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思想法散文
谈谈老子:为什么过早阅读《道德经》存在风险?

谈谈老子:为什么过早阅读《道德经》存在风险?

作者: 茱萸别秋子 | 来源:发表于2019-02-24 17:40 被阅读41次

    老子自居于深层的精神之本体。

    在本体中万物处于一种未分化的朴拙状态,这就是他所谓的“澹然独于神明居”。

    《道德经》中使用神话意义上了“大母神”的隐喻,万物皆有母神所创造,万物皆有母神所怀抱。在母神深厚的胸怀拥抱中,万物沉入了半梦半醒的无何有之乡。

    在梦中主体的直接性被钝化,即是《道德经》中所说的“镇之以无名之樸”。

    而钝化后的主体将以超自觉的状态融入道体浑然的运行中去。

    谈谈老子:为什么过早阅读《道德经》存在风险?

    但是这种精神的本体会与世间价值产生冲突。

    道体的显化意味着文明的隐化,时空的退化以及主体的未分化。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使人心发狂。”

    而想要从道体走向主体,又必然伴随着道体的解构,这种解构如果能预设建构的前提,才具有功夫论的意义。

    谈谈老子:为什么过早阅读《道德经》存在风险?

    黑哥尔在《哲学史讲演录》种对老子做出过如是描述:“统一在这里是完全无规定的,是自在之有,因此表现在‘无’的方式里。这种‘无’并不是物理意义上的不存在,而是被认作远离一切观念与对象的,纯化的、同一的、无规定的、抽象的统一。因此这‘无’同时也是肯定的:我们所谓的本质。”

    身为一个西方学者,黑格尔的这番评论其实是极具洞见力的。

    老子这种深藏于意识直握万物本质的思想既是迷人的,也是迷惑人的。

    因为这种直接的一体性,带来的是感性与知性的浑化,而浑化感性与知性却不一定能带领人进入“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的超越界,反而更容易让人产生曲解与误解,进而落入卑劣低俗的反人道主义(无论从什么意义上来说,人道主义都是底线)。

    谈谈老子:为什么过早阅读《道德经》存在风险?

    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

    用现代语境翻译,这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心性论表述。

    所以但凡读者本身的心性见识没有到达足够高度,阅读的过程就十分凶险。

    与其说是“怎样才能读懂道德经”,个人倾向于“如何打磨自身的心性见识”,使得对于《道德经》的阅读能够真正发生意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谈谈老子:为什么过早阅读《道德经》存在风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psb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