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千年,自在不过陶渊明

作者: jenifer | 来源:发表于2018-06-13 18:35 被阅读456次

    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世称“靖节先生”。他生于那个动荡不安的东晋末年,却有着不仅不同于当时,也不同于历史上任何名士的一生。

    父亲在世时,元亮家境很好,他还可以做一个无忧无虑的孩子。父亲又性情舒朗,对孩子们是再好不过。只是好景总是不长,幸福的时光短暂。元亮年仅八岁时,父亲去世,十二岁时,庶母也离开了他。从此,这个家庭走向了没落。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元亮二十岁时,家里人口多,开销大,入不敷出。一方面迫于生计,另一方面,元亮也心怀远大志向。他决定出来做官。

    一开始只是做一些低级的小官吏,只为谋生。后来出任任州祭酒,不久便不堪吏职,辞官归家。

    元亮在出任彭泽县令时,流传了那千古佳话,也是他一生不愿投身宦海的写照。

    元亮做彭泽县令的第八十一天,浔阳郡督邮刘云到此地巡查,刘云此人凶狠贪婪,每次巡检必向辖县索要贿赂,否则就栽赃陷害。

    这次来的督邮粗俗傲慢,到了彭泽便差县令叫元亮去见他。元亮素来看不起这些借上司之命,发号施令的人,可也不得不去。

    要动身时,县令拦住他,要他穿上官服,束大带,否则督邮可能会心生不满,对他造成不利。元亮实难再忍。

    “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耶!”于是又辞官。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这样几次辞官,元亮再不愿出仕。作《归去来兮辞》表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元亮归家心切,进门欢欣的真情流露,令人动容。

    有人说,元亮之后再也没有那样天然质朴的情感,也再寻不到,真诚坦率如孩童般的赤子之心。

    可惜元亮生在东晋末年,那是文学陷入玄言诗的空虚,文人整日清谈玄学的时代。元亮与当世的文坛都格格不入,又怎能让自己委曲求全?

    后来,元亮的诗歌仿佛潺潺的清流,浸润了人们心中对自然,对田间清新生活的向往。

    《归园田居》里,他写道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元亮不是假意归田,他真正地把自己融入了天地之间,与农夫一样辛勤劳作,并且还颇有闲情,调侃自己种地,草长得比豆苗旺盛得多。

    作为田园诗派的创始人,他不是那种只有口头功夫,写诗作画,赋闲在家,有大志却不得实现的困顿文人。他是坚强而独立的,自从决定要归隐,他从未后悔过。

    不论日子多么清贫,元亮都坚守自己精神的洁净。甚至晚年疾病缠身,无钱可医,也要清清朗朗,挺立于世,终此一生,初心不改。

    白璧微瑕,唯在《闲情》一赋

    南朝萧统钟爱元亮。是他第一个收集元亮的作品编辑成集,这才有了《陶渊明集》,这个中国第一部文人专集,并且亲自为此集作序。

    不仅如此,他还在自己所编的《文选》中,为元亮作传。其中有:“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可见萧统对元亮的评价之高。

    可在元亮的所有作品中,萧统有一篇极为不喜,认为是白璧微瑕。那就是《闲情赋》

    这篇赋被认为是最不符合元亮文风的一篇作品,写了一个作者朝思暮想的美人,有着美丽的外貌和高洁的品格。其中的十愿十悲,最是缠绵凄婉。

    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

    悲罗襟之宵离,怨秋夜之未央。

    愿在裳而为带,束窈窕之纤身;

    嗟温凉之异气,或脱故而服新。

    陶渊明《闲情赋》

    萧统不喜此赋,无非是觉得靡靡之音,有损元亮世外人的形象罢了。

    但我认为,正是因为有《闲情赋》,才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完整的元亮。

    其实,自古以来,美人并不是真正指有那样一个美好的人,值得我们去追求。很多时候,她是一个意向,用来表明我们心中的高尚的情操,或者讽谏君主,隐喻时事。像屈原的香草美人,就是用来表达心中的政治理想。

    元亮并不是一个生活在南山的画中人,他是有血肉的,有热情的。他也曾经心怀大志,只是因为朝局浑浊,才不愿同流合污。这样一首《闲情赋》何尝不是元亮心中理想政治的最佳表达?

    尽管元亮在此赋的序中谦称自己“文妙不足”,其实文采斐然,让人读之,心神触动。苏轼评价:“好色而不淫,合乎风骚之旨。”这也是我喜欢《闲情赋》的原因。


    再难得一陶渊明

    元亮其人,在他之前,有建安风骨,不及他亲近自然,在他之后,有一群诗人,为他的田园诗所折服,想要效仿,却不及他的质朴。

    田园诗派,效仿元亮的诗人众多,可没有一个是真正从事过农业劳动的。即使是诗佛王维,口说向往田园,却也一生宦海沉浮。

    王维写《田园乐》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五柳先生,就是陶渊明。

    王维以此来寄托自己的淡泊情意,虽然看上去是寄情山水,却是从未体会过农家辛苦。只是弹琴赋诗,吃斋念佛,享受清闲罢了。这样的归隐,又如何能与元亮相提并论呢。

    元亮一生:

    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扣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迎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

    这样怀抱初心,了却一生的人,莫说当时,就是现在又有几人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回首千年,自在不过陶渊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sks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