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看电影《万物理论》,似乎很难将雀斑男孩埃迪·雷德梅恩与大科学家霍金联系在一起。
对于霍金,大众并不陌生。残疾的身体、极高的科学天赋还有一段又一段婚姻,令大家对这位科学家敬佩之余又多了一份好奇心驱使的揣测。
究竟真实的霍金是怎么样的,恐怕只有他自己和身边的人知道。
而《万物理论》总算以一种相对客观的拍摄角度给了大众一份详尽的答疑。
![](https://img.haomeiwen.com/i4041459/d25aaa3f80723d2c.jpg)
整部电影并没有大量着墨于展现霍金如何与病魔进行斗争,也没有营造科研高不可攀的故弄玄虚,显然导演并不想神化这位伟大的科学家。
从最初的活蹦乱跳到后来的丧失行动能力以及丧失语言能力。霍金有过沮丧和绝望,不管是自愿还是被迫,最终他都接受了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既然活着,一切自然仍要继续下去,包括对科学的探寻。
而可以令他的研究不断深入下去的,除了他自身的坚持与努力、老师朋友们的帮助外,他的妻子简给予的支持与爱绝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https://img.haomeiwen.com/i4041459/7cef52b6d86a5cd8.jpg)
他们结婚时,霍金的身体已经大不如从前了,一方面照顾霍金支持他的科学事业,一方面自己的学业也不能中断,还有两个孩子需要照顾。
可以说简具有了所有传统意义上好妻子的特质。
也许有人会质疑,这不是霍金的传记片吗?为何情感的部分占据了大多数的篇幅?
用感情串起一部传记片,并没有偏离主题。
毕竟这不是常规意义上的纪录片,对于没有行动能力的霍金而言,如果忽略掉他与简的情感部分,那么他一生显得多少会有些缺乏真实感的苍白无力。
埃迪·雷德梅恩与菲丽希缇·琼斯的配合也十分的精彩到位,一切都在一个眼神或者一个微笑中完成了最默契的交流。
他展现了身体残疾也掩盖不住的狡黠,她展现凝视就能安抚人心的魅力。
年纪尚轻的二人,用实力派的演技诠释了这样一对相伴走过青春,度过坎坷岁月的科学夫妻之间真实与美好,更为霍金传奇的一生做了真实的展现。
看过后,会令人觉得也许辛苦但并不悲惨,反而温情之余又不乏感动。
![](https://img.haomeiwen.com/i4041459/8b5f6b33c59c2809.jpg)
其实无论是后来出现的乔纳森还是伊莲,都不应当成为被抨击的对象,更不应当成为否定霍金与简之间情感的证据。
曾经共同经历的一切,以及拥有的儿女,都是他们之间爱的证明。
当年少时的激情褪去,当生活被现实磨的疲惫不堪时,爱情不能支撑一切,而不知不觉中互为家人的亲情早已根植于彼此的心中。
不要拿所谓的至高道德标准去抨击人性本身的脆弱。
文化也许存有东西方的差异,爱的表达也许存有东西方的差异,可是人性的脆弱本身不分国籍、地域、种族。
面对残疾的丈夫,多年的支持不代表自我没有对被关爱的渴望和无助的绝望。
面对残疾的自我,身体的残疾不代表内心对于激情的丧失以及自我的封闭。
新的选择恰恰令人感受到神一样的科学家以及他完美的爱人也是最普通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