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开早餐,无论是在家吃饭还是外出就餐,主食绝大部分情况下我都选择米饭,说有“米饭情结”并不过分。
儿时喝喜酒,大人孩子面对着满满一桌丰盛美味的佳肴,纷纷下箸,我却只顾着先吃一碗米饭,有时一碗不够,还要添饭,菜就吃不下多少了,因此,我常被人善意地嘲笑。
“米饭天天吃,有啥味道,这些菜平常难得吃一回,你怎么选择米饭而放弃佳肴呢?”
我笑笑,并不答话,母亲为我解围,说:“这孩子从小是个‘饭桶’,当然爱吃米饭了。”众人大笑。
我是土生土长的南方人,喜欢米饭是理所当然的。热乎乎的米饭晶莹如玉,白嫩如脂,香软弹牙,弥漫着清新芬芳的稻香,寒冷阴暗的冬季,忙碌了一天又累又饿,一碗下肚,浑身温暖,疲惫顿消,让人说不出的满足。
渐渐长大,外出求学,上午最后一节课肚子饿得咕咕叫,心思早窜到饭堂去了,可怜的老师怎么提醒也没用。只可惜,学校伙食太差,我常常吃不饱。晚上做梦,有时会梦到喷香喷香的大米饭,从饥饿中醒来,想起母亲做的饭,泪水就无声地滑落。
米饭,最能饱腹,又易消化,这是我喜欢它的最重要原因。
后来,有了儿子,他身体不好,常常发烧咳嗽,我常要天没亮就带他去县城看医生。这时我总会把隔夜饭蒸熟来当早餐,有时会放一两条广式腊肠连饭一起蒸,腊肠的咸香与米饭的清香混在一起,让人胃口大开,觉得人间最美味者不过于此。饱腹之后,觉得自己又有了与生活搏斗的勇气与力量;就算生活再苦再累,也还是充满希望的。
有一次,独自一人跟团到云南旅游,几乎天天吃“过桥米线”,这味道倒也不错,只是分量不够,只能勉强算是“减肥餐”。云南风景很美,气候凉爽,不像家乡,一到夏季,闷热无比,整天像蒸桑拿似的流汗。可异乡再好,毕竟不是家乡,我还是惦记着粗犷有力的家乡话与饭菜的家常味道,不管好不好,毕竟管够。温饱,对老一辈人来说,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现在,外出工作,忙碌了一个上午,午饭常常只是吃白粥或面条,没有米饭,我就觉得缺少“干货”,常有委屈之感。下午,还不到四点,肚子就开始“抗议”,连头脑也变得迟钝起来。赶快干活,早点干完回家吃饭,我要吃米饭,不是吃粥,也不是面条——没想到这竟成了工作的动力。
这辈子,喜欢吃白花花香喷喷的大米饭,它能给我饱腹的踏实之感。也许,自己是个没出息的人,生于盛世,衣食无忧,头脑里却还保存着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对饥饿的恐惧记忆。成年人的生活沟沟坎坎太多,每当觉得过不下去时,先吃碗米饭吧,肚子饱了,或许,生活的转机就在转念之间,转角之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