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如何有效阅读
共读第十一章:赞同和反对作者@暖暖

共读第十一章:赞同和反对作者@暖暖

作者: 暖暖的高效慢生活 | 来源:发表于2016-03-27 01:11 被阅读77次

###四个收获:

1、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在前面的共读活动中,应该是第三次提到这个问题。

今天遇到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饭店的大师傅说:要想面条劲道好吃,要用120度的水来煮。

120度?怎么可能?水的沸点100度啊,后面还有吗?老师没教啊,怎么会有。

其实,做任何事情都一样,“我以为”、“不就是”都是要不得的,都是逻辑思维单薄的表现。

2、当我们说某人读书“读得很好”时,我们心中 应该要有这些标准来作衡量的依据。太多时候,我们是用这样的句子来形容一个人阅读的量,而非阅读的质。一个读得很广泛,却读不精的人,与其值得赞美,不如值得同情。(不要浮在表面去阅读一本书——问:我读书的目的是什么?这样有意义吗?)

作者的这句话解决了我的纠结。缘起:身边有两个大神,一个每天一书,心体会写下来,已经坚持了300多天;一个啃经典书,直接使用抄书的方式,一本大部头,一抄就是半年,目前投资18大佬的书已经全部搞定,形成了自己的投资体系架构。

第二个,自然是我所追求的,慢的有思考,有广度、深度、密度就是快,就能更好的提升理解,就能更好的成长。

关键是第一个,每日一书,之前总在纠结,忽而怎么可能?忽而应该是功力很高、融会贯通的结果吧。现在看来,这并不是一件值得赞美的事,但是也是一件与我无关的事,对于我来说,搞清楚每本书的阅读目的是什么?这样有意义吗?就足够了。

3、“我读懂了作者在说什么”VS“我同意作者的观点”,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读懂,是同意用这样的说法来表达一种想法。规则一到八,读懂作者背后的逻辑和文字,知道作者用这样的说法想表达的想法

同意,两层含义,第一,同意你使用这样的遣词造句,表达逻辑的表达方法(“文字的应用上没有意见”);第二,同意你的观点。

4、结构化要求:结构先行、上下对应、分类清晰、排序逻辑

用四个问题提问:

事情的结论是什么?

观点有相应的支撑吗?

分类清楚吗?

案例之间的关系是逻辑的吗?

###三个感受:

1、本章是范多伦写的。

前章说过,感觉永澄老师像是在和这本书谈恋爱,揣测着作者的心思,不同作者的手法及表达的细微差异。开始,我还蛮认同的,总-分-总,是范多伦写的,思维有点拧巴的是艾德勒写的。

渐渐的,感觉这本书由于前后分了两个版本,所以内容的融合只是简单的做了拼插,完善,并没有对内部的逻辑进行梳理,比如,分析阅读第一阶段,既然是对检视阅读的要求,又说是分析阅读的第一阶段?为什么不把主动阅读的四个问题+检视阅读+分析阅读第一阶段整合在一起呢?想来,作者应该是第一版的时候分析阅读的第一阶段作为一个四个层次的雏形来写的,第二版细分了四个层次,而这个行文结构是本书在编排和内容上最基本也是最决定性的改变,所以,作者说第二篇与第一版很接近。其实,这就说明有三个角色,第一,写第一版的艾德勒,第二, 写第二版的艾德勒,第三,写第二版的范多伦,对应四种情况:本章艾德勒第一版写得;本章艾德勒第二版写得;范多伦写得;本章艾德勒和范多伦写得。

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初看好无聊,细看,包含着很多功夫上身。比如:写作的手法、风格;比如对作者发展的来看待;比如,对作者的认识,这些都是一个做专题研究的人应该下到的功夫。

2、读书、做企业管理和个人管理其实都是一个道理,那就是真的懂了吗?哪些懂了?懂到什么程度?哪些没懂,缺口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思路环环相扣。所以,再次减负书单,这正把一个问题打透,在不断的实战中复盘、调整,再实践才是真的会了,才是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

3、不同的书,目的不同,速读不同,要求不同,了解这个简单,难点在于,你想要的是什么?如果贪多嚼不烂,聚焦才更有力量。

###两个改变:

1、聚焦、聚焦,把想要掌握的部分,不断地可以训练,直到成为自己思维的一部分。

2、读书,是个人的事,看想要的什么?

###一个决定:

在读每本书之前,务必想清楚阅读每一本书的目的,明确要花费多大的心力去掌握一本书。


共读内容:

一、看标题,做判断

判断:本章应该分为两个部分吧,怎么赞同,怎么反对

二、检视阅读:

结构初判:总-分-总,范多伦回来啦

               理想化辩论的三个条件

               落地的四种方法

               总结三阶段

收获:关键词;可落地的四种评价方法;综合概括

三、细节说了什么?

1、懂——满足前八个规则;不懂——找出问题点

2、坏的书——批判式阅读,一定是在分析阅读之后,如果仅仅做检视阅读,或者随便读读,是没有办法批判的阅读的。读坏书,没有义务做评价。

3、完成阅读的标准

在和作者达成一致的前提下,还要有批判性的思维。

重要关键词:同意。

千万不要因为理解了,就可以跳过去。P136-P137

“我读懂了作者在说什么”VS“我同意作者的观点”,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读懂,是同意用这样的说法来表达一种想法。规则一到八,读懂作者背后的逻辑和文字,知道作者用这样的说法想表达的想法

同意,两层含义,第一,同意你使用这样的遣词造句,表达逻辑的表达方法(“文字的应用上没有意见”);第二,同意你的观点。

4、偏见与公正

(1)偏见是什么?——偏见就是你的预先评断

偏见的几种表现:a、未读书,先看豆瓣。评论者水平各不相同。跟着谁,就超不过谁。

带着偏见阅读:如果你的阅读目的是提升理解力,一定要完全放下自己。空杯心态。对几个字偏差的理解,就会天壤之别。

你以为的你以为就是你以为的吗?

《思考,快与慢》中信由于个别字翻译的不准确,那对整体的理解就会有天壤之别。

(2)说明自己的假设和前提。——也即,赞同和反对作者的前提:

a、读者能与作者进行对话,并能回应他所说的话。读者要说出:“我了解了,但是我不同意”之后。

b、读者能证明作者知识不足,知识有误,不合逻辑

c、可以进一步证明自己的论点

(3)关于教练:

a、瑜伽教练指导:“小腿发力"——教练的精准性

b、健身教练做什么动作,做到什么水平——教练的权威性

c、永澄老师针对学员一阵见血的提问

(4)四个反对的方面:

在读者说出:“我了解,但我不同意。”之后,读者可以用以下概念向作者说明:

a、你的知识不足——定义、要求、举例:2003年版本GTD  VS2015年版本,2003年的版本缺乏工具,不能落地。

b、你的知识有错误——定义:理念不正确;观点和事实相反。(除了相反还有其他的夹角吗?)

c、你不合逻辑——你的推论无法令人信服,推论荒谬【关于批判性思维的阅读和交流--20多种不合逻辑的情形】

d、你的分析不够完整

P141倒1、2在讲什么?

前提:要求1:知识没有错误

         要求2:知识完整充分

结论:要求3:有说服人的力量

前提,经过推论,得出结论。

5、判断作者论述的完整性

6、本篇的总结:

批评观点的特别标准:

证明作者的知识不足

证明作者的知识错误

证明作者不合逻辑

证明作者的分析与理由是不完整的

P145分析阅读的四个阶段vs主动阅读的 四个 问题

分析阶段一--主动阅读第一个问题

分析阶段二--第二个问题

分析阶段三--第三、四个问题

真实==启发人心

“这究竟有没有意义?”

作者建议:

1、并不是所有的书都要做分析阅读。拥有分析阅读能力的人,对书中内容的理解要深刻的多。

2、当我们说某人读书“读得很好”时,我们心中 应该要有这些标准来作衡量的依据。太多时候,我们是用这样的句子来形容一个人阅读的量,而非阅读的质。一个读得很广泛,却读不精的人,与其值得赞美,不如值得同情。(不要浮在表面去阅读一本书——问:我读书的目的是什么?这样有意义吗?)

四、收获:

1、人际交流的基本原则

2、结构化的批评方式:

结构化要求:结构先行、上下对应、分类清晰、排序逻辑

用四个问题提问:

事情的结论是什么?

观点有相应的支撑吗?

分类清楚吗?

案例之间的关系是逻辑的吗?

3、不断拷问阅读的目的

不同的目的就要使用不同的阅读方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共读第十一章:赞同和反对作者@暖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uddl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