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在城市中的你,是否也曾在某一刻,体会过被食物治愈的瞬间?
那一刻,心中的所有不快会烟消云散,天地间仿佛只剩下自己与食物的交融,活着的真实感被唤醒,对过去没有记忆,对未来没有担忧,时间感变得模糊......被食物治愈,着实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食物有着超乎想象的治愈能力。尤其当一个人静静吃饭时,它不仅能填饱你的肚子,也能治愈你的孤独。
疫情困居期间,全民兴起了“做饭热”,就连平日两指不沾阳春水的人也开始挽起了袖子,在案板和锅台之间寻找着生活的烟火气。食物,成了人们在时艰之中最大的心理慰劳,而这种慰劳又何尝不是一种希望。
想起电影中的一段对话:“如果明天就是世界末日,今天你要干什么?”“要吃很多好吃的,叫上喜欢的人。”
虽然生活从不温柔,但食物总有办法,将我们治愈。
这个时代,常常催促我们快步向前,每个人都经历过苦痛和悲伤,但无论如何,在未来里,幸好还有食物值得托付。
所有无法言叙的心情,都可以在一顿热腾腾的饭中消化。 时常在想,究竟是人改变了食物,还是食物改变了人?
生活里,特别喜欢那些认真对待食物的人。在他们的身上,总是可以看到生活的真味,就藏于一蔬一饭间。
食物总能将治愈美学发挥到淋漓尽致,不同于极尽精致的料理,就发生在日常生活的一蔬一饭中。每当对生活感到迷茫时,回到家里,认真地为自己做一顿饭,然后再好好地享用。
生活有时会让我们悲伤,有时也会令我们困苦,可是不管如何,都请务必好好对待自己。
去逛逛菜市场,感受寻常的美好。去好好做一次饭,慰劳空虚的脾胃。
一顿饭,不仅是日常的温饱,更是爱的仪式和升华。当你全身心从选食材开始,就已经在走近爱的拥抱。
“如果你觉得生活食之无味,那就好好做一顿饭,你会发现人生的酸甜苦辣都在里面。”
《千与千寻》中说:“孤独的人,要吃饱饭”“为什么?”“因为食物有治愈悲伤的力量”。
寻常的食物没有繁复精致的外表,却好像更容易“通人性”。大概正是因为食物与生活靠得很近,所以常常能凭借着一撮葱花,或是一个流淌着蛋黄的温泉蛋,就能触碰到人们心中最柔软最温情的那部分。
记得一部电影里,曾有一位女子独自开了一间食堂,之后因缘际会遇到些有趣的人和事。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只有因缘相会的三个女子开始一起做美食过生活。
她们,各自怀着心事,有人痛失亲人,有人遭遇背叛,有人失业。但所有人,当相遇在一起时,一杯咖啡,一口饭团,一个肉桂卷面包,就能让她们彼此温暖,温柔相待。
影片,道出了食物与情感间最紧密的联系。 孤单时,悲伤中,喜悦间,美食成了特别能慰藉心灵的方式。它饱腹,温暖,让人忘却疲劳,身心充满最原始的喜悦和满足。而这份安心的踏实,也告诉我们,人间值得热爱。
电影最后一幕,失意的中年男子走出食堂,低头瞥见衣襟上剩有一粒米饭。这时他停步,拈它起来,端详片刻之后把它放进嘴里仔细咀嚼,然后继续走向有阳光的转角,嘴角露出笑意。
以前常听老人说:“无论身在何方,历经多少风霜,食物永远都是最好的安慰剂。胃充实了,身体有力气了,心也就暖和了。”
所以没有什么问题,是一顿美食不能治愈的。
如果有,那就两顿。
年少时认为美食在于分享的快乐,在于热闹的氛围,但现在,却更喜欢一个人与食物静静交流的过程。
如今,“一人食”越来越风行,这是现代人在社会的孤独语境下,实现自我疗愈的一种方法。
不被时间和社会束缚,不被他人言语打扰,幸福地填饱肚子,随心所欲地吃东西,安静地思考。
一个人吃饭时,之所以会得到最深刻的治愈,是因为在专注中,食物的所有力量都会被完全的释放。
吃饭时,要提起自己的觉察、专心吃饭、不看手机,专注地与每一口食物连接,觉知每一样滋味。
甚至还可以把这种专注延伸至做饭的过程。静下心来觉知,不分析,不判断,去触摸,去感知,就能看到白菜叶子里的每一条脉络、每一颗晶莹饱满的细胞、每一片舒展剔透的叶片。到那时,你就会发现,生命在被治愈。
所以,从明天起,不管生命中发生多大的事,我们都要关心粮食和蔬菜,好好做饭,好好吃饭。
也愿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现代社会语境下的“孤独的美食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