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开始明帝治虖沱,石臼河,想通漕运。太原吏民苦役,连年无成,死者不可胜算。--封建社会交通不发达,转运粮食有时关乎国家存亡,粮运之道其重要性不言而知。但开河渠耗人力物力,古代农民起义也总是集中在这些人里面,隋运河是最熟知一个例子。死很多人,是因为干活累吃不饱,还要受官吏鞭笞。起义,是因为分配不平,活的艰难,一群受苦受气的人集中一起。可借鉴的是大工程里面养的蛀虫越多,要防腐蚀,这个在国家政府里面应该最先透明化。民苦于生的时候国家肯定要有问题,所以住房,看病问题肯定得加快速度解决。嗯,还有就是三峡工程利弊不谈,但其间的账有清算过?
2 章帝多次欲封舅氏,太后不肯,言辞恳切非为谦让之名。所以更显章帝不肖。但也有其自己想法,他非马太后所生,但马太后抚育而大,所封舅氏也是马太后兄弟,所以为了行孝的想法为多。现常说野狐禅,这便是野狐孝,没远见不说,这种也一定是是其所是不怎么听谏的人。
3 当时成都民物丰盛,房屋挨的近,所以为了防火灾,晚上不能生火。于是便转为偷偷摸摸生火,起火的次数更多了。廉范为蜀郡太守,便解除禁火令,严使储水,民歌之。--民可使由之,一定要与民方便。若是大势,堵不如疏。还有宵禁,还有以前指定地点通市,如今还有的言论自由,出境,总有一天会只存在过去。
4 尚书张林上言:“县官经用不足,宜自煮盐。”--存在政府本是为民利益的,可最怕碰到这种时候,政府经用不足,如今好在没有战争,若有战争,古时是加税,现在也只有加税吧?问题是政策由上往下,下民只有接受。官府煮盐,民营基本断绝,百姓便只能私盐,所以又是一个不少百姓受此法网的政策。所以政府垄断行业绝不能生活便利之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