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清明节,清明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是全球华人华侨祭奠祖先,缅怀亡亲;反省自己,修正自己;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带动后人,鞭策后人的节日。
今天,我在北京,缅怀先祖,追思逝去的亲人们……
明洪武元年(1368年),我的先祖熊毕贵从江西承宣布政使司湖东道崇仁县迁徙到湖广布政司德安府应城县龙赛湖畔,其后人们世居于此已六百余年。
六百余年来,家族中人多秉承“耕读传家,勤俭良善”之家训,虽未出救世之贤臣,治国之能臣,卫国之虎将,开国之元勋及达官显贵,才子才女,但大多知书达礼,勤劳节俭,为人和善。
我出生时,我太爷爷(曾祖父)太奶奶(曾祖母)早已过世。听村里人说,我太爷爷的胡子是黄色的,家族孙辈们称他为“黄胡子爷爷”。爷爷曾告诉我,太爷爷是一个很能干很硬气很善良的人,曾主持过家族中的一些大事,晚年时曾在村口奉茶(为过往的行人提供免费的茶水)。伯父曾告诉我,太爷爷享年62岁,太奶奶享年约55岁,在兵荒马乱的年代,他们不算短寿。他们生育了多少孩子我不得而知,但他们活下来的孩子只有我爷爷一个。
我对我太奶奶的生平,知道的甚少。我只知道我太奶奶姓王,她病逝时,我爸还没出生。而太爷爷病逝那年,我爸13岁,我堂哥3岁。
我外公生于1924年9月12日,他和我外婆生育了七个孩子,长大成人的仅我妈一个。我妈3岁那年,我外婆病逝。丧子丧女又丧妻,令外公的心极其悲苦,从此他将自己的心交给了佛祖。1978年1月19日,外公因患血吸虫病和肺结核而病逝,当时我不足半岁。
我长大后,奶奶多次对我说,你外公听说你妈生了个儿子,欢天喜地来看你,抱着你乐得合不拢嘴,叫你“天宝”,意思是:你是天上掉下来的一个小宝贝。天宝,就是你外公给你取的小名。
我的降生,给命运多舛的外公带来了莫大的喜悦和欣慰,令他那颗冰冻了十多年的心瞬间解冻,他心中春光明媚,充满希望。可惜,他未能看到我长大成人,还没等到我喊他一声“外公”,他就离开了人世。
外公的生平,我能从母亲那里得知一二;而外婆的生平,我就不得而知了。
1924年9月12日 ~ 1978年1月19日纪念先人及亡亲,可以立碑,撰文,作诗,写词,在网上建纪念馆,建祠堂,修陵园,等等。我选择撰文、作诗、写词来纪念。
下面,我用简洁的文字介绍我送走的七位亲人——
我在人世间,送走的第一位亲人,是我的太外婆(我爸的外婆)。太外婆享年97岁,她老人家仙逝时,我已经11岁了。
太外婆是最疼爱我的长辈之一。我小时候没条件上幼儿园,奶奶便经常带着我,步行到义和镇新村太外婆家小住。也许是因为我很瘦,太外婆特别疼爱我,总是把晚辈们孝敬她的补品和美食留给我吃。
我太外公过世较早,太外婆含辛茹苦将四个孩子(我大姨奶奶、我奶奶、我舅爷爷和我幺姨奶奶)拉扯大。听奶奶说,太外婆36岁皈依佛门,从此吃素念佛,在长达61年的时间里,太外婆没有吃过肉、鱼、蛋等荤腥食物,连她炒菜的铁锅及锅铲,都未曾烹饪过荤菜。
太外婆90岁以后,听力急剧下降;93岁以后,视力急剧下降;96岁还能扶着凳子慢慢行走。
太外婆在我眼中,像个慈眉善目的菩萨,但在某些人眼中,是个很奇怪的老人,因为她很偏心——在孙辈里,她最疼爱我大伯和我爸,在重孙辈里,她最疼爱我。她是农村少见的疼外孙远远超过疼孙子,疼重外孙远远超过疼重孙的老人。
我现在闭上眼睛,脑海里还能浮现出太外婆的样子:头戴黑帽,手拄拐杖,弓着腰,笑眯眯地看着我。
每每想到太:外婆,我便会想到:吃素长寿。有菩萨心肠的人更长寿。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弹指一挥间,太外婆已经去世三十年了。太外婆对我的疼爱之恩,我没齿难忘!有生之年,我应到太外婆的坟前去祭祀一次。
我在人世间送走的第二位亲人,是我的大表哥陈德平。
德平表哥是我姑妈的长子,在我儿时的印象中,他人高马大,身强力壮。可病来如山倒。他住院后,医生再三叮嘱陪护家属,不能让他吃东西,如果家属偷偷喂东西给他吃,后果极其严重。可怜大表哥经常饿得不停地喊叫,令陪护在他身边的亲人们潸然泪下,可谁也不敢给他喂食。入院一个月,大表哥开始大量吐血,几天后,他在应城市人民医院极其饥饿极其痛苦极其不舍地离开了人世。那一年,他年仅26岁,结婚才两年多,儿子才一岁多。
看着他面容枯槁的遗体,所有亲人们都泪如泉涌,所有在应城市人民医院陪护过他的亲人都后悔不已,早知治不好,早知道走得这么急,还不如让他吃些他想吃的桔子罐头,粉蒸肉,让他好好喝几顿排骨莲藕汤、猪肝瘦肉汤和财鱼汤。
每每想到我的德平大表哥,我便会觉得人的生命很脆弱,我们必须珍惜和亲人在一起的每一天!
下面是我为德平表哥写的两首不怎么好的悼念诗:
悼大表哥陈德平
姑妈长子陈德平,
忠厚勤劳众人赞;
九尺男儿突发病,
泪别家人赴黄泉!
怜表哥
出身贫寒寿命短,
二十六岁赴黄泉;
可怜姑妈哭肿眼
他的妻儿怎么办?
我在人世间送走的第三位亲人是我的堂姐熊双。
堂姐生于1967年。据说她有一个孪生姐姐,刚出生便夭折了。堂姐3岁那年,我伯母溺水而亡。缺失母爱的堂姐从小性格内向,有些倔强。在她19岁那年,有个热心人,给她介绍过一个家境殷实的小伙,她没看上那小伙。在她21岁那年,经人介绍,与邻湾一个小伙处对象。一年后,她嫁给了那小伙。婚后第二年,生下一女,取名青青。
按说有了可爱的女儿应该很幸福。可婚姻这东西,令天下多少男女有苦说不出,想离不敢离,懒得离,其中有些怨妇苦妇和悲夫懦夫选择以死求解脱。
我11岁那年,经常看到堂姐带着青青住在伯父家,我从她的愁眉苦脸和哀怨的眼神看得出,她内心极其苦闷哀伤,可年少的我无法开导她。在青青4岁那年,对婚姻绝望的堂姐竟然喝农药自尽了。
每每想到堂姐,我便会这样想:不幸的婚姻要人命!人世间最让人痛苦的莫过于病痛、失恋和不幸的婚姻!
我在人世间送走的第四位亲人是奶奶。
我奶奶生于1919年,她有一姐一弟一妹。在她8岁那年,她父亲病逝了,她母亲独自将她们姐弟四人拉扯大。
奶奶18岁那年远嫁付湾,婚后生有一女一子。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奶奶25岁那年,丈夫病逝。三年后,奶奶带着两孩子改嫁熊湾。奶奶的第二任丈夫便是我爷爷。
这次婚姻让奶奶有些伤心。她先将女儿送到陈湾,做了童养媳;然后将儿子送到娘家生活。
奶奶和爷爷婚后先有一女,早夭;几年后,我爸出生。
我爸出生后的第四年,奶奶带着我爸回娘家长住。在我爸10岁那年,爷爷才将奶奶和我爸接回家。
婚姻是很复杂的。谁对谁错谁好谁坏,很难说清。放眼中国,到处是吵吵闹闹的夫妻和长期分居的夫妻。
在我的眼中,奶奶对爷爷非常非常凶;但对我和弟弟,却万般疼爱!
我的童年,因为有母亲、奶奶、爷爷和太外婆的爱,让我觉得人世真美好,亲情真暖心!
奶奶50岁左右皈依佛门,她和太外婆一样,是非常虔诚的佛教徒,坚持吃素,坚持每晚烧香、拜佛、念经、为儿孙祈福。
奶奶的佛堂在床头,用布帘围着。高高的香案上,摆着石膏雕的观世音菩萨、佛香、香炉和油灯,香案下有个蒲团。
奶奶晚年和爷爷生活在县河边群力闸渡口,爷爷摆渡、捕鱼、养猪,种小麦,种油菜,上街买奶奶爱吃的豆制品,奶奶则织织渔网,种种菜,打打桥牌,逗逗孙子,养养鸡,拜拜佛,念念经,做饭洗衣,看上去挺幸福,其实心中有烦恼,身体也一年不如一年,不是牙痛就是腿痛。
最令奶奶晚年伤心的人是我爸。我爸嗜赌如命,十赌九输,总是欠一屁股赌债,那些旧债还没还完,新债主又上门讨债了。
老人最怕过冬。湖北的冬天,家里没暖气,奶奶总是靠烧锯木屑取暖。她的身上、被子里,都有浓浓的烟熏味。即便抱着取暖器,奶奶还是不停地喊“冷啊,冷啊”。
1994年月日,奶奶弥留之际,一家人围着奶奶,我两手握住奶奶的右手,边哭边喊:“奶奶,奶奶,您要睁着眼睛,不——能——闭——上——!”
奶奶去世后,我在奶奶坟前发誓,我要做个了不起的人,日后在我的自传中,讲述奶奶一生经历的苦难以及我和奶奶在一起度过的难忘时光。
我在人世间送走的第五位亲人是爷爷。
我爷爷生于1920年1月10日,他年少时丧母,在乱世中几次险些丧生,原配妻子不幸早逝,与第二任妻子不欢而散,他在30岁之前经历了太多的打击和惊险。
爷爷一生有过三次婚姻,但孩子不多,存活下来的只有我伯父和我爸。
老人家一生读书不多,识字不多,为人忠厚,克勤克俭,不抽烟不喝酒不赌博不喝茶。
我出生那年,爷爷被公社书记派到县河群力闸渡口摆渡,从1977年到2008年,爷爷做了三十余年的摆渡人。
爷爷刚到群力闸时,住的是茅草屋,后来盖了砖瓦房,奶奶便搬去与爷爷生活在一起。
爷爷空闲时,捕鱼,开荒种麦子、油菜和蔬菜,还养过猪和狗。
我小时候,常和弟弟到爷爷奶奶居住的小屋里小住。那小屋位于河堤上,由两部分组成,里间是砖瓦结构,靠南墙摆着一张大木床,木床的西边靠窗,东边是个小佛堂。令当代人不可思议的是,一间只有约10平米的小屋子里,除了床,佛堂,还有摆放着两口旧箱子,两个木盆,一个小木桌,一个小水缸和一个烧柴的铁灶,被烟雾熏得黑不溜秋的墙上挂着两口铁锅,两把锅铲和两把蒲扇。外间是草木结构,里边摆着一张木床,一张木桌,两把小靠椅和两个小方凳。奶奶住里间,爷爷住外间。奶奶的床大,我和弟弟跟奶奶睡;爷爷的床小,他一个人睡。
奶奶脾气暴躁,经常骂爷爷,骂起很难听。爷爷是老实人,极少跟奶奶对骂。忍无可忍时,便冲奶奶吼两声。
爷爷几次带着我和弟弟,到县城里去卖奶奶织的渔网。在县城里,爷爷总是让我和弟弟好好吃一顿,而他只吃三个烧饼。我们吃饱喝足后,拉着爷爷给我们买彩笔、钢笔、毛笔、墨水、橡皮、漂亮的文具盒、好看的连环画和郑渊洁的《童话大王》。
爷爷总是教导我和弟弟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做有本事的人。
在爷爷摆渡的船上,我学会了用双桨划船、撒网捕鱼。
奶奶病逝后,爷爷在群力闸独居了14年。
2011年2月6日,爷爷寿终正寝,享年92岁,是我们家族中最长寿者。
至今我偶尔还会梦见爷爷奶奶的音容笑貌及他们位于群力闸河堤上的小屋,还会梦见爷爷在宽宽的县河里摆渡、撒网,奶奶在那小小的佛堂里拜佛念经,在小屋门口织渔网……
下面是爷爷77岁时,我为爷爷创作的一首歌词:
爷爷
故乡有条如江的河 一河碧波
宽宽的河面上没建桥 乡亲们一直靠船过河
我爷爷已经七十多 精神矍铄
他起早摸黑划着船 为两岸的乡亲们摆渡
风吹他不老 雨打他不驼
划起那小木船 还像壮小伙
夕阳西下时 倦鸟归巢窝
爷爷捋了捋胡子 唱起了山歌
上是天 下是河
天河之间有个长须老人在划船唱歌
那就是我爷爷哟——
风里来 雨里去
风雨之中有个长须老人在划船唱歌
那就是我爷爷哟——
清明节缅怀先祖,追思我逝去的亲人们
我在人世间送走的第六位亲人是大伯。
我大伯生于1940年5月13日,他幼年丧父,随母改嫁,后在外婆家长大。成家后搬回原籍,育有两子四女。
大伯身材高大,仪表堂堂,能说会道,能写会算,在当时的农村,是非常出众的人物。认识他的人,对他的评价都很高。
大伯善于交际,朋友很多。烟、酒、茶、书和麻将,他样样都爱。也极爱面子。
对男人而言,遇到贵人最幸运,娶到贤妻最幸福。大伯早年如浮萍,从付湾漂到熊湾,再从熊湾漂到新村。自从娶了大妈,他的日子才算生了根。娶到了贤妻,就有了幸福的小日子;有了孩子,就有了奔头和盼头。虽然生活艰苦,但夫妻恩爱苦也甜!
在我眼里,大伯是孝子严父。在奶奶跟前,他尽了孝道,为儿女们作了表率;对儿女们,他管教甚严,所以他的儿女们个个都行得正,站得直,很能干。
大伯早年发奋苦读,虽未能脱离农门,但学了一肚子文化;中年立志经商,但时运不济,未能发家致富;晚年在家种地带孙,怡然自乐。他的儿女们大多在陇南经商,他为儿女辛苦了大半生,晚年享到了儿女们的福。
2011年8月7日,大伯因患肺癌病逝,享年71岁。大伯的一生,先苦后甜,虽未能干出一番事业,但儿孙满堂,生活小康,享尽农人之乐,凡人之福,他的人生还算圆满。
清明节缅怀先祖,追思我逝去的亲人们
我在人世间送走的第七位亲人是伯父。跟大伯相比,伯父的人生残缺不全!
伯父生于1940年9月10日,他只上过几年学,也没学什么手艺,前半生在老家务农,后半生在省城武汉卖苦力。
伯父这一生,可谓命运多舛——幼年丧母,中年丧妻又丧女。“一生劳苦又孤独”是他的人生写照!
2018年1月28日23时许,伯父走完了自己坎坷心酸的一生。在伯父病逝的那晚,我在北京写了两首拙诗,以寄哀思!诗如下:
有个伯父真好啊
我小时候,
爸妈吵架或不在家
我便哭着去找伯父
我常望着伯父的背影在心里说:
有个伯父真好啊!
我十三岁那年,
伯父去了省城,
他每次回来,
都会给我们带些礼物
我每次捧着礼物望着伯父在心里说:
有个伯父真好啊!
再后来,
我到省城投奔伯父,
和伯父吃住在一起,
每天吃着伯父做的可口饭菜我便感叹道:
有个伯父真好啊!
伯父走了
伯父走了
在这世上
我又失去了一位长亲
爷爷活了九十二岁
而伯父只活了七十八岁
伯父走了
在这世上
我又失去了一位长亲
记忆中的伯父
身体强壮 无比坚强
伯父走了
在这世上
我又失去了一位长亲
我写一百首悼念诗
也不足以表达我对逝去亲人们的哀思
安息吧 伯父大人
我们要努力 我们要发奋
争取振兴家门
安息吧 伯父大人
我们要努力 我们要发奋
争取不负此生
安息吧 伯父大人
我们要珍惜生命 好好活着
常怀感恩之心去您的坟头祭拜您
清明节缅怀先祖,追思我逝去的亲人们
人的一生,看似很长,但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短一瞬。我们都是尘世间的匆匆过客。这一生,贫穷也罢,富贵也罢;短命也好,长寿也罢;痛苦也罢,幸福也罢,都如一场梦。别说千年万年,两百年后,还有多少人记得我们,还有多少人知道我们的生平事迹及悲欢烦忧,苦乐愁憾!
余生我们应努力做到:多陪家人爱人亲人,不忘报答亲人恩人;追求卓越,扶贫济困;善待自己,助人圆梦;总结经验教训,提醒告诫晚辈!
2019年写于北京后现代城13号楼
清明节缅怀先祖,追思我逝去的亲人们清明节缅怀先祖,追思我逝去的亲人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