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参加了一场孩子的家长会,重新走进课堂,像学生一样坐在座位上,听老师们滔滔不绝地讲,听优秀家长们侃侃而谈地分享,才突然意识到,同样作为家长,自己存在不少认知方面的误区。
可以说,两个多小时的家长会,就是一场刷新认知的小课堂。
具体是哪些呢?
01
孩子不能放养,要督促。
一直以来,我对于学习上的卷都持质疑态度,尤其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卷,我是不认同的,因为在我看来,小学阶段只是孩子学习的启蒙阶段,远没有到像高中那样要神经绷紧、无限制刷题的程度。
因为如果小学阶段就开始冲刺,那到最后高中没有力气再冲刺怎么办?
毕竟,学习是场马拉松,是贯穿一个人一辈子的事,相较于学习的“卷”,我更看重的是,一个孩子学习的后劲儿。
受这种理念的影响,很长时间以来,我都自诩为佛系家长,对孩子的学习采取放养态度。偶尔关心下作业,绝大多数时候靠她自觉。
但这次去学校参加家长会,老师的提醒让我意识到,我这种观念是有问题的。
为什么呢?
主要基于三点:
一是小时候是培养习惯的黄金时期。好的学习习惯就像好的品德一样会伴随孩子一生,要不怎么说“年少时开的枪,现在正中眉心”。
二是孩子的自觉需要家长的监督。从大脑发育角度来看,孩子的理智脑还没有发育完全,自律也本来就是反人性的,想要孩子自己自觉不太可能。更多的时候,需要家长提醒、督促才行。
三是对孩子学习的重视实则是在传递爱。对于孩子来说,你是否重视他的学习,他是很清楚的,孩子也可以通过你对他学习的关注中感受到你对他的重视和关爱。因为一个不被管教的孩子是一个感觉到自己不被爱的孩子。
基于此,一定要改变观念,对孩子不能放养,而要及时督促。
02
学会整理是专注的前提。
要想学习成绩好,专注力必不可少。但如何专注?
学会整理是第一步。最直接的是,要学会整理书包、整理课桌、整理笔记,等等。
为什么要从整理开始?
因为乱七八糟的环境,会吸引和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试想一下,当别人认真学习时,你还在不停的东张西望,或者不停地在找学习用具,那你怎么可能专注的听课呢?
这也是老师们很反对给孩子买各种花里胡哨文具的原因,它们同样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干扰孩子的学习。
03
阅读和写作是两码事,阅读多,不代表写作好。
一直以来,我都理所当然地认为,阅读是一件好事,只要书读得多,写作肯定没问题。但通过这次开家长会,我意识到,未必如此。因为确实有很多孩子很爱阅读,但阅读的东西没办法落实到写作上。
为什么会这样?
主要有几点原因:
一是阅读的书不对。在跟老师的交流中,我发现我一直顺着孩子的口味去买各色漫画类书籍对孩子的写作帮助不大。从拓展知识面的角度来说,这些书都没问题,有趣又好看,孩子当然喜欢。但真正要影响孩子写作,更为重要的是文学类的著作,那些优美的文字,好词好句,才是有用的,是可以直接应用到文章中的。
二是没掌握写作的方法。写作也是有方法的,比如常见的写作步骤是,先列写作大纲,思考清楚开头、中间和结尾分别写什么,然后再动笔。或者可以更具体地想好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分别写什么。
这种感觉就像画画一样,先画树干,再画树枝和叶子,最后填充即可,写作也要采取这种方法,但孩子在一开始的写作过程中是不知道的,需要家长给予正确地引导。
三是没有将阅读和写作产生联系。说地直白一点,就是看了就忘,完全没有过脑子,更没有走心,导致阅读和写作是两层皮。
要想让两者产生联系,除了常见的摘抄和背诵之外,最重要的是,遇到喜欢的内容就随手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让这些知识与脑海中已有的知识产生联系,从而内化到自己大脑中,记忆才更深刻。
以上就是参加一场家长会下来,对我认知的刷新。写到这里,突然想到了山本耀司的一句话:
“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所以,跟很强的东西、可怕的东西、水准很高的东西相碰撞,然后才知道“自己”是什么,这才是自我。
而参加家长会,就是一场很好的交流与碰撞,是填补自己认识误区,刷新认知的过程。
除此之外,听那些优秀家长们分享经验,更深刻感受到,果然优秀的家长培养优秀的娃,在做父母的道路上,需要学习和提升的还有很多,前路漫漫,任重道远。
网友评论