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跟大家分享了未来脑计划的第一关——智力脑,今天跟大家分享未来脑计划的第二关——情绪脑。
首先认识一下,情绪脑有哪些核心功能呢?情绪脑的核心功能大概体现在六个方面:情绪理解力,社交能力,自控力,独立性,心理理论以及成长型心智。今天,重点先来讨论下关于情绪理解力。以下的几个场景估计是每个家长都再熟悉不过的。
1、如何搞定一个发脾气的娃?
孩子发脾气,是每个家长都会遇到的,也是困扰很多家长的一个难题。孩子发脾气,并不是他不懂事。小孩子的大脑发育是不均衡的,他的情绪脑要比理智脑发育快的多。孩子的每一次发脾气,都是我们教育的好机会,这个时候,我们更应该耐心下来,刺激孩子情绪脑和理智脑之间的联结,让孩子学会识别自己的情绪,发展他们的理性。那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01、引导孩子描述情绪
比如说当孩子发脾气时,你这样跟他说:“你现在的感受是什么?”“你是生气了么?”“你为什么会生气呢?” 用语言来描述情绪有利于安抚哭闹的孩子安静下来。
02、引导他分析情绪
结果具体情况来引导孩子。比如说:“宝贝为什么会这么生气呢?是不是不觉得妈妈错怪你了?”然后对事情的前因后果进行分析,对孩子的情绪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03、引导他反思情绪
比如说:“宝贝,生气也不会帮你解决问题,对么?而且,你这样对妈妈发火,妈妈也会很难受。你能感受到妈妈的不开心么?”引导孩子反思的过程,他已经在学习体会别人的感受了。
2、孩子爱打人,怎么办?
每个孩子的性情不同,每次发生肢体冲突的原因、场景也不同,所以说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但暴力绝对不是解决问题的恰当方法,如果孩子打人,我们该怎么处理呢?
01、要立刻坚决的制止。态度要坚定,行为要温和。可以抓住孩子的手带他离开“打人现场”,稍微远一点,让情绪降温。
02、跟孩子一起回顾下整个事件,帮助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说孩子之间因为抢文具打架,你可以这样回顾:首先认同孩子的感觉,“你是很生气对吗,你想玩那个玩具,但是他不给你。”接着,你可以跟孩子一起想办法:“那我们想想看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呢,你可以去跟他商量一下,用其它玩具跟他交换。要不然,你们定个时间轮流玩,或者你还有更好的办法么?”这时候,孩子一般会冷静下来。这个时候,别忘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提醒他跟对方道歉。道歉很重要,他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也是建立良好社交的基础。
育儿的功夫关键在平时,在于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育儿先育己,家长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提供非暴力的成长环境。
3、孩子在公共场合中“熊”起来,你该怎么办?
这大概是最让家长头疼的问题之一。在公共场合中,面对“熊孩子”,很多家长会觉得面子上特别难堪,而人在愤怒的状态下又会常常不冷静,所以很容易发展成一个恶性循环。那我们做家长的,怎样处理才最有效呢?
01、设定期望,提醒行为
你可以在去公共场合之前给孩子打好“预防针”,给他设定明确的期望,不断提醒他“规则是什么”,还要用温和的提醒强化他的行为,告诉他“该怎么做”。比如说去餐厅吃饭之前,告诉孩子:“我们一会要去餐厅跟朋友一起吃饭,要在餐椅上乖乖做好,不能乱跑或者说话太大声,因为我们去的是公共场合,那样会不礼貌,影响到周围的人。”
02、在公共场合中不要修正孩子的行为,直接离开
如果你发现孩子的公共场合行为不好,场面已经很尴尬了,你应该要做的就是尽快带他离开。这既给了孩子一个教训,“你如果胡闹,就不能再继续吃饭或是在这里玩了”;也能让你即将爆发的情绪平静下来,冷静下的教育孩子更有效果;同时,离开也是对公共场合中其他人的尊重。
03、早培养,从点滴做起
对于孩子的社会规则意识,要尽早培养,从点滴做起。孩子学习规则的早期,你要给他一个清晰的规则界限,言行要保持一致性。比如说你要想孩子懂礼貌,那你平时也要多说“请”“谢谢”。身教大于言传,这是不变的真理。
孩子不会永远保持可爱,也不会一直是“熊孩子”。我们应该做的,就是要控制好自己,给孩子们做出榜样。在孩子被情绪控制的时候,当好他们的“前额叶”,理性思考,帮助他们建立情绪脑与理智脑之间的联结,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非暴力的成长氛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