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可以量化的经济学可以量化的管理学每天写1000字
《孙子兵法》第五篇《兵势》的主要原则

《孙子兵法》第五篇《兵势》的主要原则

作者: 广义动量定理高广宇 | 来源:发表于2018-08-15 09:12 被阅读1次

    《孙子兵法》第五篇《兵势》的主要原则

     

    《兵势》篇是《孙子兵法》的第五篇,分为四章,主要讲出奇制胜,奇袭的特点是隐蔽和快速性,隐蔽是隐藏自己的意图,这样敌人就不会有所准备,从而以有备之师打击敌人无备之师;快速性是一旦发起进攻,不给敌人时间进行调整,这样敌人参战的力量就弱小,我方就能获得最大的成果。在广义动量定理Fαt=MV中,选择合适的方向α,可以增加成果MV。奇袭就是选择成果最大的方向进行进攻,因为自己有准备,从而力量大,敌人无准备从而力量小,合外力决定成果,自己的力量-敌人力量这个合力越大,自己取得的成果越大。

    第一章讲以奇正之兵打击敌人的弱点。第二章讲出奇制胜。第三章讲奇袭的势险节短,势险是指方向出敌不意,隐蔽自己的意图,节短是指奇袭的快速性。第四章讲第五章讲择人任势,以假象和利益来引诱敌人,然后用有备之师打击(如图1所示)。

    1 《兵势》篇的主要原则

    通过选择合适的谋略手段,可以获得胜利,孙子在势篇说:“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孙子兵法中的势就是指谋略方向α,孙子将其称为奇正。通过迷惑敌人,隐藏自己意图,就可以为奇袭创造条件。奇袭可以达到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目的。因为奇袭时敌人没有准备,不能有效参加战斗,敌人的兵力优势不能转化为成果优势。

    第一章讲以奇正之兵打击敌人的弱点。

    孙子曰: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者,虚实是也。

    孙子说:治理大部队就象治理小部队一样有效,是依靠合理的组织、结构、编制;指挥大部队作战就象指挥小部队作战一样到位,是依靠明确、高效的信号指挥系统;整个部队与敌对抗而不会失败,是依靠正确运用“奇正”的变化;攻击敌军,如同用石头砸鸡蛋一样容易,关键在于以实击虚(如图2所示)。

    2 以奇正之兵打击敌人的弱点

    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这句话讲了如何才能管理大的部队,人数越多,管理的难度越大,通过合理的结构就可以降低管理的难度,从而使得管理很多人像管理少数人那样简单。军队通过层级式的结构进行管理,上级将领管理下级将领,下级将领管理更下级的将领,通过层级式结构就可以使得每个将领只管理很少的人。以先秦的军队结构为例,先秦兵制可分为伍、两、卒、师和军。每伍五人,设立伍长;五个伍组成两,设立两司马;四个两组成卒,设立卒长;五个卒组成旅,设立旅帅;五个旅组成师,设立使帅,四个师组成军,设立将军。将军管理是个师帅,每个师帅管理五个旅帅,以此类推,这样一个将军只管理四个师帅,就可以管理整个军队的10000人,达到了治众如治寡的目的(如图3所示)。

    3 先秦军队的分层管理

    春秋时,大国通常都设三军,但称谓有所区别。晋国称中军、上军、下军;楚国称中军、左军、右军;齐国、鲁国和吴国都称上、中、下三军,后来的三军泛指整个军队。《孙子兵法》中多次出现三军的称呼,如“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则军士惑矣”,“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和“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不同的军队编制会产生不同的组织效果,从而产生的力量大小不同。先秦的最小编制是五人的伍,而抗日时期,八路军则产生了三三制编制。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缺乏重火力掩护,经常以密集队形冲击日军的坚固阵地,从而产生严重的伤亡。林彪针对这个情况,提出了在中高级指挥官战略上注重集中优势兵力(即著名的“一点两面”)原则上,低级指挥官要注意适当分散兵力密度,避免敌方密集火力的杀伤,强调以密切的协同,层层推进,交替掩护进攻。战斗小组进攻时,两名士兵在前,组长在后,呈三角阵型,三个战斗小组组成一个战斗班,三个战斗班组成一个战斗群,进攻时呈“散兵线”队形展开。

    现代企业的组织结构和军队的层级式结构类似,通过层级式结构来管理庞大的企业,不同的职能部门类似于军的作用,总经理类似总司令的职责。层级越多,控制和反馈的传输路程越长,信息越容易失真和延迟,从而影响整个团队的成果,所以针对多层级结构的弱点,扁平化管理成为了一种解决方法,通过减少层级数量来增加控制的准确性和快速性。

    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这句话的意思是指挥大部队就像指挥小部队一样,依靠的是形名。形就是视觉命令,名就是听觉命令。《军争》篇写道:“《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之金鼓;视不相见,故为之旌旗。’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民之耳目也。”《军争》篇里的形指旌旗,名指金鼓,通过旌旗和金鼓就可以指挥很多人。喊话不适合指挥大部队,因为太远了就听不到了;而手势也不适合指挥大部队,因为太远了就看不到了。金鼓的声音大于喊话,旌旗的面积大于手势,所以更适合指挥大部队。而随着部队的增加,金鼓和旌旗的适应性也在下降。而形名可以泛指挥系统。因为形名是指挥系统,而部队听从指挥系统调遣,那么摧毁对方的指挥系统,就可以使得敌人军队混乱而使得战斗力降低,进而导致敌人失败。富勒提出的瘫痪攻击理论和沃登上校提出了“五环打击理论”均是以对方的指挥系统为打击重点,这样就可以达到以较小的代价获得胜利的目的。从系统的角度来说,除了摧毁敌人的指挥系统可以有效打击敌人之外,还有切断、干扰和篡改敌人指挥系统等多种方式,目标都是降低敌人指挥系统的指挥能力,达到的手段可以多种多样。

    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这句话的意思是作战需要使用奇(读jī)正之法,才能保证不败。正的意思是按照敌人期待的路线进行进攻,奇指出敌不意,按照敌人意想不到的方向进行进攻。从敌人的正面进行进攻,是按照敌人自然期待的路线进行进攻,属于正兵。从敌人的背后和侧翼进行进攻,是从敌人意想不到的方向进行进攻,是奇兵。奇正中的奇可以理解为奇(qí)袭。从侧翼进攻也可以看作是奇袭。而如果敌人已经预料到你会从背后进攻,那么这就不算是成功的奇袭(如图4所示)。

    4 正兵和奇兵

    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者,虚实是也。这句话的意思是以磨刀石去砸鸡蛋,以实击虚,可以获得胜利。碫(duàn)指磨刀石,这里泛指石头,以碫投卵是《虚实》篇的核心(如图5所示)。

    5 以碫投卵

    以碫投卵指的是以实击虚,奇袭通过有备之师打击敌人无备之师,就是以实击虚。

    第二章讲出奇制胜。奇袭的本质是“合外力决定成果”。奇袭是出敌不意,这样敌人就没有准备,而我方以有准备之师打击敌人无准备之师,我方力量-敌方力量等于合外力,合外力越大,我方获得的成果越大,奇袭就是使得我方力量最大化,敌方力量最小化,从而使得合外力最大化,进而成果最大化。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更生,四时是也。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

    大凡作战,都是以正兵作正面交战,而用奇兵去出奇制胜。善于运用奇兵的人,其战法的变化就象天地运行一样无穷无尽,象江海一样永不枯竭。象日月运行一样,终而复始;与四季更迭一样,去而复来。宫、商、角、徵、羽不过五音,然而五音的组合变化,永远也听不完;红、黄、蓝、白、黑不过五色,但五种色调的组合变化,永远看不完;酸、甜、苦、辣、咸不过五味,而五种味道的组合变化,永远也尝不完。战争中军事实力的运用不过“奇”、“正”两种,而“奇”、“正”的组合变化,永远无穷无尽。奇正相生、相互转化,就好比圆环旋绕,无始无终,谁能穷尽呢。

    这段主要讲出奇制胜,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战争论》的会战四原则的第三条是:不可浪费时间,行动快速可以获得先机。奇袭,为获致胜利的最强力因素(如图6所示)。

    6 出奇制胜

    奇袭就是出敌不意地发起进攻,使敌措手不及,以取得战斗力对比优势的行动。奇袭是对兵力不同的使用方式,通过攻击敌人意想不到的地方,可以达到比较优势,即兵力和精神双方面的比较优势,从而以众击寡,达到以少量损失获得大量利益的目的。从广义动量定理Fαt=MV的角度说,在力量F大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力量的使用方式α可以改变成果,奇袭是通过改变力量的使用方式来增加成果。

    二战著名奇袭之曼施坦因计划

    曼施坦因计划最大的奇袭在于它的主力进攻点在A集团军,它将主力军队通过阿登山脉,这是英法联军没有想到的。曼施坦因计划要求以大量缩编的B集团军群攻打比利时和荷兰,诱使法英军队进入比利时低地地区。C集团军群在马奇诺防线正面与敌接触,争取有所突破。A集团军群担任主攻任务,从阿登山脉突入卢森堡和比利时南部,绕过马奇诺防线,跨过色当和迪南之间的马斯河,直插索姆河。曼施坦因计划的核心是“右翼佯攻,左翼牵制,中央突破,从阿登山脉绕过马奇诺防线直插索姆河(如图7所示)”。

    7 二战著名奇袭之曼施坦因计划

    中路的A集团军64个师,右翼的B集团军28个师,左翼的C集团军17个师,另外的27个师作战略预备队。1940年5月10日,天刚破晓,成群的德俯冲轰炸机突然对法国、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的机场、铁路枢纽、重兵集结地区和城市进行猛烈的轰炸。5时30分,在北海到马奇诺防线之间的300多公里的战线上,德军地面部队向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发起了大规模进攻,揭开了入侵法国的序幕。担任助攻和吸引英法军队主力的德军B集团军群,首先以空降部队对荷兰和比利时境内的重要桥梁及要塞设施实施了袭击。这突如其来的打击立即造成了荷、比军队的慌乱,紧接着,B集团军群的装甲部队趁乱发起了猛攻。德军B集团军群对荷兰和比利时边境的突破,致使集结在法国北部的英法主力立即越过法比边境火速增援。此刻,希特勒正在地下指挥所里焦躁不安地等着前线的消息,当他听说英法主力已经出动时,“高兴得都要哭了”。他兴奋地对周围人说到:“他们正好掉入我们的陷阱!”B集团军群吸引了英法主力时,C集团军群也摆开架势。他们正在对马奇诺防线进行的佯攻表演得非常成功,使得法国从南部撤回部队时犹豫不决。

    B军团和C军团都是正兵,起到吸引敌人注意,牵制敌人的目的,而真正的核心是奇袭的A军团,也就是奇兵,它向卢森堡和比利时的阿登山区实施主要突击,不仅一举突破了法军的防线,还抄了英法联军的后路,也就是背后迂回,从而迫使英军不得不从敦刻尔克狼狈撤退,而法军也不得不举着白旗投降。这场战争在战前双方均认为胜负各半,德国并没有占据绝对的优势,但是曼施坦因的奇袭计划彻底改变了二战的战局,使得英法完全处于被动地位。

    如果德国按照最开始的计划,以B集团军作为主力,那么德国就是按照敌人自然期待的路线进行进攻,而不是奇袭了,就会陷入长时间的拉锯战,即使最终获得胜利,也会伤亡惨重。

    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奇和正的用法多种多样,不能穷尽,这就好像是二进制的1和0,可以组成无数的数字,而每次的奇和正还各不相同,组合的数量就难以计数了。

    第三章讲奇袭的势险节短,势险是指方向出敌不意,隐蔽自己的意图,节短是指奇袭的快速性。

    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彍弩,节如发机。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治乱,数也;勇怯,势也;强弱,形也。

    湍急的流水所以能漂动大石,是因为使它产生巨大冲击力的势能;猛禽搏击雀鸟,一举可致对手于死地,是因为它掌握了最有利于爆发冲击力的时空位置,节奏迅猛。所以善于作战的指挥者,他所造成的态势是险峻的,进攻的节奏是短促有力的。“势险”就如同满弓待发的弩那样蓄势,“节短”正如搏动弩机那样突然。旌旗纷纷,人马纭纭,双方混战,战场上事态万端,但自己的指挥、组织、阵脚不能乱;混混沌沌,迷迷蒙蒙,两军搅作一团,但胜利在我把握之中。双方交战,一方之乱,是因为对方治军更严整:一方怯懦,是因为对方更勇敢;一方弱小,是因为对方更强大。军队治理有序或者混乱,在于其组织编制;士兵勇敢或者胆怯,在于部队所营造的态势和声势;军力强大或者弱小,在于部队日常训练所造就的内在实力(如图8所示)。

    8 奇袭的势险节短

    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这句话的意思是湍急的流水所以能漂动大石,是因为使它产生巨大冲击力的势能。那么如何才能使得石头漂起来呢?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要想使得石头漂起来,那么向上的力必然要大于等于向下的力。因为石头的密度是1200~3000kg/m³,而水的密度是1000kg/m³,石头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所以石头不能浮起来,而是沉在水底。我们来分析一下河流中石头的受力情况,河中的石头受到五种力,一种是向下的重力,大小为G=mg=ρ石Vg,一种是向上的浮力为F浮=ρ水Vg,这里的V指的是石头的排水量,也就是石头的体积,一种是地面对石头的支撑力,大小为F支=G-F浮。水平方向上有水对石头的推力F推和石头受到的阻力f(如图9所示)。

    9 漂石的力学分析

    因为向下的重力大于向上的浮力,所以石头不能漂起来。要想石头漂起来,必须给石头一个向上的力,并且这个力应该大于等于G-F浮,使得地面对石头的支持力为0。水流水平流动时,无论其力量F推多大,都不能给石头一个向上的力量,也就是不能使石头漂起来。要想使石头漂起来,水流就应该向上流动,这样石头才能获得向上的的力量,而向上这个方向,就是孙子所说的势,即孙子所说的势指的是方向。

    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这句话的意思是猛禽搏击雀鸟,一举可致对手于死地,是因为它掌握了最有利于爆发冲击力的时空位置,节奏迅猛。节指的快速。如果鸷鸟的速度不快,那么猎物就会有时间逃跑。

    势如彍弩,节如发机。势险”就如同满弓待发的弩那样蓄势,“节短”正如搏动弩机那样突然。当使用弓弩射杀敌人或者猎物时,首先是将弓弦拉开并向目标方向瞄准,一旦锁定目标,立刻迅速扣动扳机,射杀猎物。如果弓弩的方向不准确,那么就不能击中目标,如果不是迅速扣动扳机,猎物就已经逃跑而错失机会,所以势指的是正确的方向,节指的是迅速,而拉弓指的是力量(如图10所示)。

    10 势如彍弩,节如发机

    猎豹和老虎捕猎时,都是隐蔽自己慢慢靠近猎物,等到距离较近时,突然快速的扑向猎物,然后将猎物抓住,隐蔽和快速是它们捕猎的重要手段。如果不能隐蔽,那么猎物会提前发现它们而逃跑,如果捕猎不够快速,那么猎物也会快速逃脱,隐蔽和快速是奇袭的双翼。

    奇和正都是势,只是势的大小不同。奇是大势,正是小势,因为势也是个比较级,是相对敌人而言的。奇的势比较大,是因为敌人没有准备,我方有准备,所以比较起来我方的势大。

    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在混乱中指挥军队而不错乱,并且获得保证不败,这是依靠分数和形名做到的,相应本篇的第一章。

    第四章讲择人任势,以假象和利益来引诱敌人,然后用有备之师打击。

    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卒待之。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

    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善于调动敌军的人,向敌军展示一种或真或假的军情,敌军必然据此判断而跟从;给予敌军一点实际利益作为诱饵,敌军必然趋利而来,从而听我调动。一方面用这些办法调动敌军,一方面要严阵以待。所以,善战者追求形成有利的“势”,而不是苛求士兵,因而能选择人才去适应和利用已形成的“势”。善于创造有利“势”的将领,指挥部队作战就象转动木头和石头。木石的性情是处于平坦地势上就静止不动,处于陡峭的斜坡上就滚动,方形容易静止,圆形容易滚动。所以,善于指挥打仗的人所造就的“势”,就象让圆石从极高极陡的山上滚下来一样,来势凶猛。这就是所谓的“势”(如图11所示)。

    11 择人任势,诱敌打击之

    这一章讲择人任势,以假象和利益来引诱敌人,然后用有备之师打击。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这两句是以假象和利益来引诱敌人,也就是以利动之,然后通过以卒待之来打击敌人。择人任势则是不强求,选择合适的人创造势。方的木石容易静止,圆的容易滚动,圆的石头的冲击力大,越圆的石头越容易滚动,滚动的速度越快。善于作战人的势就好像从高山向下滚石头,速度快,冲击力大,而奇袭也要求速度快。因为奇袭的速度快,这样就不给敌人应对的时间,从而导致敌人的抵抗力弱,我方和敌方实力的对比优势很大,所以我方可以获得更大的成果(如图12所示)。

    12 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兵势》篇的主要论述的是出奇制胜,隐蔽和快速是奇袭的双翼。奇袭要做到隐藏自己的意图和实力,然后突然快速的进攻对手,进而获得胜利。

    摘自《可以量化的军事学》

    13 《可以量化的军事学》全书结构

     

    使用物理学分析经济学、管理学和军事学,让它们从艺术变为科学!可量化研究网站:www.kelianghua.com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孙子兵法》第五篇《兵势》的主要原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pdib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