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待朋友或者一个很新颖很有道理的文章,都会调动所有的注意力和情感,去感受对方,去感受自己观念以外的观念,这样的好处是会深度共情,达到心和心的交流。但坏处就是,我接收了太多和我迥异的观点和感受,而我又没有足够的智慧去分辨“别人”和“自己”,无法在真诚倾听和吸收之后,把自己抽离出来。
所以我常常会通过别人的焦虑放大我自己的相同烦恼,比如朋友忧心自己的工作,婚恋,以后的房子车子装修,容貌,那么我会一两个小时焦虑得任何事都做不了。
有一次,一个姐妹和我聊天,说到自己理想的择偶标准,最好是武汉人,爸妈体制内,有一套房,一下就让我焦虑了,我的对象不是这样的,怎么办啊?
还是靠睡了一觉,后面又和我的对象正常相处,重新去感受我和对象之间流动的快乐才把那个“标准”带来的焦虑消解掉。
类似的同样还有,姐妹拿高薪,我忧虑自己平平工作的发展前途;姐妹忧心自己的工作,我更加忧心我的工资。好像别人的好和不好,到最后我的接收系统都能处理为“我不够好”,或者我被再次提醒了“我的不好是需要焦虑的”
…….
很无奈,但我对外界的absorption ,就是能一次次冲击我本就摇摇欲坠的价值观,所以有时候真的很羡慕天平两端的人,要么能力强就去卷死,要么平凡知足能在低薪轻松里自洽。
但是大概这样的人也只是我想象中的人,即便是所谓天平两端的人也都是具体而真实的人,也都会有着自己具体细微的烦恼。
所以那句话其实是对的,“顾好自己就行了”,遵循一套对自己好的方法,别人的方法、感受、态度和我们不一样,那也无关紧要。
比如我就是工资焦虑,缓解我焦虑的不是别人劝说也不是心灵鸡汤,而是我去学习,那么我就去学习,不管别人说“(啊这么点钱还)这么幸苦”。
比如我就是吃不了辣,不用管别人的不理解和好奇,我点菜的时候点一个不辣的,辣的也不逼自己因为怕浪费多吃就行了。
比如我算不清楚不工作的时候我在干嘛,好像剧没看几部,书没看几本,短视频也刷的不多,时间的流向看不到显性的结果,那就算了,允许自己不知道自己在干嘛,反正时间空下来的时候,我总能找到让自己充实的事情去做(短暂的运动、几个小时的刷视频、看一本书、和人聊天、听播客),回答不出“我爱干什么/我平时不上班都在做什么”,那就老老实实的回答“我不知道”。
比如我有一点保持身材的意识,但是就是瘦不下来,但我也不觉得自己胖,那就这样就行了。
上一篇文章写的是不要在别人的解答里找自己的答案,那这一篇文章我则是想告诉自己,用自己的方法,做自己的事,想自己的想法,感受自己的想法,不要接受别人的投射:别人觉得重要的,不是我觉得重要的;别人忧心的和焦虑的,不是我该忧心的和焦虑的;别人宣扬的和鄙视的,不是我宣扬的和鄙视的。
就算别人恰巧在意的某个点和我一样,但我们也是不一样的,我怎么舒服怎么来就行了。
我的生活,我自己,我的方法,也都是很好的。
今早在地铁上遇到了00后同事,一起上班,我们在去公司路上的早点摊上各自买了一碗面。
她说:“冬天的时候吃这个面最爽,天气冷,手上端着这碗暖乎乎的面,特别是浇一勺辣椒酱,绝了,那勺辣椒酱就是我每天上班的动力。”
我看着她一脸真挚的推荐表情,犹豫着要不要说接下来的话,怕扫兴,但还是说了:
“那我这种不吃辣的怎么办,冬天上班不是就没有动力啦?”
她说,“那你就不加辣呀,你怎么舒服怎么来嘛。”
太好了,没有扫兴,甚至还有点治愈。
我突然想到昨天晚上睡前听的一个英文播客,名字就叫“Only you know what’s good for you”,把这句话分享给00后同事,说,我昨天看到一句话叫Only you know what’s good for you,我现在知道这句话的最佳翻译了——怎么高兴怎么来!——多地道!
等红灯的我们两都笑了。
———————————————————
作者简介:
阿婉,98年生人,地铁生态观察家,菜鸟翻译。
第N次减肥中,轻度努力人格。
Focus on the one most important thing.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