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创始人个人品牌,将人格魅力演绎成信任符号,会产生众星拱月的效果,他会成为资源和资本聚合的中心。接下来,建立组织、运营社群、衍生商业服务便是水到渠成的了。
接下来,我给大家做一个剖析:
首先,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移动互联网已经颠覆了社会组织结构、人与人的关系以及我们的工作方式。
重构社会组织结构,散布为大大小小的社群。
将原来的金字塔型结构演变成橄榄型结构,结构去中心化,权力扁平化。人群按照兴趣、专业进行细分,变成社群组织。
现阶段,这个“会”、那个“社”,各种联盟像雨后春笋般涌现。这种情形下,企业应提前构建自己的社群生态圈,聚拢消费者,变用户为铁杆粉丝。
我们判断一个社群能否形成与稳固,关键在于发起人及核心人物是否具有影响力,能否吸引更多的人加盟。
社群经济采用C2B(Consumer to Business,即消费者到企业)模式,项目能够成功众筹的关键在于铁杆粉丝(意见领袖)的影响力。如果他们的个人品牌足以带动更多的人参与进来,那意味着这个项目至少成功了一半。
同样,项目外包时,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选择的标准也要看专业人士是否具有个人品牌。
先有人与人的关系,后有买卖关系。
互联网让个体彻底解放,走向自由。敲一下键盘,人与人的关系瞬间建立,中间不再有六度分隔,而且,人、物、事的关系交融必先围绕人与人的关系展开。
先有人与人的关系,再有人与物(产品)、人与事的关系。在商业领域,若想实现人与产品的消费关系,人与人的信任关系必先走在前头。
因此,创始人需要打造个人品牌,为企业和产品代言,与粉丝形成温柔的情感连接,成为商业行为的必然选择。
手机在手,走遍全球,随时随地办公。
走在路上,坐在车里,跑到世界的任何地方,都可以实现即时沟通,当下即可工作。人可以离开办公桌甚至脱离企业,凭借自己的专业技能、社会化媒体、粉丝口碑传播完成自我营销和产品销售。
自商业注定要成为未来每个人的生活方式。
正因如此,但凡有点能耐的人不愿成为企业的一颗螺丝钉、一枚棋子,被企业束缚。他们离开企业,完全可以通过放大自己的个人品牌活得逍遥自在。
因此,企业要想留住人才,就要懂得分权分利,把员工变成创业者,变成合伙人。
其次,经过以上分析,我得出的结论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人成为信息、资源和资本的连接节点,谁的影响力大,谁拥有的粉丝多,谁可联动的资源和资本就越多。因此,个人品牌是构建粉丝经济的商业起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