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关系里的“第三者”

作者: 木子的人间四月天 | 来源:发表于2023-04-20 21:34 被阅读0次

昨儿午饭前,老妈接了一通电话。

只见老妈一只手手持电话贴在耳边,一胳膊环抱在胸前,在饭厅和厨房来回踱步。她时而屏气凝神,时而双眉紧皱表情凝重。弄的开饭前的氛围一点也不轻松不愉悦。

很一阵子后,听见老妈说,“大哥,忍一时风平浪静,现在冬儿身体这个样子,好的坏的一哈挽起。你现在跟大嫂子两个都装聋作哑,啥都莫管,啥也不问。莫在激化矛盾,让冬儿有个舒畅的心情安心静养。”

老妈声情并茂,边踱步边说,边说还边单手拍拍自己的胸口做保证,“大哥啊,你说的我都清楚了。你莫管了,下午我去给你亲自跑一趟,看看到底啥情况……”

听到这儿,我大概明白了。

东哥去年在北京住院三个多月,正月又在襄阳住院两个多月,上个月月底回来这还不到一个月,又办了两次住院。

普通的工薪家庭,怎抵得住家有常年病号,反复频繁住院哩。

年前,有天下午东哥在太阳底下跟大妈聊天,无意间聊到他自己住院的花销这个话题。

老大妈索性就一五一十的,把她和大伯这几年的“收支”情况,跟东哥一一汇报。

老大伯大妈八旬的老人了,人到老年碰到儿子(东哥)大病住院,那不得倾囊相助啊。

这个聊天和“账目汇报”,也就是母子间的推心置腹,和“家底”的交底和交接。

好巧不巧,这聊天被梅嫂听到。

长期在医院照顾病号的梅嫂,心力憔悴也极度敏感。梅嫂认为,老大妈是在跟他们“算账”。

就此,这婆媳间的“梁子”就算结下了。梅嫂不再正面搭理大伯大妈。他们勉强算是在一起过了个年。

正月东哥再次住院两个多月,出院回来后,大伯大妈就回到他们老两口的家里。

从东哥正月住院开始,每每大伯大妈想要知道一星半点东哥的治疗情况和进展,都绕道到老妈这里。

这不,这开饭前,大伯委派老妈去“探听”情况的电话一说起来,就没完没了。

老妈这个救火队员和调解员,看起来还有些乐此不疲啊。但是,老妈的状态引起了我的不舒服。

“妈,您看我大伯大妈都是八十的老人了,东哥和嫂子也都是五十多,他们都是当爷爷和奶奶的人了。老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他们的家务事让他们自己去处理吧。您看您这也是七十翻的人了,天天为他们的矛盾一趟趟的跑,您就不累么?”有话就要表达出来才是我的风格,在老妈面前更是如此。

“你也晓得大伯大妈都是八十多的人了,他们一边挂到东儿的身体,一边还要担心这样僵持下去以后再无人过问他们。大伯可是你爸的亲大哥,这亲兄弟姊妹间连这点亲情都没得了,还叫个人吧?”老妈理直气壮有她的观点。

老妈这话,让我一时语塞。

我清楚的看到,老妈在大伯家的这场家庭拉锯战中,充当了“家庭战争”里,婆媳关系,亲子关系,夫妻关系,金钱关系等总多关系里“第三者”。

虽然老妈是本着为大伯老两口的老年“未来”着想,急于想去拯救大伯们被冷落的老年遭遇。

但是,看着东哥长期不见明显好转的身体状况,一方面不想得罪她的侄儿媳妇,我的梅嫂;另一方面,也不想给东哥造成压力不利于他的修养和恢复。

拯救者的情节让老妈一趟趟来回跑,情绪也随之拨动,起伏不定。心疼老妈为他们这样去“灭火”,同时也看见,在过去的很多年里,我自己其实也是遗传了老妈这“衣钵”的。

老妈在姥姥家是长女,是大姐。老妈从十几岁就是村里的民兵连长,跟老爸结婚后又是村里多年的妇女主任。

大概是这样的位次和角色,渐渐形成了老妈的很多个人特色。比如和事佬,比如传话筒,比如居委会大妈,比如灭火消防员…

“妈,你看东哥和嫂子也是五十多了,他们不是五岁多的娃子了。五十多的人就该有自己的选择和方向,何况他们现在还有儿媳妇和孙子了,一些事他们也还要做给儿媳和孙子看吧!所有你也莫太操心了。”语塞了一阵子的我换个角度,才反应过来。

“再说,大伯大妈现在啥啥都还能自理,能种菜园,能卖点小菜,能自给自足,还有退休工资做保障,没得啥好操心的。退一万步说,将来大伯们百年归山,嫂子不管他们的,这不还有杰子吧,他们的孙子都是顶天立地男子汉了啊!”

“妈,东哥的事,需要医药费时,我们尽最大力量支持和帮助就行了。但是,他们家庭内部矛盾,让他们自己消化,自己处理。我们莫在人家的家务事儿里,横插一杆子。”……

一连串的不吐不快到这儿,转念就意识到,自己这会儿如此强烈的表达,这样试图去劝服老妈,这有又何尝不是在老妈和她的兄弟姊妹间,在插足当“第三者”呢?!

觉察到这个点,立马打住、闭嘴,吃饭午饭去了。

作为一个社会人儿,关系无处不再。树立各种关系的界限,不仅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也是不介入他人的责任和权利范围。

在任何关系中不做“第三者”,彼此尊重,谨守界限,各自安好!

如此甚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做关系里的“第三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oldj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