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节气刚过,炎热才逐渐登场。
民以饮食为天,养生要照顾脾胃,养胃关键要点之一就是切记要远离冰冷之物。此点古今皆有记载。
比如,据《新唐书·柳公度传》记载:
“公度善摄生,年八十余,有强力,尝云:‘吾初无术,但未尝以气海暖冷物、熟生物,不以元气佐喜怒耳。’”
气海:人体腹部的膻中为上气海,丹田为下气海。元气:生命力。佐:辅佐。指善于养生的人,绝不让生冷食物伤害肠胃,绝不因大喜大怒损伤元气。
又如,明·张介宾《景岳全书·饮食·论脾胃》:
“柳公度者善于摄生,或问其致寿之术,则曰:‘我无他也,但未尝以气海暖冷物、熟生物,不以元气佐喜怒耳。’此得善养脾胃之道,所以便能致寿。故凡欲察病者,必须先察胃气;凡欲治病者,必须当看胃气。”
而在当代,有一位肾病专家,85岁的邹燕勤女士,看起来却像58岁,家族三代人、80多年研究中医肾病的,一家三代人都是慢衰老+身体好。邹燕勤介绍,家族饮食原则也没有什么特别,也没有什么忌口。但据《金陵晚报》报道,她父亲邹云翔去世前,曾留下一句话:不论研究学问到多深、现代科技如何发展,有一条铁规不能破——不准家人和孩子们吃冷饮!
其实在中医里流传着一首打油诗:冷言冷语听不得,冷饭冷菜吃不得。喝温水,吃热菜,不拉肚子不受害。一年四季喝热汤,郎中乘早去改行。
上面这段俗语虽然有些夸张,但却能够把最简单的意思表达清楚。
邹云翔教授曾经和家人说过:“胃喜温不喜凉”,“肾也是喜暖不喜寒”,冰冷食物对胃伤害大。人体的气血、五谷营养,都要靠脾胃来吸收运化;靠肾脏排除人体代谢毒素,所以保护好脾胃和肾脏非常重要。
不仅是中医,西医也同样如此。比如生病了,你去看西医大夫,医生不论给你开什么药,都会说句,多喝温开水,多运动,多休息。没有哪个医生会让你喝冷水的吧?
这是因为胃的表皮有一层粘膜,能分泌粘液保护胃自身不被消化液消化掉。冷饮的温度一般要比胃内温度低20~30℃,长期过量的冷食物进入胃,会使胃黏膜下血管收缩,粘膜层变薄,使保护胃的“天然屏障”——粘液层受到破坏,导致胃的防卫能力下降,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袭力增加,出现粘膜水肿和糜烂,最终形成慢性胃炎。
——以上内容摘录、整理于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