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1000天写作的第三十四天。我们从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术谈起。
谈起活字印刷术,只要上过小学的人就会告诉你,那是我国宋代毕昇发明的。但是你问德国人,他会告诉你是他们德国人古腾堡发明的。
呸!发明得讲究个先来后到吧,那时候没有知识产权,不然非告你侵权不可。我们从小有个特点,特想争第一个或最大的、最多的,反正有个“最”字就觉得自己特牛逼。那么我们看谁最先,一看,那当然是我们毕昇大爷最先了,比你古腾堡早400年呢。比你们德国牛!
OK,争出先后了,But,So What?
凡是发明我们接下来应该看应用,因为只有应用才会带来市场及文化的进步。
我们毕老爷发明活字印刷术之后,做了一些小范围的尝试,比如1965年在浙江温州白象塔内发现的刊本《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经鉴定为北宋元符至崇宁(1100~1103)年活字本,是毕昇活字印刷技术的最早历史见证。然后,陆陆续续有一些人,尝试了一些,但是都没有成为主流,一直到明清,中国印刷仍然以雕版印刷为主。据说如果不是宋代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里记录了毕昇活字印刷术,也许我们后人就都不知道这个人了。我一直想看看到底因为什么毕昇的活字印刷没有大范围的使用,在百度百科中说“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提高了印刷的效率。但是,他的发明并未受到当时统治者和社会的重视,他死后,活字印刷术仍然没有得到推广。他创造的胶泥活字也没有保留下来。但是他发明的活字印刷技术,却流传下去了。”
毕昇因为统治者不重视?为什么?提高效率为啥不用?脑子被驴踢了?再深入研究,发现还是因为当时技术还是比较LOW的,烧纸出来的胶泥活字不太整齐,你想想,如果你是出版商,印一本书,印出来的字不太齐,你会愿意用这个方式吗?还有,当时的活字强度不够,印不了多少字的模板就毁了,速度比雕版印刷也快不了太多。你如果是出版商,你会接受活字印刷术吗?
也许你会问,你可以改进啊?对啊,为啥毕昇不改进呢?我查了一下毕昇的简介,他是北宋时期的平民,是一个印刷工人,是手工印刷工人,他知道雕版印刷太费劲了,所以进行了改进,但是改进出来由于技术还是不过硬,使用范围小,这事也就不了了之了。你想啊,一个布衣,没有地位,没有商业追求,仅仅是对技术上有研究,然后推不动就算了,有点像现在的一些专业技术人员,做了个小发明,商用很难,也没钱继续研发,也没有资源进行整合,结果就把技术放在了实验室里腐烂。
我们再来看看古腾堡大爷做的咋样。
古登堡首先,还是要声明一下,虽然古大爷的发明比毕昇晚了400年,但是人家发明的正式名称是“铅活字版机械印刷机”,相比毕昇的手工活字印刷术,的确是一项独立的发明。第二,古登堡发明的是印刷机,毕昇是印刷术。这一字之差,但是差距实在太大。印刷机属于真正可以应用的产品和技术,而印刷术只能是一本发明,能否商用还不得而知。也就是,古登堡的发明是拿过来就可以用的,是经过商用实践的,而毕昇的还是技术,还需要转化成机器。第三,最最重要的是古大爷出生在一个美因茨的城市贵族和商人家庭,他本来就是一个商人,开始是为去亚琛朝圣做了金属镜子的,而后他根据铸镜子的经验,研究出了特别的作为字母的合金和铸造法。然后他用这个方法他建立了一套字母库,发明了新的印刷术。有了发明他马上做的是成立印刷厂,没钱,他就到处筹钱,他从一个当地商人约翰内斯·福斯特那里借了一笔高利贷来办这个印刷厂,印刷了他著名的《古登堡圣经》和其它一些书记和文件。《古登堡圣经》一共被印刷了约180份,其中49份今天尚存。据今天的研究,他的这个项目不是一次经济上的灾难,而是他以此挣了不少钱。请注意,古大爷不是为了发明而发明,而是为了挣钱。为此,他不仅发明了印刷机,还制定了工作流程,从排字、校对、到装订,一整套印刷出书的流程。
《古登堡圣经》试想一下,你如果是一个老板,发明了某项技术,觉得特好,融资开了公司,是不是会想尽办法去推广和应用啊?这和毕昇那样的工人所想的完全不一样吧。
有了古登堡的印刷术,从此欧洲的文化传播开始加速,才有了后面的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欧洲经济文化的发展,古登堡功不可没。
到现在明白为什么毕昇和古登堡的发明创造的结局不一样了吧?最根本原因是目标不一样。只有追逐利益的商业化行为才有可能将技术转化为真正的生产力。因此,真正好的配合是一个商业方面的人才引导技术人才,将技术人才的发明,通过企业研发,转化成可以商业应用的产品和服务,才能让世人受益,然后商业人才和技术人才都可以通过此种途径将自己的价值变现。
所以,象牙塔中的科学家们,你们要踏踏实实的做研究和发明,不要觉得自己不被伯乐相识,低估了自己的科学发明,因为那还只是一个雏形,从实验室里出来到被人们使用,还有这一个非常大的沟壑。这个沟壑,应该由企业家来填,企业家知道市场需要什么,知道用更低的成本来实现科学技术的应用,最后研发出产品,也知道如何推广到目标客户那,最后才能实现科学技术的价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