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1000字文章精选读本好书
喜欢吃鸡真的不是我的错啊!

喜欢吃鸡真的不是我的错啊!

作者: 门罗的小行星 | 来源:发表于2018-07-30 22:26 被阅读123次
聊聊我们为什么上瘾,以及习惯。

1 “但凡要坚持的,都不可持续”

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获取成本极低,各种干货、方法论令人眼花缭乱,但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像囤积坚果的松鼠,收藏着“可能以后有用”的内容,又或者你不仅看完了,还定了行动计划,告诉自己要坚持,要自律,但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又不了了之。

一次次尝试无果之后,热情受了伤,于是开始自我调侃:去他的自律、坚持,我还是继续当我的咸鱼好了。

当人们无法让好习惯持久时,往往认为原因在于自己,是自己意志力不够,但其实有问题的并不是他们本身,而是他们采用的方法。

的确,勤奋、努力、坚持、自律,这些都是值得欣赏和尊重的品质,但在习惯的养成方面,并不是最好的方式。

关于习惯,也许我们一直都错了。

2 上瘾模型

为了看清问题的本质,在做任何事情之前,最好先了解这件事。

同样,为了养成好习惯,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习惯本身。也就是——习惯的本质是什么?它是如何养成的?甚至是“我们为什么会对某些事情上瘾?”

上瘾模型

在《上瘾》(Hooked : How to Build Habit-Forming Products)这本书中,两位作者提出了一个上瘾模型,简洁地阐释了“如何打造一个让用户上瘾的产品”。

而这,也是习惯养成的机制。毕竟坏习惯的极端便是上瘾。

这个上瘾模型,由 [触发、行动、多变的酬赏、投入] 4个要素构成,形成一个完整的行为闭环。

当时看这本书的时候,为了能够切身体会上瘾的感觉,我专门下载了《绝地求生,刺激战场》和《王者荣耀》来体验。因为很显然,游戏的设计完美地契合了上瘾模型的四要素。

所以下面就通过游戏的例子,具体地解释我们的行为习惯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

3 游戏为什么使人上瘾?

(1)触发(Trigger):提醒你采取行动。

外部触发,就是环境的外部驱动。

比如熟人的推荐、周围的朋友都在玩、随处可见的广告宣传、社交媒体上"大吉大利 今晚吃鸡"的动态等等,都形成了一种心理暗示。即使现在不玩,也很可能在你的心里埋下了种子,等待日后的萌发。

内部触发,指的是人的情绪和感受。其中大部分是负面情绪,比如无聊、焦虑、来自工作/学习的压力...

也有好奇心、竞争意识、优越感这类非负面情绪。

习惯不会凭空养成,一切的触发因素都在传达信息,提醒你采取行动。

(2)行为(action):简单的第一步行动。

一个让人上瘾的产品,必须让尽可能多的用户,尽可能快的采取行动。如何做到呢?答案是简单易上手。

越是简单好玩,行为便越容易发生和持续,这个东西就让人上瘾。

为什么极少有人会对学习上瘾?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学习往往不简单,又相对无趣,所以人们拖延,不愿行动,更难以持续。

而游戏呢?一开始会带你完成简单的任务,为你匹配简单的对手,既让你轻松上手,又满足了人追求优越感的心理需求。

(3)多变的酬赏(variable rewards):稀缺、不确定的奖励,构成了强有力的反馈。

不确定的失去令人恐惧,不确定的得到令人着迷。

这是游戏之所以让人上瘾的核心。

在游戏里,你不知道下一秒会看见什么、得到什么,刺激的音效、排名、装备、经验值、对角色的操控感等,都是有效的奖赏,使我们的行为能够持续下去。

这些奖赏来得很及时,让人觉得“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而与之相比我们想要养成的好习惯却常常豪无反馈:今天读的书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用上,复习的知识点不一定会考,跑几次步也看不出身体在变好…

(4)投入(Investment):主要包括时间投入、金钱投入、感情投入。

购买的英雄皮肤、装备、过去辛辛苦苦打出来的战绩等等。

由于「沉没成本」对人类心理的影响,往往投入越多越不舍得放弃。

心理学中有一个常见的理论为认知不协调理论(cognitive dissonance),它表明:当人们为一件事情付出越多,他们就越认为这件事有价值,并越有压力为这件事继续付出,甚至是扭曲或忘却原有的信念来维护事情的合理性,以减少认知不协调感。

认知不协调对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十分广泛的影响,我们大多经历过类似的心境:如果你特别想要得到某个事物,你就会倾向于对它形成积极的态度。假设你喜欢某个明星,可能就会找不同的理由为他/她歌功颂德。

众所周知的是,态度会影响行为,而认知不协调理论的研究表明,行为的改变也会引起态度的改变。

人们会尽一切可能减少认知不协调感,所以投入越多的事物,越难放弃。

以上四个因素环环相扣,完美地回答了 “ 一个事物,如何才能让人沉迷上瘾?”

4 简单养成好习惯

了解了上瘾模型有什么用呢?

上瘾只是习惯的极端,两者遵循同样的机制。

通过理解坏习惯是如何养成的,更好地认识自己生活中的想法和行为,我们就可以有意地限制模型中的因素,减少坏习惯的发生。

当然,更好的方式是基于游戏化原理,设计一个好习惯的养成机制,再用新习惯取代旧习惯。

假设你想养成每日阅读英语外刊,却一直苦于每次计划的无疾而终,就可以试试利用上瘾原理设计一个习惯养成机制。

(1)首先是找到触发,促使我们做出行动,告诉我们接下来该做什么,很多时候我们的计划之所以没有持续下来,就是因为我们缺少提醒,某一天忘记了该做什么。

内部触发像「我要改变自己」往往很不稳定,所以一开始可以借助外部触发,一种常见的外部触发就是便利贴、提醒条,比如,你可以在书桌上贴便签,写上「一坐下来,就打开书看10分钟」、「一吃完早餐,就打开app听英语听力」等。

虽然有了提醒,但拖延症犯了怎么办呢?这里可以用一个小窍门,「5秒法则」:当你要开始做某事,发现要犯拖延症的时候,就在内心中倒数5个数:5、4、3、2、1!行动!(起床时有奇效~)

虽然听起来有点可笑,却简单有效,它的发明人梅尔﹒罗宾斯 (Mel Robbins)还专门写了一本书《The 5 Second Rule》来系统阐释这个方法。

而这个方法之所以有效也是有科学依据的:通过制造一个“启动仪式”(starting ritual),刺激你大脑的前额皮质,即大脑里负责行动和注意力的部分,进而屏蔽掉了你的感受,从需求直接传递到行动。

(2)行为:因为「好习惯」一般很难做到有趣,所以在初始阶段要尽可能降低难度和要求,比如每天阅读10分钟、写50字的日记/感想、学3个新单词/睡前冥想一分钟…

我自己便有一个每天晚上洗完澡后记录50字的习惯(日记、随想、感受......什么都行),有趣的是,人类大都有一种类似惯性的「维持当前状态」的倾向,一旦你开始做,一般都不会马上停下,所以最后常常是一写就几百字。而如果没有这个写50字的目标,很多时候我一个字也不会写。

也正是因为目标足够小,小到不会因为特殊情况而放弃,既不需要什么动力和意志力,也不会因为不能完成而产生内疚感,相反,你会很享受超额完成目标的成就感,这将激励你继续做下去,直到形成习惯。

毕竟,“我的目标只是看5分钟的书,这怎么可能失败?”

(3)多变的酬赏:习惯的养成需要不断的练习和重复,这是很无聊的事,所以奖赏很重要。听一首喜欢的歌、玩一局喜欢的游戏、吃喜欢的零食、慵懒地躺着、任何你喜欢的事物,完成目标后及时适量地奖励自己。将行为和奖赏关联起来,有利于行为持续下去。

(4)投入:就像游戏有等级、经验、成就这些可量化的投入,习惯的养成也要有记录「时间投入」的历程,比如打卡记录,追踪每日的完成情况。

用纸质的打卡表会很有成就感,但APP也有很多不可忽视的优点。比如随时随地查看和编辑、数据统计和同步、定时提醒功能。

我比较了8款习惯养成追踪类APP,从[ 是否支持账号同步数据、稳定性和简洁度 ]3个方面,选出了2款个人认为很棒的app:

「习惯就好-打怪养习」( 安卓 )

「滴答习惯」( ios )

当然,增加投入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情感投入」,比如在朋友圈公开承诺、和朋友打赌等。

5 总结

如何系统养成一个习惯?

现实世界的诱惑无处不在,好逸恶劳是人类的天性。简单有趣的事物使人着迷,但自我提升往往要求我们做困难而有意义的事。

游戏的设计者是聪明而努力的,为我们的习惯塑造”煞费苦心“。

但游戏并不是什么洪水猛兽,相反,它提供了令人愉悦的奖励、刺激的挑战和宏大的胜利。适度游戏可以提升脑力,重要的不是玩不玩游戏,而是你为什么而玩,是逃避现实的无节制娱乐,还是带着某种积极的目的。

行为的背后,是“及时行乐”和「延迟满足」的博弈。

关于如何养成好习惯,现行的理论和方法非常多,但其底层原理都是类似的。

所有的行为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能给人带来收益,让人避开痛苦或者获得快乐,即使它可能带来很多负面的结果,但人往往都是“短视”的。

要想改变习惯,我们必须仔细探究行为背后的原因。而最终塑造我们的,不是想法,而是行动。改变我们的,不是道理,又恰恰是习惯。

保持清醒的头脑,只要开始行动,你便有机会完成更多。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小练习~

选一件你想养成习惯的事,先不要考虑复杂的计划,定一个小目标,每天轻松(超额)完成它,记录历程,然后奖赏自己吧。

相关文章

  • 喜欢吃鸡真的不是我的错啊!

    1 “但凡要坚持的,都不可持续” 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获取成本极低,各种干货、方法论令人眼花缭乱,但很多时候,我...

  • 2019-03-19

    香辣鸡丝 有的人喜欢吃鸡大腿,我也喜欢吃鸡大腿,我认为这是鸡身上最好的肉,有的人喜欢吃鸡脖子 ,鸡...

  • 2019.11.2 晴朗 周六杨老师关于“是啊”的论

    证明“啊”变的“鸡呀”为对和“是呀”为错的理由。 “鸡呀”由“鸡啊jī ɑ”的连读而来。其中“鸡jī”为双拼音,i...

  • 发表点感慨

    和鸡待久了,哪怕是鹤也会担忧怀疑自己是不是不如鸡,不合群不是错,愚蠢才是错。

  • 孩子的“错”真的不是错!

    今天晚饭后,向往常一样,我拿起手机看看微信,便看到“教学勇气更新”群里正在展开热议。“爬楼”了解到,原...

  • 说谎不是代表我的错啊

    其实吧,我从小到大,真的没有说过谎,我说的是真的哦。大人们常说“一个谎言需要用一千个谎言来弥补”。我才不做这个吃力...

  • 烤箱拯救世界 | 番茄大蒜香草烤鸡腿:答应我一定要来做一下好嘛!

    其实我不喜欢吃鸡,做不好的话很容易腥、柴、还油腻腻的(鸡:你做不好我们有什么错嘛!)。但是昨天夜里在下厨房@鸡蛋花...

  • 和鸡宝宝对话

    宝宝总是说自己是鸡宝宝,叫我鸡妈妈。 再问他,你是母鸡还是公鸡啊? 我就是小鸡啊,不是母鸡也不是公鸡。 那你是男鸡...

  • 自家养的鸡才是真的鸡啊!

    亲戚弄了两只鸡,从大老远内蒙寄过来,别提有多开心了,在大城市已经很少能够看到活鸡,给你现杀现宰,基本进城都是死的,...

  • 我真的不是拖延啊

    自从上了大学,无数作业都拥有了超长的期限,一个星期,甚至一个月。 自此,别人就说我得了这个病,叫拖延症末期。因为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喜欢吃鸡真的不是我的错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spq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