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5)班的故事5.13

作者: 云麓 | 来源:发表于2020-05-13 20:11 被阅读0次

              加油,小楷!

      早上在等孩子们到齐的过程中,给孩子们听了整个第四单元的课文朗读。他们陆续来教室里,收健康卡,把作业放到指定位置,还有课代表和组长之间的交叉,所以背景是有点嘈杂的,这时候读书效果不好,我们只放音频,一起“磨磨耳朵”。

      7:50-8:00,我们才开始正式读书。今天让孩子们读《草船借箭》,过几天找到时间的话,得给他们做随堂练习了。有些孩子,读着读着声音就微弱下去。在一群人声中,我听到一个始终清晰响亮的读书声,抬头一看,是小楷。他认认真真端坐着,捧着书本,大声地念着。

      能够这样专注读书,于朗读的人来说应该是一种快乐,于我这种听着来说,也是一种幸福。这孩子,当时网课期间在家时我打过他电话问问题,他连普通话都忘了,又还原回了河南方言。开学以后,在一个纯普通话用语的环境里,他又把普通话的语感捡了回来。

      我不排斥孩子日常使用方言。那个精通20多种方言的主持人汪涵就曾经这样说过:“普通话可以让你走得更远,可以让你走得更方便,但是方言,可以让你不要忘记你从哪里出发。普通话让你交流极其顺畅,而方言让你感受到无限的温暖。”无论走到哪里,希望我们身上永远都有这温暖的记号。

      不过,现在随着人们交通的便捷,大家无论是求学、工作,都容易去往其他的地域。如果大家都习惯性用方言交流,会给沟通造成极大的困难。因此,掌握普通话,也是每个学生必须要做的事。

      用好语言、神态、动作描写

        早上大量的精力用来改日记,习作的草稿也改,只是打个日期,看一看。写作文草稿的意义不是在于让我自己改两回,而在于了解孩子对习作要求的理解程度和现有能力。他们小的时候,我一般都是亲力亲为地改,因为他们真的不知道自己的作文问题在哪里。现在,告诉他们理论,就能有一大半的孩子能多多少少地改进,甚至在我没有点到的地方,也能有自己的探索和尝试。所以,我就准备试着慢慢放手,给他们方法,让他们自己改进。

      这次的习作写得并不是很好,跟以往一样,孩子们说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大致上是没什么问题的,但是如果用本单元“尝试运用神态、动作、语言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这一能力目标来衡量,他们就有些吃力了。会品鉴未必会表达,对于已经习惯了标签化来表达“他很生气”“他很惊讶”“他很高兴”的孩子们来说,直接陈述永远要容易得多,但是如果在写下来要求他们刻意修改以后,就会好很多。

      所以,我们先不要求修改,先进行语文园地的讲述。因为这次的语文园地里,“交流平台”和“词句段运用”都还是在强化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描写的。我们再从课文的重点句段说起,然后再换课文以外的句子要求品鉴,再创设情境让他们去描写三种场景:焦急等待、久别重逢、期盼落空。

      听了第一次的讲评,看了例子,孩子们动手写起了文段。一篇“唰唰”声中,文涛弓着腰,低着头很认真地盯着书,估计是实在不会写。我走过去,想帮帮他。他的书上已经写下了一个概念场景:爸爸回家看到我,应该是想写久别重逢了。

      见我过去,文涛小声跟我解释道:“我爸爸出差了,我好久才见他一次,所以我想写写这个,不知道怎么写才好。”

      我问:“爸爸好久不见你,一般会不会看看你,问问看你身材的变化?如果会,会说什么?”

      文涛想了想说:“儿子,你长高了不少。还会说,你长胖了。”

      我再提示:“除了问你身材的变化,会不会问你的学业?如果问,会问什么呢?”

      文涛回忆了一下:“上次爸爸回来的时候,问我期末考试考得怎么样。我说没考好,他就很生气。”

      场景一点点变得完整了。我再启发他:“爸爸一定不会直接告诉你‘我很生气’,你是怎么知道他很生气的呢?”

        文涛思考了一会告诉我:“爸爸本来是面带着微笑的,听到我上次没考好以后,就沉下脸了,告诉我,儿子,下次要努力啊!”

        就这样,一个片段的雏形就出现了。

        讲评完二十来个孩子,讲台上聚集的人越来越多,这么排着队总是不安全的,我挥手示意他们都下去,然后变一对一的交流为总体概述,让大家一起参与。我主要说孩子们写得比较多的“久别重逢”和“焦急等待”。

        我再提醒孩子们,如果是朋友之间的久别重逢,女生比较外向的可能会抱在一起又蹦又跳,拉着手说悄悄话。男生会怎么做?

        鑫瑜告诉我:“我会用手搂住对方的肩膀,他也会用手搂搂我,以示关系好。”

        那如果是我们和父母久别重逢,会直接站在门旁边就聊起来吗?

        孩子们集思广益地开始构建具体场景:“会帮忙提起行李箱走到屋子里”、“会坐在沙发上”、“会拍拍我的脑袋”……

        “焦急等待”这个话题中,孩子们把故事的发生地基本都设置在了路边或者公交站台。大体的剧情都是:“我焦急地在站台等待着XXXX,等了好久好久,她总是不来”。

        怎样表现这种焦急?我让孩子们去思考离他们生活最近的焦急时刻——在班级等候区等家长来接。如果确定家长还没来,我们一定会时不时地看向爸爸妈妈会来的那个方向。如果是刚到门口,不确定爸爸妈妈站在那里的时候,你会怎么找?

        孩子们用动作示意我。哦,原来会左看看,右看看,四周环顾。

        过了十分钟了,爸妈还没来,这时候你会干什么?浩辰虽然没有等待过,但是很贴切地创造了一个细节:“看手表!”是啊,如果我们手上有一个手表,一定会有很多同学这时候会抬起手腕,看看时间,心里想着:都十分钟了,爸妈怎么还不来呢?是忘了还是有事耽搁了?

        如果恰好我们手上的是个电话手表呢,又会有怎样的动作和语言?孩子们一做动作模仿,就懂了。低头开始用手表拨打爸妈的电话,然后侧着耳朵去听电话有没有拨通,嘴里还自言自语道:“怎么电话也打不通呢?”

      爸妈还是没来接,附近同学们都走了,只剩下自己一个人了,你还会像升旗仪式那样,站得笔直的吗?不同的孩子,告诉了我不同的动作。有双脚换来换去站着的;有站累了坐在栅栏旁边等一下,再接着站的;有走来走去的;有看见路上有一颗小石子,无聊地用脚踢来踢去打发时间的……

      这样一想,他们脑海里有场景了,写的东西自然就情景化了。

      很多时候,孩子们写作文不认真,可能会有三种原因:

    (1)认识问题——孩子觉得写作文不重要,觉得写作文没有意义。

    (2)心理感受的问题——孩子对写作文没有兴趣,觉得没意思。

      (3)能力问题——孩子觉得写作文太难了,写不好。

      身为老师和家长,如果遇到本来只是能力或者认识问题的孩子,在一怒之下就上升到道德高度,给孩子乱贴标签,认为孩子“懒惰”、“态度不认真”,那反而会激怒孩子,或者导致孩子在自我评价不足的时候,就觉得自己笨、懒、没有能力,反而会真的越来越糟糕。正确的做法大概就是多鼓励、多欣赏、给孩子写作提供帮助和脚手架,引导他体验文字的乐趣。这样,孩子才能够进步。

相关文章

  • 五(5)班的故事5.13

    加油,小楷! 早上在等孩子们到齐的过程中,给孩子们听了整个第四单元的课文朗读。他们陆续来教...

  • 五(5)班的故事10.25

    对网络流行语说“不” 早上我们又是第一个到操场的。天气有些冷,让孩子们跑两圈。 高了一个...

  • 五(5)班的故事10.30

    班级拍卖会 今天的语文课比较多。早上有两节,中午小饭桌有一节,所以上课的节奏和进度就可以稍微...

  • 五(5)班的故事11.1

    孩子们都在读什么 今天是全校体质检测的日子。这是学校第一次用一整天的时间来搞这样的活动,这样能够...

  • 五(5)班的故事12.16

    偷来的时间 昨天好好地休息了一下,去书店看了书,原定周末该做的工作就没有完成。 早上五...

  • 五(5)班的故事12.20

    睡眠保卫战 最近进入了期末复习期,孩子们在群里打卡,有的要到十一点多。这样下去,睡眠不足,...

  • 五(5)班的故事12.5

    “迂” 早上我安全值日,进校特别早,看到走廊上,镇源、铭凯、欣欣等几个孩子站在那里。 ...

  • 五(5)班的故事12.13

    公开课 今天早上是瑶海区教研室的各位教研员们来学校视导的日子。 刚进学校的时候,我路...

  • 五(5)班的故事12.19

    交通安全 今天孩子们被素教基地的老师们接走,一路浩浩荡荡出发,宛如一场大型迁徙。 送小...

  • 五(5)班的故事12.18

    被遗忘的作业本 今天六年级考试,区里六点半送试卷来,于是我和郑主任早早地就在门口等候。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五(5)班的故事5.1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ulgn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