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一世,虽不容易但很短暂,不知不觉中,就活到了一定的年纪,此时,应当选个安静的去处,沉淀一下自己的心情,静观身边事态的变迁。调节一下与人相处的尺度,放低自己的姿态,对一些人一些事,不能按照自己的需要去要求,能沟通的能接受的,讲究些方式方法,尽量不要强硬而为。而对待家人,亲人,更需多些和蔼,多些让步,如此,周边才会幸福和谐。
做人要正直,但处事方法要打弯。
孔子的家乡流传着一个《三季人》的故事,据说读了这个故事的人一生都戒掉了发脾气。
为什么呢?有兴趣,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故事。
一天,有一个人来请教孔子的学生。
他问:“一年到底有几季啊?”
学生心想,真好笑!这种问题还要问吗?于是便回答道:“人人都知道,一年有四季。”
客人摇摇头说:“不对,一年只有三季。”
学生说:“你错了,是四季,分别是春夏秋冬。”
来人有理有据的说:“我亲身经历,只有春夏秋三季。”
两个人争执不下,就决定打赌:如果谁错了,就要向对方磕三个头。
正巧这时孔子从屋里走出来,学生高兴的上前问道:“老师,一年有几季啊?”
孔子看了一眼客人,说:“一年有三季。”
学生瞪大了眼睛,内心不解,为何老师会睁着眼睛说瞎话。但也没办法,只好乖乖磕了三个头。
客人走了以后,学生迫不及待地问孔子:“老师,一年明明有四季,您怎么说三季呢?”
孔子说:“你没看到刚才那个人全身都是绿色的吗?他是蚂蚱,蚂蚱春生秋死,没见过冬天。就算你讲再多,他也不知道有冬季。”
每个人的经历不同,认识不同,坚持的观点也不同。如果非要争出个长短来,那就各守阵营,永远不会结束。
我们在生活中,也免不了会遇到“三季人”。若事事都要与之一争高下,烦恼和气愤就会没完没了。所以,最快且最和谐的解决方式,就是认同对方的观点。我们常看到有些人在酒桌上,语言含混不请,思维也不运转了,但还在指手画脚,坚持自己,旁边的人只好满口“是是是,”“对对对,”“好好好,”“行行行。”不这样的话,对方就不会安静,平复,闭嘴。
岁月是把杀猪刀,磨损和磨练的不仅是容颜,更是性格和性情。你认为你是对的,也许,你在别人眼里,你也是“三季人”。所以,不要太强硬,打个弯也许会变得更简单,更省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