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不教的教育》读书打卡第30天,第二编让爱流动——成长与升华,第

《不教的教育》读书打卡第30天,第二编让爱流动——成长与升华,第

作者: 林子的阅读时光 | 来源:发表于2023-06-04 22:53 被阅读0次

    【金句摘录】

    1.充满兴趣的活动,让孩子得到精神满足

    孩子的天性都是好奇的,他会不停的探索自身和周围的世界。一个得到爱和安全感的孩子,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探索活动上。

    一个刚出生的孩子是没法把自己和世界分开的,他甚至不知道手和脚是自己的一部分,而摇铃不是,于是他经常常会把手、脚、各种东西放在嘴里啃一啃,感觉一下。慢慢的他知道手和脚是自己的,因为咬起来会疼,而很多其他东西不是。

    然后,他开始探索自己和周围的东西是什么关系呢,自己的手和脚对周围的一切能起什么作用呢?于是他通过扔东西等等各种活动来了解和求证。有育儿经验的人都知道孩子有一个阶段非常喜欢扔东西,你给他捡起来他又扔了,很多家长都认为孩子在调皮捣蛋,其实这是孩子在进行探索活动。通过探索活动感受到的东西,会慢慢沉淀下来,在孩子心里形成,他对自己和对世界的认识并形成自己内在的架构。

    这些感受和认识必须通过孩子自身实践得来,没法通过教和学来得到。

    孩子每一个时间段都有一些探索的兴趣点,经过这些探索,他逐渐增长了自己的能力,丰富了对自己和世界的认识。

    兴趣点出现的时期,也有人把它叫做“敏感期”,在敏感期内给孩子加以引导和支持,孩子会进展非常神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不再敏感期的时候,硬要让孩子学习什么,不仅浪费大人和孩子的精力,更重要的是耽误了孩子有效学习的宝贵时间。

    所以,家长要观察孩子自己的兴趣点,加以引导,而不是以大人认为的重要性而加以灌输。可以给孩子提供环境或建议,然后让孩子自主选择,他选择的一定是他现在最需要的。

    孩子在做充满兴趣的工作时,一定是专心致志的,几十遍上百遍的重复,乐此不疲。通过做这些事情,孩子得到了极大的精神满足。

    2.情感+精神满足,收获完美性格

    安全依恋为孩子提供了安全感和情感依托,而对自己和世界的探索给孩子带来了极大的精神满足,如果这两者都能够得到孩子,就会在内力驱使下收获完美的性格。

    什么样是完美性格的人?他们依靠自己,也信赖他人;他们可以孤独,也可以享受群居;他们享受工作,也享受生活,对他们来说,这一切并没有截然的区别;他们具有各种美德,却并不需要靠抵制各种诱惑来实现……这不就是佛家所说的圆润完美的状态吗?有了这样的状态,既可以收获幸福,也可以收获成功。

    重要的是,这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发生的,无需咬紧牙关,无需抵制诱惑,无需抗拒威胁,因为在那些具有完美性格的人眼里,那些并不构成诱惑或者威胁。

    为什么情感满足加精神满足可以生活完美性格,因为孩子的内心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正的力量足够强大,邪的力量就无法立足。

    那些每天做着各种有兴趣的事情,两眼神采奕奕的孩子,哪里还有时间捣乱和哭闹呢?而那些得不到爱的孩子和无所事事的孩子才会滋生出各种毛病来。反过来说,一个喜欢哭闹和发脾气的孩子,一定是情感或者精神没有得到满足的孩子。

    3.放手让孩子选择

    只有孩子最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孩子感兴趣的事一定有他的原因。

    很多家长因为怕危险,或者怕自己麻烦,粗暴地将孩子的行动打断,孩子的探索精神就会逐渐消失。很多人到了成年后,就彻底失去了童真的眼睛。

    所以。如果有可能,只要不是很危险,不是很妨碍他人,孩子想玩什么就放手让他选择。

    你可能觉得想玩什么就玩什么,这是不是太溺爱孩子了?其实最大的溺爱,不是放手让孩子去玩,而是什么都不让孩子玩!

    没有摔过跤的孩子永远不可能学会走路,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磕磕碰碰都在所难免,做父母不能因噎废食,过度保护。

    4.给孩子丰富的刺激和环境

    把主动权交给孩子,放手让孩子去选择,而家长可以提供的是环境和支持。因为一个良好的环境可以让孩子的选择有的放矢,甚至可以激发孩子的兴趣。一个整天只能面对空空四壁的孩子,根本没有选择的可能和空间。贫瘠的环境只能收获孩子贫瘠的心灵。

    一个适合孩子的环境,真的可以激发孩子的兴趣,让孩子玩得心满意足。

    蒙台梭利认为孩子先有内心生活的创造,然后才能将其表达出来。“为了有所创造,他们必须自然地从外界吸收构筑材料,我们必须给孩子提供内心生活所必需的东西,然后让它们自由地进行创造,只有这样我们才会看见到一个两眼闪闪发光,边走边思考,机灵又智慧的儿童。”“孩子的想象力一旦接触不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就会失去自觉性,在物质世界漫无目的的寻找。由于缺乏对现实的体验,孩子里真实的世界越来越远,生活也变得不太正常,只能陷入无意的空想中。”

    蒙台梭利并不主张给孩子买很多的玩具,他建议给孩子布置一个适合他的生活环境。

    蒙台梭利还在实践中摸索出一整套教具,这些教具帮助孩子理解重量体积等抽象的概念,正如其理论所言,蒙台梭利希望这些教具成为孩子表达内心创作的工具,成为其专心致志工作的“引爆器”。

    5.家长的作用:陪伴者、支持者和陪伴

    当孩子正在专心致志的活动时,家长最好不要打扰他,因为专注力是一种很重要的品质,对孩子的成功有着重要的意义,你看那些著名的人物,哪一个做起事来,没有浑然忘我的精神?佛家修行的“禅定”,也是指一种稳定的注意力,即把注意力定在某一个参照物上,以此作为对心行的训练,当你的把注意力完全定于一点,那个能量是非常巨大的,这样更有利于完成一项工作。

    当孩子在专心致志的活动时,也在形成自己内在的架构。

    对于孩子来说很重要的是他内心必须得到清楚的深刻的体验,只有得到这样的体验,并且能够区分他们孩子,才能形成自己的智力。

    所以当孩子专心致志的活动时,家长最好默默的陪伴他,不要打扰他,他可能都不需要你的陪伴,他只需要过一段时间看到你在他就安心了,然后继续进行他的“工作”。

    当成人粗暴地打断孩子的思路或企图分散他的注意力时,就可能给孩子那些艰苦的内部工作形成障碍,就好像海水冲上了沙滩并卷走了用泥沙砌成的城堡,孩子不得不重新开始工作。

    有时候孩子也会抬起头来:“妈妈这个套娃怎么装不进去?”你告诉他“大”与“小”的概念,于是他明白了,并且把刚才的感性体验和概念对应起来。这时候,家长是一个“支持者”的角色,在孩子需要的时候提供家长的帮助。

    有时候孩子需要一个很好的版本,一个有兴趣的、兴致勃勃的玩伴,你可能是妈妈,也可能是宝宝;可能是灰太狼,也可能是喜羊羊,总之你是他的小伙伴,听从他的指挥,和他热火朝天的玩在一起,当然也会提供一些“合理化建议”,在孩子在亲子活动中,既得到情感满足,又得到精神满足。

    【收获感悟】

    之前常常困惑,如何让内在力量发挥作用,今天的学习告诉我们,依据兴趣活动就好。

    所以,有些时候顺应孩子的成长可能才是最好的教育。

    家长往往自以为是,粗暴地以自身的经历强行“改造”孩子,却完全忘记了,我们生活的时代和孩子的生活的时代,是不一样的。

    我们要有所坚守,但是也一定要有清晰的认识。

    在这个感觉困惑的时候,就是我们需要学习的时候。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教的教育》读书打卡第30天,第二编让爱流动——成长与升华,第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tki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