口出城方向左边那家茶铺就常有我的身影,茶铺里看书写作吹牛抱膀子我一样没耽误,有时兴起了是来接人的却没看见要接的人都站在面前了才晓得。茶铺旁边的小食店我也是常客,热天喝碗稀饭,冬天吃碗辣豆花,老婆过来了,要吃就给她喊一碗,不吃起身,陪着她走到电信路,拐弯就到我的蜗居——小天九路。算算路程,我其实没多走好远,不过知道我每天都在牛市口等她,老婆说想着都舒服。

      (下篇:《牛市口百年记忆(1)》)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锦江街巷》183:牛市口市民生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ojun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