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甲老师《好好学习》读书笔记

作者: 江上往来ren | 来源:发表于2017-03-01 22:04 被阅读1516次
    作者简介:

    成甲,主业景区设计咨询,副业“得到”APP《成甲说书》栏目作者,个人知识管理培训师,”中国最会学习的人“。

    拿到这本书后,我运用了成甲老师的阅读方法,先用5分钟的时间破解一下这本书。

    第一步:首先关注四大板块:封、目、序、尾。封-封面、目-目录、序-序言、尾-结尾。通过这四个板块就可以快速了解一本书,对书籍进行大致的筛选。

    封面: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通过书名,我知道这本书是指导个人知识学习的书,而且精进二字是说明这本书是关于学习方法的高阶书籍。

    目录:看完封面后接下来要看的是目录,目录是作者写作核心与逻辑所在。

    第一章:知识管理与认知优势

    第二章:掌握临界知识的底层思维与方法

    第三章:发现和应用自己的临界知识

    第四章:案例:核心临界知识及其应用

    除了封面和目录,还要关注序言和结尾。序言是作者写作的心路历程,以及他通过这本书想表达什么,结尾是作者对全书内容的总结。

    看完以上四大板块,我对本书已经有了一定了解,对自己想要重点了解的内容也有了目标。对于我来说,这本书的内容是我之前没有接触过的,我很有兴趣,想要全面了解下。特别是第二章和第三章是要花大力气死磕的部分。

    第二步:提出问题,并写出我的答案。带着问题去阅读,对比作者的答案和我心中所想的有什么差别,使阅读的效果事半功倍(相信每个人的问题和答案都不一样,如果是您,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呢?)

    第一章:为什么大多数人的学习层次上不去?

    我的认识:是不是看的书太少?或者是记忆力不如别人?

    第二章:读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掌握临界知识,知道底层规律。

    我的认识:我觉得读书是为了掌握方法和技能,比方学摄影就看摄影书,学烘焙就看烘焙书,难道不是这样吗?

    第三章:怎么寻找身边的临界知识?如果找不到更底层的解释怎么办?

    我的认识:从身边的大事小情入手,多观察、多思考,加上专业书籍的辅助。可是如果暂时找不到解释要怎么办?

    第四章:这章老师讲的都是一些重要的临界知识,里面有哪些案例是我可以借鉴的?

    在确定好思路之后,就可以展开对文章的阅读了。

    我们先看引言部分:什么是知识?什么是临界知识?

    这两个概念是整本书最基础的部分。成甲老师的定义是:改变你行动的信息才是知识,否则它只是信息。晕!原来我以前阅读的很多书、看过的公众号文章,感情都是信息啊,因为我大部分都不记得了,而且也没有用看过的这些信息来纠正我的思想或者行为。

    那能改变我们解决问题思路和方法的可以称为知识吗?是的!它们都是知识,但是有些知识比另一些知识能更加深刻的改变我们的行为,这些知识被命名为”临界知识“。

    临界知识:能指导我们行动的重要而基本的规律,称为临界知识。

    此处我受到的启发是:原来临界知识才是我们真正要去学习的知识啊!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这本书去了解如何发现这种规律,并且学会应用规律去解决和预测问题。

    第一章:知识管理与认知优势

    第一章开篇,成甲老师把知识发展总结为三个阶段:

    一、知识数量取胜阶段

    二、知识速度取胜阶段

    三、知识深度取胜阶段

    我们现在所处的阶段是知识深度取胜的时代,知识管理的核心是通过管理知识提升我们的认知深度,进而改变我们的行为模式。

    问题来了:如何提升我们的认知深度?

    老师举了简单回答和深度回答的例子来解答了这个问题

    深度答案相对简单答案来说有三个不同:

    1.它是分析具体现象后找出抽象规律

    2.深度答案往往依托于有实验验证或数据分析支持的结论

    3.能更普遍的解决类似问题

    而临界知识就是某些深度结论经过更为广泛的长期验证,在更普遍的领域具有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又一个问题:为什么大多数人的学习层次上不去?

    我的答案是:是不是看的书太少?或者是记忆力不如别人?

    我们对照这本书,看看成甲老师是怎么说的:我们的学习层次上不去,是因为我们只是花时间提升我们的”技术效率“而不是提升我们的”认知效率“。这是什么意思?真是这样吗?

    技术效率:我们学习掌握应对具体工作场景和问题的方法,在这种模式下,我们解决新问题必须不断学习新方法。

    认知效率:学习如何了解问题本质,了解解决问题的底层规律,认清问题表象背后的实质,就是我们在提升”认知效率“。

    哦!原来我一直在干着技术层面的事啊!我们不停的看书、阅读各类公众号、参加各种培训,实际上学习的只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一旦出现新的问题,我们就要继续学习。我们看起来很努力,其实一直是在原地打转。汗!所以要提升我们学习的层次,必须要提升认知效率和认知深度,也就是学习”临界知识“。

    我们一生需要学习三个级别的课程:

    成甲老师《好好学习》读书笔记

    从这张图片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由低到高逐步学习的过程。公共基础课是我们每天用到的执行能力,比如时间管理、资料保存、商务礼仪等等。如果比喻成打仗,这个阶段就是士兵阶段。而专业必修课,就是我们所选定的专业方向。这种系统解决问题的知识是内隐的,是需要我们不断思考、实践,从而灵活的掌握多学科知识。到了这个阶段,也就意味着我们的思想认识上升到指挥官阶段了。接下来就是通用必修课,也就是临界知识阶段。到了这个阶段也就是说我们已经上升到对整个战争战略局势的把握阶段,这也是成甲老师写这本书的主要原因和动力,希望大家能通过临界知识的学习,到达知识学习的最高阶段。对我而言,我现在还处在知识学习的初级阶段,执行能力和专业能力是我目前需要拿下的。

    第二章:掌握临界知识的底层思维与方法

    这章内容是我想要重点学习的。要想掌握临界知识的底层思维与方法,必须首先跳出”低水平勤奋陷阱“, 摆脱原始的读书方法,将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放慢速度,让效果事半功倍。说起”低水平勤奋“,我以前就是这样的状态,给自己制定一个读书计划,一周读完一本书,一天读30-40页,碰到有启发的句子也会摘抄或者用线画出来,实际上这种方法是把书中的知识拆分成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违背了大脑的记忆规律。大脑擅长的事是把信息和旧知识联系起来,换句话说,我们记住新知识最好的办法是和已有的知识进行联系。通过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网,从不同角度对同一个知识进行分析,从而加深我们的理解和认识。

    学习临界知识需要还具备两个心态:

    底层心态之一:”绿灯思维“也就是要以开放的心态,改变习惯性防卫的不利影响,使自己走出舒适圈。书上的知识再好,如果你不接受,结果还是等于零。

    底层心态之二:”以慢为快“,这里就用到二八法则——用80%的时间死磕书中20%的重点内容。就象我现在,第二章和第三章的内容是我想重点学习的,那我就把主要精力放在这两章上,这就是”结硬寨,打呆仗“,随便你怎么变,我就是认准我想学的那块,把它掰开了,揉碎了,直到它变成我知识体系的一部分。

    接下来超级干货来啦——提升学习能力的三个底层方法:反思、以教为学和刻意联系。

    第一点:反思。成甲老师在书中举了好几个例子来说明反思的好处,而且总结出提升反思能力的三个方法(1)从小事反思,深入突破。(2)把生活案例化处理。(3)培养写反思日记。

    说到这里,少不得要说说我的感受了,其实从今年一月份我就制定了一个全年的计划,然后拆分为每月计划、每周计划直至每日计划,列出每日最重要的三件事,然后优先完成。也就是彭小六老师说的”每天找出三只青蛙,然后吞掉它“,每日除了目标之外还有回顾。我坚持了大概一个多月,效果还不错。基本上每天的事情都能完成,自己还蛮有成就感的。后来我2月6号在当当网订购了成甲老师的《好好学习》,书回来之后我就马上展开了阅读,这一看发现问题了:我虽然也回顾每天发生的事情,但都是相对比较重要的事,一些我认为的”小事“都直接略过了,而且回顾的事基本也就是寥寥几笔,看了成甲老师的书,我终于明白,我这充其量算是”每日小结“,根本不能称为”反思“。真正的”反思“要从小事做起,是对整件事情的回顾,要有细节,有感受,最重要的是要有思考,从事件结果分析原因,寻找更好的办法,然后提出假设,在另一种方法下,结果会不会发生改变。这个发现真是让我如获至宝,我立马把这个方法应用到我的日记中。到今天我坚持了20多天,虽然和成甲老师比,这个时间真的不值一提,但是就是这短短的20多天,我发现自己竟然也有很大的收获,开始是从比较大的事情反思,慢慢的我发现哪怕就是和同事、和孩子说的一句话都可以反思,而且随着这种反思的深入,我发现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也在慢慢改变,刚开始写的时候我还在想,老师说他每天要拿出两个小时的时间写反思日志,真的需要这么长时间吗?结果按照老师的方法一天天坚持,我发现有时两个小时竟然不够用。而且就象老师说的,如果哪天没有写,就感觉心里不踏实,好像昨天的宝贵经验浪费掉了。现在对于我来说,早上写反思日志的时间真是妙不可言,感觉自己每天都在进步,每天都是一个全新的我。

    还有让我深有体会的是以教为学和刻意练习。当时看到这节的时候,我就想怎么才能做到”以教为学“啊,我现在还只是菜鸟阶段,哪有什么可以传授给别人的啊?后来我想到一个办法:虽然我自身功力还不够,但是我可以讲我学到的知识啊。就象昨天在分答上听的成甲老师的直播”如何掌握高效阅读方法“,以前我只是会听,但现在我是边听边记录,最后整理成一篇文章,并且发送到微博、简书以及我自己的公众号上。虽然我写的是老师讲过的内容,但是整理的过程实际就是我加深学习的过程,而且通过整理让我更加系统的掌握了老师讲述的方法,在实际生活中也能更好的运用。就象笑来老师说的,从开始就要像专业人士一样生活。

    最后说下刻意练习。刻意练习是使我们在用元认知思考问题过程中,有意的应用临界知识,从而提高元认知能力。那如何通过刻意练习来掌握临界知识和提高元认知能力呢?

    成甲老师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三个部分:一、对基本知识划小圈。二、将基本知识组合成更大的能力单元。三、在各能力单元之间构建认知框架。我在读这几页的时候感觉成甲老师说的实在太到位了!我们首先用划小圈的方式对一些基本概念、临界知识、知识阻塞等关键地方进行反复探究和思考,直到把这个问题吃透。吃透之后就能够和其他相关知识组成一个新的知识能力单元,整体使用。就好比说游泳,我们刚开始学习漂浮、呼吸、打水都是一个基本技能,但是把它们组合起来就是游泳这项新技能。我们将核心技能吃透并组合成知识能力单元后,接下来就需要用认知框架将它们联系和整合起来。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思考方式,我们就彻底升级了自己的元认知能力。。

    接下来成甲老师又告诉我们具体执行过程的有用的三个技巧:记录、定期回顾和付费购买。

    提升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记录下来。这种记录和简单的书写不同,它是要记录整个事情的发展过程,记录一个主动思考的过程。除了写反思日志之外,我还在得到APP上订购了李笑来老师的《通往财富的自由之路》,认真阅读老师的每篇文章,写出自己心里的想法。也会认真看有质量的留言,找出差距,一点一点改进。然后还坚持写读书笔记,只要有想法就立刻写出来,如果有时时间不充裕,就先到印象笔记上挖个坑,写个一两句,有时间的时候赶紧充实内容。话说印象笔记真是超级好用,不愧是知识管理的大咖们都推荐的软件,实在是很方便,界面简单,而且随时保存书写内容,我真是太爱它了。再就是定期回顾,它能帮助我们超越反思经验的局限,让我们看到更本质的规律。付费购买是以学习为目的的支付行为,可以让我们在有限的时间里多增进认知深度,避免了无意义的浪费时间。

    回过头看我的问题和答案:

    读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掌握临界知识、知道底层规律还是为了学习方法和技能?

    我的认识:我觉得读书就是为了掌握方法和技能啊,比方学摄影就看摄影书,学烘焙就看烘焙书,难道不是这样吗?

    反思:确实是读书方法有问题,如果学烘焙只会照本宣科,而不从中找规律,那永远脱离不了书本,更不可能举一反三。

    但是这章有个问题还是没弄明白:老师讲到刻意练习如何与临界知识结合应用时说要学会在各知识能力单元之间构建认知框架。这里的“框架”的意思我还是不太理解,这里说的框架是指方向吗?比方说成甲老师进行的是知识管理,就是说在知识管理的框架内应用掌握的临界知识吗?这个问题我还要继续探寻。

    第三章:发现和应用自己的临界知识

    为什么临界知识能”四两拨千斤“?因为复杂背后其实是简单的规律,但是我们在应用时要注意两点:

    1.简单是有限度的

    2.有一些领域系统复杂,难以简化,不适合这个假设

    临界知识的特点:前期不断的训练和掌握基本的心态和学习方法,速度会很慢,但是一旦掌握方法,成长就会越来越快。

    那如何去发现临界知识呢?

    1.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入手,学习这个学科的重要知识,从中发现规律。

    2.找到最重要的知识和原理的原始出处。

    3.尝试用更加基本的原理来解释这个知识,

    4.没有解释的时候,想办法寻找或为自己创造一个假设,并验证。

    下面说说我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的一点启发。因为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去年我开始学习烘焙,这样既卫生,早餐还可以多些花样。开始的时候,我完全是照搬食谱,比方说做面包,人家说多少克面粉我就一克不差,人家说加多少水我就加多少水,说用黄油我绝对不用别的油。后来随着我看的烘焙书的增多,再加上实践的经验,我慢慢的发现,其实我没必要完全按照书中的方法来,只要符合这个比例就可以,做烘焙要点就那么几个,把主要的方面把握好,其余的随便你发挥。比方说水我可以用牛奶代替,我喜欢汤种的柔软那我就可以在面里加上汤种,这样我每次都可以做出成功的面包,还能不断变换花样。

    如何应用临界知识?

    答案就是刻意练习:1.在不同的场景中,反复应用同一临界知识。  2.在不同时间里,重复应用同一临界知识。

    然后成甲老师举了得到APP的例子说明如何从现象层面、技术规律层面、底层规律层面来解释问题。

    第三章最后一节讲了如何用临界知识来构建自己的”能力圈“,重点就是认清自己的”能力圈“,并在”能力圈“中进行投资。

    再回头看下我的问题和答案:

    第三章:怎么寻找身边的临界知识?如果找不到更底层的解释怎么办?

    我的认识:从身边的大事小情入手,多观察、多思考,加上专业书籍的辅助。可是我暂时没想到如果找不到解释要怎么办?

    阅读以后明白我切入的思路是正确的,如果暂时找不到解释,可以先想办法自己创造一个假设,并验证。

    第四章:案例:核心临界知识及其应用

    成甲老师说了几个他认为比较重要的临界知识,如黄金思维圈、复利效应、概率论、进化论、系统思考、二八法则以及安全空间。我们要学会跨学科的学习临界知识,将它们整合起来,让知识爆发惊人的威力。

    开头我提出的问题:

    第四章:这章老师讲的都是一些重要的临界知识,里面有哪些案例是我可以借鉴的?

    阅读复利的例子后,让我想到得到里面笑来老师的一篇文章《长期究竟是多长》:里面列举了三种不同形式的复利表格,复利除了可以应用于投资领域,还可以用来衡量自身的成长,比方我们把投资的项目看做我们的自身技能,第一种方式就是自身技能加上按部就班的坚持执行,假以时日就会实现增长,这里的要点有两个:1.坚持,2.什么样的技能很重要。同样都是坚持,越稀缺越精准的技能会更早实现翻倍。第二种方式:选择+坚持,但是这个坚持和第一种不同的是,每天增加一个点,也就是今天的我总是比昨天进步一点点。这样做的结果就是翻倍的时间更早来到。你开始选择的目标越正确(也就是收益率越高),再加上有策略的坚持,爆发点就会越早来到。第三种和第二种正好相反,虽然也是每天坚持,但却一天不如一天,这样做的结果可能就是你期望的那天永远也不会来到。这是复利原理在我们自身成长中的应用。你选择什么样的努力方式,就注定会有什么结果。

    这篇书评我是边读边写,边写边改,前后用了将近一周的时间。这本书是我这些年来花最长时间阅读的一本书,也是目前收获最大的一本书,但这还远远不够,相信再多读几遍,我还会有更大的收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护心镜:过去我们老说,透过现象看本质,发现规律。老师们讲的更浅显易懂,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推广性,就像星云大师说的“放下,舍得,包容”,王阳明说的“谦虚其心,宏大其量”“不动心”,易经讲的“阴阳”,曾国藩讲的“诚敬”“勤敬”.......都是这些高人总结的类似为人处世的临界智慧一样(临界知识更侧重于解决做事),世上的道理、方法和规律都是大同小异的,需要去发现总结应用。
        江上往来ren: @护心镜 我也是从今年才开始接触知识管理,很有幸开始就加入了小六老师的读书群,进而知道了成甲老师和李笑来老师,从而认识到以前学习知识的误区。现在更注重培养自己的元认知能力,重“道”而非重“术”
        护心镜:得到一帮知识大咖善于推广概念,提炼概念,大咖之间相互捧场,炒概念,使我们更容易接受并受益。很多概念我是在这里才知道的。
      • 小高加油:亲,你的读书方法从哪里学来的?
        江上往来ren: @老高加油 亲,您看下我的上一篇文章,是关于成甲老师读书方法分享的文章,前几天成甲老师在分答讲过😀
      • 小高加油:关注了
        亲,喜欢!
        江上往来ren: @老高加油 谢谢亲
      • 730af1980bce:去豆瓣评书啊😃
        江上往来ren: @麦子爸爸 哦,非常感谢😊

      本文标题:成甲老师《好好学习》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ric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